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心靈

為什麽男人吸煙很平常女人吸煙卻給人一種風塵,江湖,混社會的感覺?

2015-08-06心靈

這個問題其實也可以從女性吸煙史以及長久以來藝術作品中吸煙女性形象的角度來尋找答案。

煙草最早起源於美洲,後來被航海者發現帶回了歐洲。

在煙草傳入歐洲之初,煙草首先為女巫所接受,從而為吸煙女性奠定了危險、大膽、肆無忌憚的形象基調。而在18世紀以前,雖然煙草早已風靡整個歐洲大陸,但女性吸煙在大多數國家仍被視為一種禁忌,吸煙被認為「失真淑女形象以及有害健康」。

直到一戰後,隨女權主義運動的發展以及女性意識的覺醒,「像男人一樣抽煙」成為當時女性追求兩性平等、追求解放與自由的口號之一,香煙由此化身為「女性爭取社會身份地位的標誌和工具」。

當然這也少不了香煙廣告公司的推波助瀾。

而在中國,煙草作為舶來品於明中期傳入,清朝時期逐漸普及,清代婦女吸煙較為普遍,而那時候吸煙的大都為有錢人家的太太,每天也用不著幹活,就躺在床上吸吸水煙打發時間。她們將吸煙視為一種消閑解悶的休閑活動,但吸煙場所一般僅限於臥房,婦女在公共場所吸煙被視為不雅行為。

此外,妓女也是煙草的忠實消費者,19世紀中國的許多妓院被稱為「花煙間」,妓女們通常會將煙草或是鴉片煙槍提供給他們的顧客。至民國時期,香煙逐漸成為都市摩登女性的新寵,「對於一些大膽的「新女性」而言,公開吸卷煙成為年輕叛逆和個人解放的標誌。」

具體到藝術作品中吸煙女性形象,一開始在大多數男性作家筆下,吸煙女性通常都被描繪成危險、不誠實、不正常的人。

最經典的作品有如1845年梅裏美的【卡門】,女主人公卡門是一位著名卷煙廠的女工,也是一個妖艷動人的吉普賽女郎,她總是叼著一根香煙出場,性感魅惑又野性十足,可以輕而易舉地令男人神魂顛倒。

在比才將【卡門】改編為戲劇作品大獲成功之後,卡門的形象越來越深入人心,卡門也逐漸成為吸煙女性的代名詞,她們常常被貼上性感、淫蕩、風騷的標簽。而在19世紀法國的諸多文學作品之中,香煙也往往出現在妓女、交際花的手中,妓女甚至被人們稱為「吸煙的女人」。民國時期新感覺派代表人物穆時英的作品中香煙總是跟那些極具誘惑性的舞女融為一體。

電影史上吸煙女性的角色最早可以追溯到1911年由瑪麗·碧克馥主演的<The Dream>。

從電影來說,早期電影銀幕上的吸煙女性大部份都表現出偏負面的性別角色特征與氣質。(吸煙的女反派居多)最典型的就是一些蕩婦型、蛇蠍女的角色——比如舞女、交際花、妓女、情婦、女間諜、出軌的已婚婦女…..歐美經典代表作品有如【藍天使】(1930)、【紅發美人】(1932)等等;

【藍天使】(1930)

而在早期國產電影中,吸煙女性角色於20世紀20年代中後期陸續出現,如1927年【湖邊春夢】中由楊耐梅飾演的充滿誘惑性的美婦人。

其後有如【粉紅色的夢】(1932)中的交際花李惠蘭、【風雲兒女】(1935)中的交際花史夫人、【太太萬歲】(1947)中的交際花施咪咪等等,她們或是引誘男性墮落、或是完全依附男人而生活。對這類女性而言,香煙標誌著一種追求享樂的生活方式,同時也是她們展現女性性魅力,和各種有婦之夫、幹爹周旋的一個重要交際工具。在這些女性角色的吸煙鏡頭中,吸煙姿勢往往充滿了情欲化的表達以及男性的色情凝視。

【太太萬歲】-上官雲珠飾演交際花咪咪

當然在少數電影中,香煙也是一種標誌女性獨立的符號。最具代表性的影片比如阮玲玉的【新女性】,作為一位職業女作家,她拿煙招待自己的朋友,同時也用煙表達她的情欲。

但是總體而言,無論電影還是文學,在早期許多藝術作品中出現的吸煙女性形象還是偏向負面的,這其中存在一種明顯的性別偏見。

這種性別偏見其實來自於從女性吸煙開始至今人們對於吸煙女性的刻板印象,而這種印象基本上以男性倫理為標準。在男權社會,吸煙是男性的權力,是一種男子氣概的象征,它大都與權力、社會交際緊密聯系;而女性吸煙被視為禁忌,因此吸煙的女性往往也被描述為危險的、行為不端的客體。這在今天的許多文學、影視作品中還是很常見的。

這也是為什麽我們會覺得男性吸煙平常,而吸煙的女性總是容易讓人聯想到性情放蕩、充滿誘惑的女性形象,這種由吸煙所體現出的兩性差異其實經過了一個漫長的社會文化建構的過程。

1932【粉紅色的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