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策、方針肯定都是無比正確的,關鍵是,什麽是「內卷式」惡性競爭呢?標準誰來決定?
降價就是內卷嗎?降價振幅大一點就是「惡性」的了嗎?
摘錄幾個大廠對內卷化的觀點:
李書福直言不諱地指出,當前中國汽車產業不缺少汽車制造商,真正缺乏的是一個有創新力的汽車零部件生態環境、具備原創能力的汽車安全軟硬件科技公司、有競爭力的工業軟件供應商,以及能夠展現原創精神的汽車公司。
比亞迪董事長兼總裁王傳福也在同一論壇上發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認為,競爭帶來的「卷」是技術突破和產業升級的催化劑,是優秀產品誕生的推動力。他鼓勵行業積極擁抱這種自然規律,從競爭中尋求突破,而非陷入焦慮。
理想汽車說:在車市螺旋內卷的時代,車企降價是普遍現象,但因為降價能引發廣泛關註的,基本就三家車企——比亞迪、特斯拉和理想,因為它們都是各自領域的銷量標桿,一旦調價,就會改變整個細分市場的競爭格局。降價的目的,永遠是為了促進銷量,但三家車企的降價邏輯,又各有不同。
你看, 誰又承認自己「惡性內卷」了呢。大家都站在輿論的制高點,揮舞著大旗 。
你說,汽車價格戰會不會繼續?
嘴上說好好好,桌子下面踢來踢去。老百姓喜歡啥?
這個時候的「人民的名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