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汽車

2022年,最不被看好的5個造車新勢力

2022-01-10汽車

近幾年,越來越多車企開始紛紛湧入造車這條賽道上,無論是蔚來、小鵬、理想、哪咤等「先行者」,還是零跑、極氪、合創等「後來者」,各家似乎都鉚足勁兒寄希望在新能源市場上快速占領制高點。與此同時,此前由「蔚小理」所構成的三足鼎立之格局,也隨著更多新選手的入局,開始於細微中發生著改變。

有數據統計,至今已有超百家造車新勢力進入新能源市場,但真正存活下來的也僅僅只有十余家,至於進入「決賽圈」的就更是屈指可數。不過即便如此,也依舊抵擋不了部份新「新勢力」擠破頭式的接踵而至,例如自遊家、智行盒子、輕橙時代、小米、AITO……但話又說回來,這些新勢力旗下的產品是否都值得我們去期待?

要筆者來說,非也。接下來,汽車商評就為大家盤點五個2022年不被看好的造車新勢力,避免大家「踩坑」。

小米汽車

要說整個2021年最能制造話題的,恐怕非小米汽車莫屬。作為一家科技巨頭,小米在手機數碼以及智能家電方面的影響力我們毋庸置疑,但雷軍其實並不滿足於此,因為他還有一個更大的野心——造車。按照雷軍的話來說,這一次會賭上自己的全部聲譽,再者,為了讓廣大吃瓜群眾看到了小米造車的可行性,「雷布斯」也十分凡爾賽的秀了一波自己的余額:1080億元。

此前小米就曾表示,整個造車計劃的首期投資額為100億元,預計未來十年投資額為100億美元,大致約合700億元人民幣。

有小米的狂熱粉絲已經為我們提前繪制出了小米汽車1的渲染圖,整車造型十分簡約,最快破百僅需2.9秒,支持800V快充、1200公裏續航以及全套米家生態。價格方面,粉絲預測的起售價為14.99萬元,符合小米一貫以來主打的高性價比。

但,有錢就能搞定一切?造手機或特許以,但造車的話未必。首先,小米在正式宣布造車之後 盡管贏得了粉絲們的感動與點贊,但是並未被資本市場看好,究其原因,還在於小米在做數碼產品時就一直缺乏核心競爭力,而這對於造車來說,算是一個大忌。

其次,造車不同於造手機,需要有強大的技術產品研發測試團隊、形成規模化的生產工廠、完善的零部件供應鏈以及成熟的後市場服務體系等作為保障,同時還需要有長期的產品體系鏈的規劃和強大的抗風險能力,否則很可能如某些新勢力一樣,曇花一現後最終折戟沈沙。

這樣來看的話,小米在造車方面,一沒有任何經驗可談,二沒有成體系的技術研發和售後服務作為支撐,因此未來需要走的路還很長。

恒大汽車

去年上海車展上,恒大汽車一口氣推出9款新車,以一己之力搶占了展館C位,並成為本屆上海車展期間最大的話題點。可以說,彼時各大APP鋪天蓋地的恒馳汽車推廣頁面,讓許多網友都紛紛表示,恒大不好好做房產,竟然開始造車了。

可這樣的盛況並未持續太久,幾個月後,恒大集團宣布包括但不限於出售公司上市附屬公司恒大汽車、恒大物業部份權益。同時恒大新能源汽車及物業,均被裝入「待出售」的資產包之中。事實上,整個2021年恒大日子並不好過,頻頻傳出的市值縮水以及欠債風雲等,讓恒大這艘「巨輪」開始迷失了方向。但,這並不是恒馳汽車不被看好的根本原因。

事實上,從入局至今,恒大汽車給外界的印象就是財大氣粗,但缺少靈魂,也就是沒有一位個性鮮明的領導人。特斯拉有馬斯克、蔚來有李斌、小鵬有何小鵬、理想有李想,但恒大汽車卻總給人一副有錢地產商的形象。

有錢沒毛病,但產品卻沒有新意,缺少辨識度、智能科技以及吸重力,這很難GET到當下年輕消費者對於新能源車的消費G點。

有錢任性買買買,或許在早幾年行得通,但隨著眼下越來越多優質新勢力的到來,這種模式已經占不到太大好處。而如今,恒大集團還頻頻曝出各種負面新聞,這無疑讓旗下的汽車產業成為新能源領域的曇花一現。

零跑汽車

零跑,自誕生以來其話題就沒有斷過,從首款雙門電動跑車S01的問世,到T03、C11的接連「爆單」,再到去年頻頻曝出的IPO訊息,對於大部份吃瓜網友來說,零跑汽車堪稱是活成了「別人家的孩子」。然而,零跑汽車真的就是大家眼中的「好學生」?並非如此。

早在其首款車型零跑S01推出時,新車就被曝出過質素問題,例如零跑S01車主反映車輛存在電子手剎自動鎖死、車輛掛擋後不能前進和後退、方向盤和轉向撥桿卡死等問題,此外,車主們也曾進行過集體維權,甚至要求退車。這樣的表現,確實對不起零跑S01高達12萬的定價。

那麽,在其最新車型C11上,這種情況又是否存在好轉呢?並沒有。從目前媒體反饋的情況看,零跑C11雖然有著不錯的性價比,但在做工、用料以及品質方面,依然不夠理想,例如身邊朋友在試駕過C11之後,就反映說量產版C11低速行駛噪音較大、隱藏式門把手開啟時電機聲音明顯,降低了整車的品質感。

如果說品控是新勢力們大多會存在的通病,那麽高層人員的頻繁調動,就有些耐人尋味了。在零跑T03推出不久後,零跑汽車董事李柯、董事吳利強和總經理敬華等在內的三名零跑汽車高層,就從零跑汽車主要人員中結束,這樣的人事變動在業界並不多見,至於這其中的原因,我們無從猜測,但終歸不是好的訊號。

表面上銷量飄紅,風光無限,背後卻是產品質素頻發,高層人員流失,這樣的零跑汽車,筆者不敢對其在新的一年裏有太多期待。

高合汽車

自從特斯拉一夜之間降價30多萬火了之後,如今國內消費者對於「割韭菜」三個字也變得極為敏感,這不單單是金錢上的損失,更有種智商受到侮辱的感覺。可即便如此,依然有一些新勢力在割韭菜的道路上未曾止步,「超跑」前途早已沒了前途,但高合還寄希望於多搞幾個門收割「韭菜」。

不同於「蔚小理」在定價上還多少會顧及到市場情況,高合汽車一上來就把HiPhi X定位在了57-80萬區間,這個價格已經可以正面叫板BBA的中大型SUV。誠然,HiPhi X在產品造型、概念以及多門設計等方面確實是同級唯一,但從產品力來看,依舊無法與同價位的傳統車企產品相提並論,更多的是炒作概念。

更有意思的是,高合HiPhi X不僅與法拉第FF在造型上十分雷同,就連高合的老板丁磊,與賈躍亭之間也有過一段蜜月期,因此我們很難不去猜測兩個老板,或者說兩款車型之間,是否存在某種聯系。

不過高合還並不甘心於此,去年底,高合正式釋出了旗下第二款車型HiPhi Z,新車造車更加科幻,甚至充滿了濃濃的未來感,就好像是從賽博龐克2077裏出來的產物一樣。

在智能輔助駕駛方面,車輛將配備2個前向800萬像素高畫質網絡攝影機,1個後視200萬像素網絡攝影機,5個毫米波雷達,1個激光雷達以及4個側向網絡攝影機等31個駕駛輔助傳感器。如果按照高合的「資本論」來看,新車的定價很可能會超過HiPhi X。

越發膨脹的產品背後,散發出濃濃的「割韭菜」嫌疑,好在銷量不會騙人,因為如今的國內消費者,早已非同日而語,在買車時也更加理性。

360汽車

跨界造車,早已不是什麽新鮮事,畢竟此前包括華為、百度、創維、小米等都曾表示要造車,但如果是一家網絡安全公司說要開始造車,你會看好它麽?

沒錯,那個辦公、家用電腦上無處不在的「360安全衛士」,也在2021年宣布要進入造車陣營,不過360知道自己在造車方面存在先天劣勢,於是乎決定和哪咤汽車聯合造車,並成為了哪咤汽車的第二大股東。

借哪咤之力,入造車之局,360看似運籌帷幄之中,但能否決勝千裏之外,恐怕沒有人能夠說得準。首先,360作為網絡安全公司,和造車這種實體化的產業相比,存在「各行如隔山」的問題,且不說造車,就連造手機這樣門檻相對更低的產業,360也是屢戰屢敗,因此打一開始,業界就並不看好360造車。

其次,造車需要有前期研發測試、零部件供應鏈、售後服務等一系列體系,就目前來看,360並不具備這樣的實力。再者,汽車產業的整個生命周期本來也更長,沒有足夠的資金鏈支持,很可能半途而廢。

事實上,在2022年,新能源市場的競爭將會變得更加激烈,本就品牌存在感薄弱的360汽車,想要在眾多新勢力當中分得一杯羹,其難度絕對是可想而知。

寫在最後:

新能源時代的到來,讓許多未曾涉足過汽車領域的新勢力,有了造車的資本,但話又說回來,無論汽車的形態或者能源如何發生改變,造車都是一件需要企業去敬畏的事情,如果將造車視作「兒戲」,或者把造車變成提高企業關註度的手段,那麽無論造車的聲量再大,也終究不會被消費市場所接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