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汽車

智慧汽車時代的弄潮兒,光子晶體科技的底氣何來?

2022-07-12汽車

隨著近年來座艙電子的快速發展,中控螢幕和儀表顯示的資訊逐漸豐富,駕駛員在駕駛過程中低頭檢視導航等相關駕駛資訊越加頻繁,由此會產生盲駕的安全隱患,此時HUD的作用逐步凸顯。

目前,行業內HUD的配置率已量產上車的HUD解決方案主要為C-HUD和W-HUD。

其中,C-HUD(Combined HUD)是透過在儀表前方放置一個半透明的樹脂板作為投影介質反射出虛像,起初因其安裝便捷(可後裝)、成本較低等優勢而得以快速上車,但由於其整體成像效果差、並且置於儀表上方容易在發生碰撞時對駕駛員造成二次傷害,推廣效果較差。

W-HUD(Windshield HUD)作為C-HUD的升級方案,直接透過前擋風玻璃作為投影介質來反射成像,有效解決了C-HUD的部份安全隱患,並且在投影範圍、投影內容和投影質素等維度均有所提升,是當前技術節點的主流方案。

AR-HUD是未來車載HUD的最終形態

在汽車智慧化背景下,傳統HUD解決方案無法滿足智慧座艙與ADAS功能的展示需求,具備沈浸式體驗的AR-HUD將成為最終解決方案。

C-HUD和W-HUD雖一定程度上解決了駕駛員在駕駛過程中需低頭檢視車輛資訊而導致的盲駕安全隱患,但其本質仍是中控和儀表資訊的簡單遷移,並且由於投影尺寸有限,因而無法承載智慧汽車中智慧座艙和ADAS相關資訊的展示需求。

相比較而言,AR-HUD透過結合虛擬現實技術,以自然的距離將相關資訊疊加至實物之上,整體成像尺寸更大、質素更高,不僅可以充分融合智慧座艙及導航指示、車道偏離告警(LDW)、自適應巡航控制(ACC)指示燈等ADAS相關功能,同時亦可為駕駛員帶來沈浸式的體驗,有望成為未來車載HUD的最終形態。

現有AR-HUD技術存在大體積、小視場角等弊端

從去年年末的廣州車展來看,國內市場已量產或是預量產的AR-HUD已有近十款。經過技術積累以及相關產業鏈技術的發展,各AR-HUD廠商在技術與成本控制方面均有著很大的提升。但作為AR-HUD本質問題的視場角和體積方面存在致命缺陷,譬如目前市面上最高水平的M公司,其AR-HUD的視場角為13度以及大於10升的體積,這就導致小型車根本裝不下,對於寸土寸金的車內空間來說,這樣的體積占用會壓縮駕乘體驗。所以小型化和輕量化是一個非常大的挑戰。

AR-HUD的未來:小體積、大視場角,

NanoAR技術為下階段技術突破點

光子晶體科技是一家聚焦在透明顯示和AR顯示領域底層核心技術的硬科技公司,目前已經成為AR顯示和透明顯示領域的領軍企業。公司憑借自主知識產權的光子透明芯片(NanoAR)顯示技術,擁有先發優勢和深厚的護城河,已與多家世界級品牌建立合作關系。

公司的AR-HUD解決方案,透過革命性的NanAR技術,把傳統HUD的體積縮小到1/10,同時大大提高了亮點。目前主流AR-HUD顯示技術,視場角是13度,體積是10升,光子AR-HUD可以把體積降至1升左右,使得低成本的光子AR-HUD適用幾乎所有車型,大大擴張了市場。

▲光子晶體科技為智能座艙提供創新性透明顯示解決方案

截至2021年,AR-HUD已實作從僅有高端頂配車型選裝到普通大眾車型前裝搭載,價格下沈到價值量 20 萬的車型;從 2021年 p 5,727 輛到 2021 年底突破 5 萬輛,AR-HUD 邁入量產 1.0 階段,未來有望持續放量。

AR-HUD作為智能座艙的重要組成部份,在汽車智慧化的大趨勢下,市場容量不斷擴大,正處於井噴式發展周期,未來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