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汽車

華為智選被罵「割韭菜」!剛到手的新車就停產了?

2022-01-11汽車

新車買來半年,就面臨「變相停產」,這誰頂得住啊!

事情是這樣的,去年12月23日,華為釋出全新品牌AITO首款汽車問界M5。

釋出會上,余承東將AITO定義為「高端品牌」,並對采用增程式混動設計的問界M5贊嘆不已。

包括「在續航上碾壓電動車、在效能上碾壓燃油車」,「25萬元的價格,在外觀、設計以及體驗上超越百萬豪車」......

從宣傳上來看,問界M5賣得相當火爆,5天收獲訂單超過6000個。

然而,在問界M5熱銷的同時,賽力斯華為智選SF5車主卻坐不住了,於各大平台直呼「上當受騙」,被華為「割韭菜」了。

主要原因是他們剛買賽力斯SF5不久,就傳聞該車要停產了。 一位車主憤怒的表示:

「賽力斯門店改成AITO品牌,SF5暫停預定,店裏連SF5展車都沒有,新車出來連品牌都換了,這就是變相停產。我才開了3個月,首保還沒到,4月釋出12月停產,太讓人生氣了。」

在賽力斯與華為合作之前,絕大多數人連這個品牌都沒有聽過。 絕大多數車主購入賽力斯SF5,正是因為有華為的「背書」。

結果,華為現在重新洗牌,下架賽力斯SF5,推出新汽車品牌,在這些車主眼中,無疑是被華為「拋棄」了。

此外,也有車主提到,賽力斯SF5存在實際油耗比宣傳高、續航虛標、車機卡頓等問題。

目前,維權群裏已經有數百名車主。

對車主而言,停產的後果

盡管賽力斯SF5在去年4月上市之時,各種「訂單爆滿」、「預訂破6000」、「訂單破萬」的通稿滿天飛。

但乘聯會數據顯示,賽力斯SF5在2021年的4-11月累計銷量,僅為7080輛。 要知道,同為增程式電動車的理想ONE,去年12月便交付了14087輛。

如果賽力斯SF5真的停產了,保有量如此之低的一款車型,首先面臨的就是二手價格」雪崩「問題。

在懂車帝裏,一位車主打算將自己開了三千公裏的賽力斯SF5,在購入價上打七折,以17萬的價格出售,仍沒有人願意接手。

汽車不像手機,用幾年就扔了。二十多萬塊錢,放一些小城市裏,足夠付個首付了。

此外,過早的停產也意味著這輛車部份零部件停止供應,等過了保期,或者年限久了之後,總有一些了零部件會出故障。

到時市場上就可能買不到相應的零部件了,修車難或修車貴。 法系車車主對這兩方面,應該有比較深的體會。

對此,北京華為旗艦店的一位工作人員表示, 賽力斯SF5沒有停產,但目前生產線主要供應問界M5,具體什麽時候有產能等通知吧。

而隨著事件不斷發酵,1月5日,賽力斯在其官方微博釋出公開信稱:

「賽力斯SF5會繼續接受使用者訂單。使用者下單後,公司將及時安排專人跟進協助交付。並承諾首任車主除正常質保外,還將額外升級享有整車和增程器的終身質保。

為進一步感謝SF5使用者的支持,首任車主如果四年內換購公司旗下其他型號的車輛,在享有擬購新車當期權益的基礎上,還可以獲得1萬元人民幣的優惠。」

看著很有誠意,但不久之後就有車主「爆料」, 所謂的整車終身質保,連銷售都不清楚究竟質保的範圍是什麽,而將「整車」與新能源車最重要「三電系統」獨立分開,也是獨一份。

值得註意的是,此次回應是賽力斯單方面承諾,華為官方未有任何表態。

華為汽車還有多遠?

華為之所以拋棄賽力斯,銷量問題顯然是主要原因。

在賽力斯SF5的釋出會上,余承東稱要實作「500萬輛年銷量」的目標。結果大半年過去了,連0.2%的數量都沒達到。

前些天,華為輪值董事長郭平在新年致辭中表示,2021年預計全年實作銷售收入約6340億人民幣,同比下降28.9%。

手機業務受阻負面影響已經顯現,此時,賣車成為華為的「救命稻草」,余承東自己也說了:

「華為手機業務遇到巨大困難,導致華為現金流的大幅縮水,而賣車則可以彌補手機失去的利潤,繼而不影響華為日後持續的研發創新。

智能電動汽車銷量雖然沒有手機那麽大,但是單價高,能夠彌補手機的銷量缺失。」

只是,對於造車,華為內部非常分裂。

任正非想做中國的博世,堅決不造車,並提到「以後誰再建言造車,幹擾公司,可調離崗位」。

但從目前的結果來看,「華為不造車,聚焦ICT技術,幫助車企造好車」已經逐漸淪為一個偽命題。

因為「靈魂」問題,大廠不會接受華為給出的方案。不僅是上汽,在賽力斯之前,據說華為曾找過吉利,希望後者幫其造車,但被拒絕了。

而願意與華為合作的,無論是小康的旗下賽力斯、北汽旗下的極狐還是長安旗下的阿維塔,都屬於剛剛成立不久,在市場上的認知度、銷量均欠佳的品牌。

「把勞斯萊斯的引擎放到拖拉機上,肯定還是拖拉機,不是勞斯萊斯。」 一位不久前離職的華為管理層談及目前華為與車企的合作現狀時,略顯無奈的表示。

小康、北汽之流,在燃油車時代已經證明了自己的「實力」,與這種廠商合作,出不了成績才是正常的事兒。

正因如此,以余承東為首的「造車派」,頂著「紅線」推出了AITO品牌。

雖說名義上還是華為與賽力斯合作,但大多數人認為,賽力斯在其中只是扮演一個代工廠的角色。

此前的賽力斯華為智選SF5,華為還只負責銷售,不管售後,而問界M5的銷售和售後環節都由華為親自接手,甚至連充電樁都標著華為的LOGO。

同時,問界M5首次搭載了華為的鴻蒙智能座艙,相比賽力斯SF5使用的華為HICAR,智能化和流暢程度都有了大幅提高,兩者待遇區別顯而易見。

它距離真正的「華為汽車」,或許只差換個標了。

就是不知道換標之後,問界M5的車主,是否也會和賽力斯SF5車主一樣,遭到「背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