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央视社教
饮食是生命中最重要的活动之一,也是影响健康的重要因素。「吃不好」很容易带来大问题:我国有近一半成年居民超重或肥胖、大多数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与膳食因素高度相关……面对种类繁多的食物,你能做出健康的选择与搭配吗?【全民健康大会】第五期,我们一起 「吃出健康」 !
本期节目邀请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医师 陈伟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消化科主任医师 宋志强 、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 钱会南 、北京体育大学教授 矫玮 四位嘉宾。专家齐聚,助您吃出健康!
主持人 王宁、张腾岳 ,变身「健康新知」推荐官,现场学习按揉穴位促进消化、碎片化运动快速燃脂,带来妙趣横生、活力满满的健康新知!
【全民健康大会】第五期 将于9月14日20:20档在央视综合频道(CCTV-1)播出,央视科教频道(CCTV-10)9月22日20:31重播。
怎么吃,才能不长胖?
要控制体重防止肥胖,进餐的顺序大有讲究。你在吃饭的时候,会先吃什么呢?菜?肉?主食?
专家提示,最健康、不容易发胖的进餐顺序是 「蔬菜——肉类——主食」 。
蔬菜富含膳食纤维,热量低且不好被消化,先吃蔬菜让胃有一定饱足感,可以减少其他食物的摄入量。第二步吃肉类,让优质的蛋白质还能赶得上消化的时间。最后再吃主食,减少精制碳水摄入。按这个顺序吃饭,更不容易发胖。
吃饭的速度 也很重要,细嚼慢咽会让大脑及时感受到「饱腹感」,有助于减少摄入食物与热量。
专家建议, 一口食物咀嚼15~20次再吞咽 ,更有助于减肥。
补钙,你补对了吗?
小时候,父母总爱和我们说「吃点这个,补补钙」。补钙是有科学道理的,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分析表明:人类135种基础疾病中有106种与 缺钙 有关。不过,吃什么才能真正补钙呢?
骨头汤补钙 是非常常见的饮食认知 误区 。骨头当中确实含有丰富的钙质,但是极难溶进骨汤里,一大碗骨汤中仅有6毫克钙,而人一天所需钙量约800毫克,也就是说,如果要靠喝骨头汤补钙,一天至少喝100大碗才行。
专家提示,真正富含钙且容易被吸收的食材有 奶类、豆类制品、海产品 等。
为什么妈妈让你多吃菜?
因为肠道里「隐秘的战争」!
小时候,妈妈总是让我们多吃菜。这其实和肠道消化密切相关。肠道中,时时刻刻都在进行着一场「战争」,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医生走进肠道,带你看肠道菌群的「战争」
【全民健康大会】打造 「人体奥秘实验室」, 「走进」肠道,一探究竟。
肠壁上面密布着非常多的 肠绒毛 ,它们使肠道的吸收面积大大增加了,如果把肠道平铺开,表面积可以达到200到250平方米,相当于半个篮球场的大小。
肠绒毛间还分布着更多更细小的 肠道菌群 ,大致可以分为三类:蓝色的是 有益菌 ,可以帮助我们消化吸收食物,增强抵抗力。红色的是 有害菌 ,一旦大量生长就会引发疾病。黄色的是 中性菌 ,我们可以简单理解它们是「墙头草」,哪边赢了它们就去帮哪边。
我们应该如何帮助有益菌赢得这场战争呢?答案就是 多吃蔬菜 。蔬菜里面含有大量的 膳食纤维 ,这是有益菌最喜欢的食物,随着膳食纤维大量进入肠道,益生菌队伍也在发展和壮大。
△膳食纤维进入后,有益菌数量增加
专家提示,每人每天摄入蔬菜量应该在 300到500克 ,且 深色蔬菜 应该占到总摄入量的二分之一。(深色蔬菜:颜色比白色深的蔬菜,如西红柿、西蓝花、木耳等。)
助力消化「动」起来!
想要健康,光靠吃也不行,还要搭配合理运动。 踢毽子 就是一种能够帮助 促进肠胃蠕动、增强代谢 的运动方式。
除了基础的踢毽子,【全民健康大会】的探访小分队还去到了「全国毽球之乡」广州,探访了历史悠久且花样百出的 「南派花毽」 。
目前,全国各地每年参与毽球运动的人数已超过2亿人。
避免久坐,可以穿插一些高强度短时运动,活动全身,现在就站起来试试看吧!
穿越千年 【本草纲目】里
藏着药食同源的奥秘!
【全民健康大会】用虚拟技术打造了 「中医博物馆」 ,带着观众跨越时空、探寻先贤生命智慧。本期节目展现的是著名中医典籍—— 【本草纲目】 。
【本草纲目】堪称巨著,全书约190万字,记载了1892种药物,有11096首药方,1109幅药图。【本草纲目】首创按药物自然属性逐级分类的纲目体系,这也是现代生物分类学的重要方法之一。
在这本典籍中,还蕴藏着中医传统 「 药食同源」 的思想,补气的黄芪、明目的决明子、安眠的百合,都是既可入药,也可日常食用。这是李时珍遍尝百草得出的经验,也是中医源远流长、传承千年的智慧。
来自全国的60位健康达人此前已经历了四期鏖战,而本期节目是赢得【全民健康大会】总决赛席位的最后机会,究竟会花落谁家?哪六位选手会成功突围,去争夺「年度健康之星」,请锁定【全民健康大会】第五期,让我们一起「吃出健康」!
【全民健康大会】
第五集【吃出健康】
2024年9月14日20:20档
央视综合频道(CCTV-1) 首播
2024年9月22日20:31
央视科教频道(CCTV-10) 重播
央视频、央视网同步上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