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心靈

合川老農民:外來物種入侵,不是靠「吃貨」就能解決的

2024-08-28心靈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合川老農民】
最近,國家安全機關在工作中發現,一些來自境外的快遞、包裹攜帶了「違禁外來物種」。「寄品」裏包括諸如紅耳龜、鱷龜、美國牛蛙、草地貪夜蛾、紅火蟻這類外來物種。
這些物種繁殖能力強,「入侵」後能極大地破壞本地生態系和物種多樣性,給中國生物安全、生態安全帶來重大隱患,還可能對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造成嚴重威脅。
作為揭開「生物入侵」引子,就此來談談其危害性。
一、從生態學角度談談物種入侵的危害
以生態學的視角來看,外來物種入侵對一個地區的生態系主要能造成以下幾方面的危害:
1.競爭排斥:
當外來物種的生存能力遠遠大於當地物種時,此種開掛般的競爭力會使得它們大量掠奪本地物種的生存資源,如食物、棲息地等,最終導致本地物種的數量減少甚至滅絕。
剝奪競爭對手的競爭能力,俗稱繳械,這就是競爭排斥的機制。
外來物種入侵導致「競爭排斥」的典型案例之一是美洲牛蛙。
正在吞食同類的美洲牛蛙
這種原產於北美洲東部的天選之子,因為其體型龐大,捕食範圍廣(能捕食昆蟲、小型哺乳動物、兩棲動物、爬行動物、鳥類甚至同類),故而有著極為強悍的生存資源爭奪能力。
此外,美洲牛蛙在繁殖季節會占用大量的水域,其「產能」又高得離譜,卵塊和蝌蚪的數量龐大,不僅擠占其他生物的生存空間,更是消耗了大量氧氣,最終將其他物種逼上絕路。
牛蛙蝌蚪
美洲牛蛙於20世紀中葉被引入歐洲、亞洲、南美洲等多個國家和地區,起初多為養殖觀賞或作為食物來源。然而,由於其強大的適應能力、快速的繁殖速度以及廣泛的食性,很快就逃逸並廣泛擴散,對當地的自然生態系產生了嚴重的影響。
這樣一個強悍的物種,在歷史上曾經將法國的生態系攪得天昏地暗,法國本土的黃色鈴蟾和阿爾卑斯山蠑螈由此到了瀕臨滅絕的邊緣,這使得法國政府不得不采取包括人工捕殺、生物控制等措施來進行平衡。
此外,水花生(空心蓮子草)在中國的入侵也是一個典型的競爭排斥案例。
水花生泛濫
水花生這種植物原產於南美洲,其最大的生長特點就是能夠透過匍匐莖迅速擴充套件,形成密集的墊狀植被。
這種生長特性導致其繁盛之處,對於水下生態系可謂是「遮天蔽日」,水下光照急劇減少,影響了底棲植物的光合作用,導致本地水生植物如苦草、輪葉黑藻等的生長受限,甚至死亡。
此外,水花生對氮、磷等營養元素的需求大,其大量繁殖消耗了水體中的營養物質,使得其他水生植物和浮遊生物因營養不足而難以生存,影響整個水生生態系的生產力和穩定性。
再者,水花生形成的密集植叢,占據了水面和近水面的空間,不僅影響了水鳥的覓食和棲息,也阻礙了魚類等水生動物的活動,減少了它們的棲息地和繁殖場所。
跟美洲牛蛙同樣貴為天選之子,水花生對溫度的適應力極強,耐鹽性、耐酸堿性甚至抗汙能力都很強。更可怕的是,由於其紮根太深,一般的除草劑根本拿它沒有辦法,被戲稱為「鬼難拿」。
商家宣傳的水花生專用除草劑
這種恐怖的植物在20世紀30年代被日本人引入上海郊區作馬的飼料,起初只作飼料用,但後來卻泛濫到野外,其破壞力初現端倪。不過當時人們並沒有意識到這一物種的危害性,到五十年代,水花生甚至作為飼料被引進到江浙地區,後來延伸至長江流域和南方的各個省份。更助長了其泛濫程度。
2.食物鏈破壞:
競爭排斥對於物種多樣性的破壞,其宏觀結果便是改變當地生態系的食物鏈,最終系統性地惡化本土物種的生存空間。
東非的坦噶尼喀湖縱跨布隆迪、剛果、坦桑尼亞與贊比亞,湖岸線長達1900公裏,被稱為僅次於貝加爾湖的世界第二深湖的淡水湖。
位於非洲中部的坦噶尼喀湖
就是這樣一個幽深壯闊的湖泊,卻被來自尼羅河流域的尼羅河鱸魚所肆虐。
尼羅河鱸魚於20世紀50年代被引入東非的坦噶尼喀湖,起初只是單純地為了發展漁業引入新魚種。然而誰也沒有料到,這種巨型掠食性魚類在中非的湖泊裏如入無人之境,徹底改變了湖泊的生態系。
也許是得益於中非水域優秀的大區匹配機制,尼羅河鱸魚在這裏難逢敵手,它風卷殘雲地捕食了許多本地特有種的小型魚類。
外來魚吃光小魚,本地魚吃西北風,這就等於在坦噶尼喀湖原本的食物鏈上咬出了一個小口,使得大量本地物種面臨滅絕的威脅。
坦噶尼喀湖特有的數百種慈鯛科魚類,它們在前進演化過程中形成了獨特的生態席位和食物鏈關系。然而因為尼羅河鱸魚這個攪局者的出現,古老的鏈條業已斷裂,不同鏈條環節的物種數量銳減,生存危機開始沿著食物鏈蔓延傳導。
最終,是支持本土生態系的食物網簡化,其物種多樣性大大降低,生態系的穩定性與抵抗力也隨之減弱。
但尼羅河鱸魚表示無所謂,反正你們都是我的食物。中非湖泊裏的尼羅河鱸魚,在一頓竭澤而漁的饕餮之中,甚至長到了200公斤的體重。
中非湖泊尼羅河鱸魚與普通鱸魚之間巨大的體型差異
3.疾病傳播:
生物亦是疾病的載體,外來物種可能攜帶病原體,對本地動植物族群,甚至人類族群的健康構成威脅。
比如斑馬紋貽貝,它自身能攜帶藍氏賈第鞭毛蟲和隱孢子蟲等,是能夠造成人類和動物嚴重腸胃疾病的水源性病原體,透過汙染水體,增加疾病傳播風險。
斑馬紋貽貝
而松材線蟲,這個原產於北美洲,於20世紀80年代首次在中國江蘇省連雲港被發現的外來物種,其利用松褐天牛的化蛹期聚集,羽化期傳播,進而大範圍感染健康松樹。松材線蟲在健康樹體松脂道內大量繁殖,造成松樹快速死亡,對中國相關林業造成巨大破壞。
松材線蟲的傳播途徑、傳播宿主、顯微鏡圖片
又比如大名鼎鼎的福壽螺,它也是一個著名的外來入侵物種,其自身攜帶的管圓線蟲,能引起人類的嗜酸性腦膜炎,食用未充分煮熟的福壽螺有可能導致該病,對人類健康構成威脅。
福壽螺及其卵
4.遺傳汙染:
在疾病傳播之上,侵入的外來物種透過與本地物種雜交,可能導致本地物種基因庫的汙染,影響其遺傳純度和適應力。
比如美洲黑楊、革胡子鮎(又名埃及胡子鯰),這些外來物種在與本地物種進行雜交之後,皆不同程度地降低了其雜交後代對於本地環境的適應能力,破壞了本地物種的遺傳純度。
美洲黑楊與埃及胡子鯰
二、物種入侵的形式
既然外來物種入侵有著諸多危害,那麽這種危害性極大的物種又往往是因何而被引入呢?
首先,拋開人為因素,在長時間的自然演化跨度上來看,自然因素中的氣候變遷、生態系擾動、自然擴散,都會帶來大規模的區域物種變化。
譬如全球氣候變暖或變冷引發的動物遷徙,洪水、火災、地震等自然災害引發的生態系變化,鳥類攜帶種子、風力傳播花粉或果實、水流攜帶水生生物等。
但短期來看,人為因素是更為頻發且能夠著手控制的入侵形式。
人為對外來物種的引進,這其中包含有意引入、無意引入還有惡意引入。
比如,出於農業、園藝、觀賞、狩獵、生物控制(如引入益蟲對付害蟲)等目的而特意引入的物種。此種過程雖然始於明確的目的,但放在復雜的生態系中,後續也存在極大的演化失控的風險。
就像上文提到的水花生,其本身是作為飼料引入的,而臭名昭著的福壽螺,最初也是作為食物資源引入的,但從結果上來看,它們最終都對中國的生態環境造成了極大的破壞。
而無意引入,則往往是在人類的物流運輸活動中,如透過貨物運輸、旅遊活動、船舶壓艙水、飛機輪船攜帶等途徑無意識地帶入的情況。比如附著在船只上的藻類、隱藏在貨物中的昆蟲等,通常都是這種情況。
貨輪下寄生的貝殼藻類
三、物種入侵與生物戰爭
當然,最不得不讓我們警惕的,當屬此次國家安全部門在海外快遞、包裹中所截獲的此種帶有明顯惡意引入性質的形式。
此次出現在國安部「通緝列表」裏的美洲牛蛙、紅火蟻等入侵物種,其本身就是惡意引入行為的一環。
特別是紅火蟻,據記錄,大約在2004年前後,紅火蟻開始在中國南部的多個省份被報告出現,包括廣東、廣西、福建等地。其入侵中國的主要方式正是國際貿易活動中的貨物運輸。
利用生物活體進行「投毒」,進行生物戰,這在人類歷史上已不是什麽新鮮事情。
火蟻以及其造成的人員咬傷
相傳曾經在歐洲肆虐的黑死病,就是蒙古軍隊用投石機將患鼠疫死亡的士兵屍體投進城內而加速蔓延的。
此外,歐洲殖民者故意將帶有天花病毒的毯子作為「禮物」送給美洲原住民,導致天花疫情暴發,極大地削減了原住民人口。
而讓中國人民最刻骨銘心的,便是臭名昭著的日本731部隊,其進行了大量生物戰和人體實驗,包括使用細菌如霍亂、鼠疫等活體病原體對中國平民和戰俘進行攻擊,導致成千上萬人死亡。
上述生物戰爭案例雖然都算不上直接的物種入侵,但與物種入侵共享著同樣的傳播原理,即生物活體具有攜帶病原體進行定向傳播的能力。
鑒於某些國家有著「好生物戰爭」的傳統,故而對於這些惡意寄送含有外來物種的行為,我們應當將其上升到對待生物戰爭的警戒等級上。
四、如何防範外來物種入侵?
既然外來物種入侵危害性如此大,那中國又是如何應對的呢?
首先,從立法層面,中國已建立起一套較為完善的法律法規體系來應對外來物種入侵問題。【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境動植物檢疫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生物安全法】等法律,為外來物種管理提供了法律依據。
其次,從行政組織架構角度出發,防範外來物種的工作被分解到了多個部門,其中主要的有:
1.農業農村部:負責農業領域外來入侵物種的管理,包括農田、漁業水域等的監測、防控及科普宣傳工作,以及相關行業標準和技術規範的制定,指導防治工作。
2.生態環境部:負責生態環境領域的外來物種入侵管理工作,組織協調全國外來入侵物種的生態環境影響評估、監測預警體系建設,以及生態修復等工作。
3.海關總署:主管進出境動植物檢疫工作,負責對進口貨物、運輸工具、旅客行李等進行檢疫檢查,防止外來有害生物隨物品進入國內。
4.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負責林草系統內的外來入侵物種管理,包括森林、草原、濕地等生態系中外來物種的監測、預防、控制和生態修復。
5.科學技術部:支持外來物種入侵相關的科學研究與技術創新,包括生物防治技術、監測預警技術、風險評估模型等的研發,為外來物種管理提供科技支撐。
6.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關註對人體健康有直接影響的外來入侵物種,如傳播疾病的媒介生物等,參與相關防控策略的制定和公共衛生應急響應。
7.中國海警局:在海上執法過程中,配合開展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對可能涉及的外來物種入侵情況進行監控和處置。
8.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在市場監管中涉及的領域,如食品、商品流通等,監督執行有關外來物種管理的規定,防止非法貿易和不當擴散。
而其中海關檢疫又是最關鍵、最繁忙的一個環節。2022年時,僅在單季度(3個月),中國海關就截獲有害物種入侵1.39萬次,共涉及有害生物173種,其嚴峻程度與防範壓力可見一斑。
中國海關進行物種入境查驗
正是因為海關人員年復一年高強度的攔截,才使得中國的物種入侵危害始終處於可控狀態。
這就跟地鐵高鐵安檢是一個道理,看上去似乎繁瑣多余,卻可以把事故壓制到了海因裏希法則的臨界點之外。
海因裏希安全法則
正所謂,善戰者無赫赫之功,歲月靜好的背後,往往是負重前行者們默默的付出。
除了這些行政手段外,外來物種入侵的危害,也可透過生態平衡的方式進行消化,比如上文提到的水花生,就以引入其天敵——水花生葉甲蟲的方式得以解決。
水花生的天敵——水花生葉甲蟲
而作為生態平衡的一環,廣大中國食客的嘴也是一道有力的武器。
同樣是上文提到的美洲牛蛙,其泛濫間接促成了國內牛蛙鍋的火爆。
美味牛蛙鍋
而當年在德國,其大閘蟹泛濫,也使得廣大中國留學生在漢堡港白嫖了不少免費的大閘蟹回家。
德國易北河上的大閘蟹泛濫成災
然而即便是層層設防,對於堅持開放的中國來說,外來物種入侵的防範仍然是困難重重。
這主要是因為:
1.物種入侵的具體形式過於多樣,防不勝防。
2.物種入侵的動機常常與商貿、旅遊等正常對外來往混雜在一起。
3.物種入侵的頻次過高,極大消耗相關防範人員與部門的精力。
只有全民參與,才有可能真正做好相關防範,這就要求我們加強公民相關知識教育,推廣相關科普。
比如,公民應該了解外來物種入侵的基本知識、危害性常見入侵物種的辨識方式,了解國家釋出的外來入侵物種名錄。
官方釋出的【中國外來入侵物種名單】,共四批,百度百科可查
在購買寵物、觀賞植物等時,應確保其來源合法,避免購買和飼養列入國家或地方外來入侵物種名錄的動植物。同時,也不應隨意放生,避免將寵物或觀賞動植物丟棄到自然環境中,因為此種行為也存在物種擴散的風險。
在國內外旅行時,不攜帶或郵寄違禁品入境,回國時主動申報攜帶的動植物產品,這些都是最基本的操守。
此外,國家擁有不少相關舉報平台(如國家安全機關、農業、林業、環保部門的熱線以及網站),可以隨時報告發現疑似外來入侵物種以及相關違法行為。
國家安全機關舉報受理平台www.12339.gov.cn
當然,我對於防範外來物種入侵這件事情普遍上還是充滿信心的,因為借著互聯網的便利,我們極容易在社交媒體平台上積極傳播外來物種入侵的科學知識和防治資訊,以此提高國民防範的意識,凝聚防範的共識,最終形成全社會共同參與的良好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