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能說一下我自己,我就因為天生關心人、關心得過於有效了、所以才被動入行的。
因為我自己的個人成長經歷比較坎坷、又是高敏感人群,為了消化這些過載資訊、就只能被迫加深對各種人事物的理解、逐漸整合、形成了超出同齡人的閱歷和洞察力。
有很長一段時間,周圍同學、同事、朋友、親人、甚至網友都把我的時間從早到晚擠滿了。我說:我不是咨詢師,不能給你做咨詢,不要再跟我講了。他們認定我、紛紛說:「你什麽時候入行我願意付錢/我願意請你吃飯/你能不能勸勸我孩子/我和父母吵架了/你能不能跟我談戀愛結婚/結了婚你和我們夫妻住在一起就好了(是的你沒有看錯、我當時很想削這位女士)blablabla……」
歸根結底一句話——我要約你的時間,我需要和你談談,我需要你幫我解決一些生活中的問題。
然後我就覺得:算了吧,這麽多茶我也喝不過來、朋友交不過來、戀愛談不過來、婚也結不過來,我幹脆老老實實入行收費吧。
我也不希望自己的私人時間全部被侵占、我需要有自己的生活,所以我開始提高標準篩選自己的私人關系。
他們總問我什麽時候執業,他們找不到信任的咨詢師。當時,我都為自己的懶惰感到內疚了(我沒有意識到國內的專業咨詢師入行面臨著許多困難)。巧合的是,恰逢我和督導「史上最快神奇互關」——僅一天。我根本不知道他背景、只知道他是咨詢師,讀了他一篇文章覺得「很合得來」就關註了。後來過了很久才發現……他的背景履歷好像有點厲害。督導有一個專案,我好奇,就去看了一下。就這樣,我順理成章進入了臨床咨詢修習期。
他為我做了很多、承受了很多、改變了很多(這是我最沒想到的、因為一個有才能的人要放下自己傲慢太不容易了),我總是毫無心理準備就被感動哭了。眼淚分很多種。以前,我幾乎沒有流過這樣的眼淚,因為幾乎沒有人能聽懂我的心聲、一直都是我在單方面傾聽這個世界。一直沒人能聽懂……太久了…太絕望了…太累了…太痛了……我就放棄自我表達了。(話說我都放棄自我表達了耶,他怎麽會關註我,這至今是個謎團。他真的特別靈敏。)
在這一年裏,我還遇到了其他優秀的咨詢師們。這也令我頗感意外。他們用自己的語言給予了我細致而深入的理解和回應,讓我知道我所看見的、我所相信的、不是只屬於自己一個人的幻覺。他們為我帶來了許多快樂和感動,也幫助我看到了自己內心的怯懦。這些東西或許不是我想逃避的,只不過在關系中、我沒有辦法一個人去面對、他們的存在給了我勇氣。對於他們來說,關愛他人顯然也是一種本能。
我現在終於知道,曾經我為周圍的人帶去的是什麽。為什麽有同學會結婚多年突然發訊息說連著幾天晚上夢見我、問我還好不好(上海那幾天台風)。以前我時常會對這些「突如其來的關心」感到懵逼。
小學的時候,原生家庭環境很惡劣、學校裏也搞什麽孤立霸淩,我過得很壓抑很痛苦。但我依舊會「瞎操閑心」、率領一眾奧數班同學去探望生病的小男孩。還記得他當時小臉紅撲撲地躺在床上發高燒、我們都探著小腦袋一窩蜂地圍在床邊。我問他奶奶「他什麽時候能好呀」,奶奶說「還好、過兩天就好了」。
專業的咨詢師都內建利他內容,本能關懷他人的。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夠真正做到心理咨詢倫理守則中的「以訪客權益為中心」。
倫理道德這種東西,強求不來的,尤其是在私密空間。言行一致是很考驗咨詢師個人素養的。
設定邊界,學會關心自己、不要瞎操閑心,這都是我成年後才學會的。學習這些,只是為了更好地保護自己、保護他人、形成關系上的良性迴圈罷了。
所以,你不是來訪、我也發自內心地關心你,只要你出現在我面前。
我平時不太愛出門,一出門就要認識人、就會建立許多關系。建立關系對我來說仿佛是呼吸一般自然的。好多陌生人,剛認識就給我講他們各自的心事、我只負責聽。萍水相逢,到點/事情辦完我就要走了呀。有時候他們會打折、免單、或者送東西給我,希望我下次還去。
上次坐個出租車,司機還說:「怎麽不知不覺就到了,時間過得好快啊……如果天天接到你這樣的客人,我要開心死了!」
之前提起過、一個初次見面敵意特別大的女服務員,後來再去,態度也完全變了。
「XXX!」
「XXX這邊~」
看見我楞了一下,突然改口:「艾克絲女士。」
我笑:「艾克絲女士也這邊~」
變得異常熱情:「你要不要……我可以幫你……」
(旁邊的男顧客看得有點懵。)
這樣態度轉變的情況,我也遇到很多。初次見面出於刻板影響或者創傷投射,一些人可能會對我抱有很大的敵意。但是,這種基於自己想象的負面投射、在互動過程中是很脆弱的,稍微接觸一下就被打破了。
真正能夠幫你的咨詢師,自己的社會關系通常總是要比普通人更融洽些。因為這個行業講究表裏如一、言行一致,專業咨詢師對於普世的道德標準、一定是有自己深入的理解和踐行。
有自己的原則和判斷、有工作時間和私人時間的劃分,這並不妨礙咨詢師關愛他人、反而是更好地幫助我們關愛自己和他人的。
工作的時候是你的咨詢師,下班了不可能突然變成另一個人。只是同一個人在享受私人時間而已,暫時關愛別人去了唄(別人也包括咨詢師自己)。
如果是割裂特別嚴重的「咨詢師」(賺錢時一張臉、不賺錢立馬翻臉),那是需要警惕的,可能人格整合上還有需要成長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