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個人維度上我們有一個最為基本的概念,套用當前最為時髦的語句模式,可以轉譯為「你不能在只在別人對你有莫名其妙的惡意的時候才支持人與人之前應當友好相待」。也就是說,基於大家都是有思想的人類這一事實,我們應當支持別人以我們對他TA們的方式對待我們(己不所欲,勿施於人)。
基於這一基本概念演化出了很多關於社會平等的思想,包括「人人平等」、「性別平等」、「種族平等」等等。
在另一方面,基於人類長久以來的生存狀況和為生存狀況鬥爭的現實,演化出了一種類似摩尼教(Manichaeism)的社會觀,即人世和人生就是「好」與」壞「的鬥爭,這一鬥爭創造了個人的靈魂(個體認知),社會和世界(社群認知) [1] [2] 。
在這種社會認知體系下,」共同的敵人「(Common Enemy)成為了一種強有力的社群認同手段,並促進社群內部的合作,這被稱為」共同敵人效應「(Common Enemy Effect) [3] .
從博弈論的角度理解,在大家所熟知的「囚徒困境」中,兩位囚徒同時選擇沈默(相互合作)能獲得群體最優(帕累托最優),而現實情況下的平衡是無法合作,也就是兩位囚徒都會選擇背叛(拿殊均衡)。但是,當兩位囚徒有共同的敵人,比如被渲染為「不公正」的司法體系時候,兩位囚徒合作的和可能性會增加 [4] ,從而可能得到帕累托最優 [5] .
在「共同敵人」的存在下,社群內部的人都會在內心算一筆經濟賬,得到內部合作產生的效益更高,以對抗「共同敵人」。僅僅從博弈論角度理解,這種機制顯然能提升社群在充滿對抗的環境中的生存機會。
在當今社會中,「共同敵人」作為一種手段,被納入「身份政治」的基本機制之下。每當社群/國家經濟狀態不好的時候,身份政治(包括民族主義等等)都會變得更為主流,這似乎是一種本能性的社群求生機制,但實際上也是社群/國家的統治者們樂於利用的工具和力量 [6] [7] , 以讓大眾的政治選擇變得極端化,並從中牟取私利 [8] [9] .
表面上看,社群樹立共同敵人是一種比較普遍的現象,能增強社群內部的合作,對社群的生存是有益的。但當組成社群的個人生存壓力越來越少,跟社群中其他人構成的局部互動和合作減少,而跟社群外其他人的全域互動和合作增加時,能便於人類社會作為一個整體達成自身的帕累托最優。
顯然,在這種視角下,社群而非個人成為了囚徒博弈的參與方——選擇跟其他社群平等合作 還是把其他社群和個體樹立為敵人 決定了最終的結果。如果是前者,社群本身的凝聚力會降低,社群認同也會降低,這對社群的統治者不利。
參考
- ^ Lieu, S. N. (1998). The Self-identity of the Manichaeans in the Roman East. Mediterranean Archaeology, 205-227.
- ^ Coyle, J. K. (2009). Manichaeism and its Legacy (Vol. 69). Brill.
- ^ Haller, H., & Hoyer, B. (2019). The common enemy effect under strategic network formation and disruption. Journal of Economic Behavior & Organization, 162, 146-163.
- ^ Crespi, B. (2006). Cooperation: close friends and common enemies. Current biology, 16(11), R414-R415.
- ^ De Jaegher, K. (2021). Common‐enemy effects: Multidisciplinary antecedents and economic perspectives. Journal of Economic Surveys, 35(1), 3-33.
- ^ Bernstein, M. (2005). Identity politics. Annu. Rev. Sociol., 31(1), 47-74.
- ^ Hill, J., & Wilson, T. (2003). Identity politics and the politics of identities. Identities: global studies in culture and power, 10(1), 1-8.
- ^ Jahani, E., Gallagher, N. M., Merhout, F., Cavalli, N., Guilbeault, D., Leng, Y., & Bail, C. A. (2020). Exposure to common enemies can increase political polarization: Evidence from a cooperation experiment with automated partisans.
- ^ Hartman, R., Blakey, W., Womick, J., Bail, C., Finkel, E. J., Han, H., ... & Gray, K. (2022). Interventions to reduce partisan animosity. Nature human behaviour, 6(9), 1194-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