【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新之】
11月15日,由香港著名導演徐克執導的電影【射雕英雄傳】釋出了定檔預告——在2025年的春節,【射雕英雄傳:俠之大者】將和【封神2:戰火西岐】同台競爭,「中國人的武俠家國夢」和「中華文明的創世神話」將一同點燃春節檔。
徐克的【射雕英雄傳】定檔春節,將主要描寫小說最後幾章的宏大場面影片截圖
毫無疑問,徐克是整個華語電影史上最濃墨重彩的人物之一,他給人的印象永遠是引領風氣之先:參與香港電影的「新浪潮運動」,開創「新武俠電影」,開創小馬哥、東方不敗、黃飛鴻、狄仁傑等一系列經典的系列電影和IP,以【智取威虎山】的成功給新世紀的主旋律電影開拓了新思路,永遠在探索電影工業的技術前沿……而這一次,重新把沈寂已久的金庸小說最大IP【射雕英雄傳】搬上大熒幕,究竟是徐老怪的「大膽新開拓」還是一個暮年大導演的「懷舊之作」呢?一切還有待觀察。
但從預告片結尾占據整個螢幕的男女主名字上,我能感受到徐克的焦慮:肖戰(飾演 郭靖)莊達菲(飾演黃蓉)。
雖然電影還未上映,我們不能對兩位年輕的主演演得「像不像」「好不好」做出任何評價,但客觀地說,如果放在20年前,甚至10年前,這樣的兩個演員基本不會成為徐克武俠電影的男女主。
飾演黃蓉的莊達菲之前最出名的角色是【年會不能停】裏的「外包員工」Penny,而作為中國最有影響力同時極富爭議的流量明星,肖戰最經典的角色是2019年的古裝仙俠劇【陳情令】中的男主魏無羨。不管最終呈現的效果如何,至少目前看來「黃蓉」和「郭靖」都不是二位的「舒適區」。為什麽大導演徐克要啟用這兩位年輕演員在他的春節檔大作中實作「自我突破」呢?
選項1,這部電影的重頭戲是大場面和全新的劇情設定,演員的發揮空間產生的風險不大,所以大膽啟用兩位很有潛質的演員做嘗試;
選項2,肖戰和莊達菲的形象和演技本身就是出演郭靖和黃蓉的最佳人選,導演眾裏尋他千百度;
選項3,肖戰背後的粉絲流量和消費能力,莊達菲的資源是給這個專案的投資收益安上的一道前置保險,導演需要祭出男女主角的位置來保住「基本盤」。
我想不同的人對選角的看法會有不同的選擇。
但有一點不容置疑,那就是金庸武俠作為曾經最具有市場號召力的影視IP,作為「全球華人的文化常識」,是在不斷滑落的:從TVB時代的名作輩出成為幾代人心中經典,到第一次引進內地金庸異常重視,央視當作國家級專案推進拍出了【笑傲江湖】,再到氣勢磅礴、群星璀璨的【天龍八部】【射雕英雄傳】【神雕俠侶】(到了【鹿鼎記】和【倚天屠龍記】口碑和質素都有所下滑),當張紀中逐漸離開這個IP,接手的是於正帶著他亮瞎眼的配色和「雷人」劇情款款走來。如果說於正還算是個大人物,他手下的金庸系列還有略微幾處可圈可點,那麽於正之後的金庸劇則是從導演到演員再到制作都是慘不忍睹,質素直逼網劇,甚至有的連被罵的水花都沒濺起幾滴。
央視版【笑傲江湖】劇組與金庸先生合影
我記得我唯一看過一些的是張一山版的【鹿鼎記】,至今回憶起來還是覺得它算是個惡搞作品吧:劇情魔改建寧成為了女主,張一山演技浮誇幾乎斷送了他後面的職業道路,成本低到請不起武術指導,招式就像玩兒一樣,沒錢做特效「神行百變」直接就是把兩個不同地方拍攝的鏡頭剪在一起就算是「瞬移」了,窮到請不起群演,大街上和皇宮裏除了主角空無一人,甚至太監服裝都穿不起帶花紋的常年一身白仿佛天天給皇帝「戴孝」……另外一些名不見經傳,連影視吐槽博主都懶得去看的金庸劇,選角之荒謬讓我覺得制片人莫不是金庸的小黑子吧。
張一山版「韋小寶」
時隔20年,「段譽」的慘烈對比
這一切難免讓曾經癡迷金庸武俠世界的幾代人覺得失望、痛心甚至憤怒,但這種趨勢背後的原因與其說是當代的人沒有能力拍好金庸武俠,也許用「市場價值下降,優質的人才和資金都不再向這個IP傾斜」解釋可能會更加合理。
是「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的金庸世界已經過時了嗎?倒也不是,但必須承認我們對它已經過了「熱戀期」。
以金庸、古龍為代表的「新武俠」流派從60年代開始,經歷了一個逐漸攀升的過程。新武俠小說區別於清代、民國那種傳統的武俠小說,新就新在它離真正的江湖很遠,離洶湧的時代和摩登的流行文化很近。創作者是不折不扣的接受過現代教育的知識分子,他們沒有行走江湖,也幾乎不接觸真正「跑江湖」的人,但是中國典型的文人氣質和情懷被圍困在港台這樣一個逼仄、現實、快節奏又光怪陸離的「半西方」世界,自然迸發出了強烈創作需求和創作沖動。
1960年代的香港街頭
所以新武俠大師筆下的江湖,更多的是校園、是職場、是政壇,甚至是風月場,唯獨不是傳統武俠裏的江湖。而多元文化的環境和他們的教育背景又把現代流行文化元素和文化舶來品用一種很高妙的方式雜糅在了以古代中國為舞台的武俠傳奇中:你能在【天龍八部】這一本「佛」性很強的巨著中同時看到濃濃的希臘悲劇影子,【連城訣】可以說是一部「中文化版」【基督山恩仇錄】,古龍的【楚留香】系列深受推理小說和同時代的日本經典IP「眠狂四郎」的影響……華語區的普通大眾在當時相對閉塞的情況下可能接觸不到以上種種鮮美的多元文化,或者存在一些語言和文化的障礙,但是武俠小說能夠用中國人的價值觀、歷史共鳴和「爽點」把這些都燴成一鍋美味端在大眾文化的市場上。
被視為古龍「楚留香」系列靈感來源之一的「眠狂四郎」系列
這樣的創作形式天然適合拍成同樣是流行文化載體的電影和電視劇,而60-70年代新武俠小說的崛起恰恰又碰上了香港電影市場的蒸蒸日上,實屬彼此相互成就了。作為當時最熱的IP,金庸小說不僅成就了【明報】,而且也成為香港電影最搶手的劇本來源,往往是報紙連載還沒有結束,或者剛剛結束實體書還未上市,同名電影就已經新鮮出爐了(最早一版的【倚天屠龍記】電影裏趙敏還叫「趙明」)。到了80年代,邵逸夫轉投電視,TVB的少男少女們借著金庸武俠成為冉冉升起的新星,又推動了電影新浪潮,和新武俠電影的光芒萬丈。而徐克就是光芒中最閃亮的一束。
內地的觀眾和讀者,在20世紀80年代懷著好奇的眼光從閉塞已久的文化市場望向外面的世界時,剛好就直接撞上了金庸武俠的這個「巔峰期」,所以金庸在70、80,甚至90後心中是當之無愧的「出道即巔峰,相識已封神」。前面提到的新武俠中融合的「流行文化雜燴」更是對於那幾代青年「驚為天人」「如饑似渴」的存在,因此即使當年老一輩的文化人對金庸武俠頗有些不以為然,依然把香港視為「文化沙漠」,但年輕時的熱愛讓那一批年輕人成為文化的主力軍時,金庸小說至高無上的江湖地位已然形成。
「83版射雕」連同其經典的音樂和主題歌一同成為那個時代最耀眼的文化符號
到了2000年代的第一個十年,金庸熱又撞上了第一波互聯網熱潮,BBS裏民間「大神」們的一棟棟「高樓」拔地而起,討論金庸世界裏的各種武力排名、各種女神榜單、各種同人創作、各種爭論和解說,如果要類比,這就很像今天我們對【甄嬛傳】的「吃幹抹凈」和深度開發。而這恰恰成為一個轉折點——內地的年輕人利用網絡,這個比當年報紙連載「平民化」「門檻低」得不知道哪裏去的形式開始了瘋狂的創作,不到十年的時間,金庸武俠裏的全部故事模式和爽點就被眾多也許雖然不如他但也很有才的後來者盤到包漿了。
市場在飛速前進演化,創造出更多更符合當下的作品,而金庸流行文化中的要素成為「常識」而非「驚喜」時,這個IP自然就不復當年了。正如毛尖老師曾經感慨自己讓學生去讀金庸,沒想到自己那輩人曾經如此如癡如醉,廢寢忘食閱讀的文本,會被今天的大學生當成是「閱讀名著」的作業和負擔。
BBS時代,眾多網絡「油菜花」大神對金庸作品進行了全方位的解讀,圖為天涯論壇著名作者「大臉師太」將其貼文整理後出版的作品
既然已經成為「經典名著」,要在流行文化市場上繼續煥發生機,要麽像【三國演義】一樣有真實歷史敘事和歷史人物本身的巨大魅力,要麽像【西遊記】一樣被發掘出戳中當代人心口的全新立意,要麽像【紅樓夢】一樣本身的文學水平糊理念超越一切時代一騎絕塵;然而,和前面幾個古典名著相比,金庸小說無論是時代性、人設、立意和文本本身,都有點「舊」了,這也是不爭的事實,除非,咱們也在金庸經典作品上搞點新東西。
而徐克,在他職業生涯的巔峰期曾經在這個賽道上有過一個封神之作——東方不敗。
我們都知道,【笑傲江湖】是金庸在特殊的歷史時期創作的一部政治色彩極濃的武俠小說,「東方不敗」這個角色身上的政治對映也非常明顯。在原著中,練成【葵花寶典】的東方不敗是一個被權力扭曲的令人惡心的醜陋陰陽人。但是徐克的改編卻徹底扭轉了這個人設——林青霞版的東方教主,不僅外貌上是個英姿勃發的「大美女」,而且有著不被人理解的宏圖大誌和領袖氣質,同時也是個至情至性之人——以至於在他之後,幾乎所有的東方不敗形象都是基於徐克版本的「美貌梟雄」,而非金庸原著的「政治小醜」。雖然金庸本人曾經警告過徐克「不要胡編亂造」,但至少徐克版本的東方不敗在後來的年輕人中更「酷」更容易被接受。
徐克【笑傲江湖之東方不敗】截圖
而徐克作為在電影大熒幕上親手締造過金庸武俠輝煌的大師,應該也希望在今天搏一搏,看看能否像當年的【智取威虎山】那樣創造票房奇跡,用耳熟能詳的故事再次挑動起觀眾的腎上腺素。
不過,肖戰會成為當年的「林青霞」嗎?徐克還是當年那個笑傲江湖的「徐老怪」嗎?
我們只有耐心等到春節才能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