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的9月份,或將創造汽車工業史上的又一個「奇跡月」。
據馬拉車市不完全統計,整個9月份,國內共有30多個汽車品牌集中上市了超過46款的新車型。這也使得今年的9月,成為了非車展期間,上市新車最多的一個月份。具體情況見下表:
新車密集上市釋出,固然讓我們的車市熱鬧無比,可在熱鬧的背後,我們認為這也是對於整個汽車行業的一次考驗。
在馬拉車市看來,這個所謂的「奇跡月」,既考驗車企,也考驗行銷團隊,同時還考驗媒體,當然最重要的,其實是在考驗消費者。
考驗車企:油or電?
僅從上市新車的數量和動力形式來看,我們將今年9月稱為 史上含「新」量最高的「金九」 ,也並不為過。而這個「新」,既可以是「新車」的「新」,同樣也可以是「新能源」的「新」。
在馬拉車市所統計的這46款9月份上市新車當中,有一半都是新能源車型,共計多達23款。單月上市釋出如此多的新能源車型,這也是此前從未有過的「盛景」。
對於車企而言,究竟是堅定不移地向著電動化轉型,持續發力推出新能源產品?還是選擇油電並進,並不放棄傳統且體量仍舊巨大的燃油車市場?這個9月,其實體現得比較明顯。
整體來看,以自主品牌和新勢力為代表的車企,更加青睞或本身就是全身心投入在了新能源領域;而不少的合資品牌,依然選擇了或換代、或更新年款、或新增版型的燃油動作。當然,也有不少品牌在釋出新車時,給予了消費者「可油可電」的雙重選擇。
那些選擇All in新能源的品牌,不得不說跟當下的市場消費需求和市場現狀有著一定的關系。據乘聯會最新釋出的8月國內乘用車市場分析顯示,8月的新能源車國內滲透率,繼7月份首次超過50%後再度提升了2.8個百分點,達到53.9%。這些品牌選擇發力新能源,推出新能源產品,倒也符合市場的發展趨勢。
而依然選擇祭出燃油動作的品牌,同樣也有理可循。畢竟新能源的滲透率再高,也無法掩蓋仍舊巨大的燃油車市場需求。這就好比兩者面前各擺放著一塊蛋糕,它們只是同時在各自的蛋糕上動刀罷了。而選擇手提兩把刀的品牌,則需要同時面對兩塊蛋糕上的競爭對手。
出於自身的技術積澱、不同的發展路線和打法,車企們在面對市場考驗的時候,紛紛出招,拿出了表達自己的態度的產品。
或許在它們看來,不管新推出的產品是不是更加對位市場和消費需求,至少目前是最適合它們自己,也最容易斬獲銷量的產品。
考驗行銷團隊:如何才能出圈?
在不到30天的時間裏,40多款新車上市,其實也非常考驗一家車企的公關或行銷團隊。如何才能不被淹沒在新車上市的「海洋」裏,怎樣才能行銷出圈,占領消費者心智,這個考驗著實不簡單。
或正因如此,也才有了原定9月19日上市釋出的第二代哈弗H9被臨時叫停,官方不惜致歉也要將釋出會延後舉行。
不得不說,哈弗的這番操作也被公認為是比較明智的,因為在9月19日那天,樂道L60和全新嵐圖夢想家實在太吸流量,與其淪為「低調陪跑」者,還不如打回重新策劃。
那麽9月份的這麽多場上市釋出會,有沒有成功行銷出圈的呢?當然是有的。在馬拉車市看來,新一代MG5的「進淄趕烤」和風神L7 EV的釋出會「代鹽」等等,這些都挺有話題度的,至少引發了不少人的討論。而不像有的釋出會,開過就完了,甚至連個聲響都沒聽見。
以新一代MG5的上市釋出會為例。當天晚上,給人們留下深刻印象的除了該車的親民售價和不俗產品力之外,包括煙火氣十足的舞台和會場、勁爆的音樂、「豁得出去」的俞經民、數百台的無人機等等這些,實則都充分體現出了上汽MG行銷團隊的給力。
看一場上市釋出會的行銷到底出不出圈,其實並不是看它是否具備短期流量效應,而是透過這場釋出會,究竟有沒有直抵使用者內心,有沒有和使用者站在一起,更高階的考驗是看其能否激起使用者情感共鳴。
總之,9月份的這40多場上市釋出會,個別公關和行銷團隊的表現其實是不合格的。
考驗媒體:怎樣保持新鮮感?
如此密集的上市釋出和頻繁的出差,就算是精力再旺盛,人員配置再豐富的媒體團隊,也難免會滋生出一定的麻木情緒。此時,既考驗一家媒體的自身綜合素質,也考究其對這個行業是否仍滿懷熱愛。
我們不去評論目前行業裏的某些頑疾,僅從自身的感悟來跟大家簡單分享一下。在馬拉車市看來,保持新鮮感,對於一個汽車媒體而言實在太重要了。它決定了你能否面對每一個品牌的每一款新車型,都給予足夠客觀且全面的認知。
舉個實際的例子,從9月上市釋出的這20余款新能源車型的售價區間來看,其中覆蓋了10-20萬元主流消費售價區間的車型,就有多達11款。換言之,它們當中就有部份新產品,其實就是最直接的對標競品。
而作為媒體從業人員,首先他也是一個真實的個體,他對一款新車也有自己的喜好和標準。當面對著兩款競品同時出現在面前,他首先需要做的是,盡可能地拋開自己的主觀固有認知,以一個「新鮮」的視角,用獨立的思考去無差別對待兩款新車。這個確實很難,但要說完全做不到那就是在找借口。
其次,媒體在報道的時候,也需要一定的「代入感」,采取和消費者換位思考的方式,從他們的消費需求出發,去看這款新車究竟有沒有匹配和對位。對於一些自己未能親身體驗到的產品點,切忌紙上談兵,憑空給出結論甚至是建議。
考驗消費者:繼續等還是下手入?
如此多的新車上市釋出,對於有著購車需求的消費者而言,更是考驗。既在考驗他們的購車時機選擇,也考驗他們會不會因為新車太多而挑花眼,導致買到了一款在今後的用車過程中會後悔的車型。
事實上,每個人的經濟狀況、購車急迫性是不一樣的,不同的消費者對於購車這件事自然也有著不同的態度。如果迫切性沒有那麽大,那麽可以繼續當個等等黨;而如果新購、增換購需求很強烈,那麽可以蹭著新車上市給到的福利期,選擇一款合心意的愛車入手。
等等黨我們暫且不論,對於那些需要現階段下手的消費者而言,我們建議大家還是盡量保持理性。在遵循自己荷包承受能力的大前提下,參考自己的用車需求去選擇車型,同時最好再綜合參考一下汽車的品牌實力,這款車型在所處細分裏的競爭力,以及售後服務、保值率等多重因素後再作出下訂的決定。
切忌不要因為選擇過多而挑花了眼,動搖了自己的買車訴求,匆忙下訂出手。如果這樣可能導致後期的用車生活過程中,時不時產生的後悔情緒,進而影響用車品質甚至是你的生活。
此外,我們還建議消費者在下訂前一定要抽時間,去親身試駕近距離體驗一下新車。也許別人口中的優點,在你看來並非那麽回事。而別人認為的缺點,又不在你的影響購車決策因素當中。總之,到底合不合適,還得自己試過才知道。
密集的新車上市,其實也是有一定好處的。因為這樣在帶給你多一款選擇的同時,也能方便你作出更為直接的對比。除了可以進行參數比較之外,新車上市周期裏也有很多車型的相關報道和分析,這也能幫助你進一步縮小的購車清單上的範圍,愈發接近你的購車目標。
可見,密集的新車上市,既是對於消費者的一種考驗,也給消費者帶來了買到心儀愛車的一個機遇。
40多款新車同月上市,的確讓國內車市熱鬧無比。但熱鬧的背後,也同樣帶來了新的思考和新的考驗。
不難預計,在如此多的新車型裏,有的或將成為行業爆款,斬獲一定的銷量,給予品牌一定的幫助;而有的車型,也就是在它上市的那個時間段裏,達到了其整個車型生命周期裏的「巔峰」,無論聲量,還是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