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当前,广东省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已实现全省70个县(市、区)全覆盖,各地因地制宜探索特色做法,不断涌现出国家级样本。2023年11月,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广东省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实施方案】,27条措施中就包括全面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为打造优质高效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促进人人享有更高品质的全生命周期卫生健康服务提供有力抓手。
时值深化医改15周年,在省卫生健康委基层处指导下,【人之初】杂志近期集中采访了5个县(市),从小切口着手,往纵深处发掘,集中呈现相关探索和经验,为下一阶段医共体建设提供借鉴。
英德:织密山区群众健康保障网
向北,穿过万壑藏幽的英西峰林,便是山水环抱的清远英德市。这个广东省国土面积最大的县级行政区,面积相当于2个东莞、5个香港,常住人口有120万。长期以来,由于地域广、跨度大、优质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基层群众看病常要长途跋涉,偏远乡镇村民更是如此。
2019年被确定为国家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县后,英德市将原有的4个医联体进行优化整合,由市人民医院作为龙头,其他3家医联体牵头单位作为中、东、西部片区次中心医院,形成英德特色的「县—片区—镇—村」四级医共体运行体系,实现县域内医疗资源分片区集约化管理。
如今,县级强升级为县域强,医共体内建成1家三甲医院、1家三级医院、3家二甲医院。大病不出县、小病不出镇的就医新格局也逐步形成。
2019年至今,英德市县域内住院率稳居90%以上,在全省57个县(市)中保持前10名;2023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门急诊占比达67%、床位使用率为70%。
千峰竞秀处,一幅健康英德的美好画卷徐徐展开。
01
借势借力,做强县域龙头
2024年1月,「国考」放榜,市人民医院创下历史最佳成绩——全国2112家三级公立医院参评,其中三级综合性医院1415家,市人民医院位列564名,比2021年度提升了263名。半年来,这已是第二个令人振奋的大跨越。2023年7月,市人民医院正式升级成为清远市第二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
▲2023年8月30日,英德市人民医院举行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揭牌仪式
做强县域龙头,是英德市实现大病不出县的重要一步。
为了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提质,英德市委、市政府在资金、政策上对市人民医院给予充分支持。财政投入资金建设的新内儿科大楼于2022年7月正式启用,感染性疾病综合楼、肿瘤防治中心大楼等项目进度不断加快。英德市委组织部还与医院联合申报「英德市医疗人才高地建设工程」项目,成功引进一批高尖医疗人才,截至2024年1月15日,全院高级职称人才达225人,占比达16.5%。
还有强大的外力支持。广东省人民医院持续六年对市人民医院进行「组团式」帮扶,针对当地需求累计派出77名帮扶专家,开展坐诊、手术、查房、疑难病例讨论和学术讲座等,引入先进医疗技术、全新管理理念,助力其迈上新台阶。2022年,在全省57家县人民医院中,英德市人民医院的DRG能力指数排第6名;2023年,全院三四级手术占比达到41.3%,同比提升2.8%。
综合实力的显著提升,让市人民医院的「龙头」作用日益凸显,推动医共体建设也更加游刃有余。
聚焦急危重症救治能力的提升,医院建立胸痛、卒中、创伤、肿瘤防治、危重孕产妇救治、危重新生儿救治六大中心,成为保障当地群众生命健康的坚强后盾。
怀孕37周的潘女士突遇车祸,强烈的撞击让她头部、面部和大腿多处受伤,导致重度胎盘早剥,随时可能出现胎儿宫内死亡、产妇失血性休克等。医院迅速开展剖宫产手术,仅用18分钟胎儿便安全娩出,让潘女士化险为夷。
1岁的小宇意外从高处坠落,左侧腰腹被锈迹斑斑的铁棍穿透,面临内脏大出血、器官感染等多重风险。医院组织十余位专家成立救治团队,帮助小宇跨过开腹关、感染关等,最终康复出院。
针对当地重大疾病临床需求,医院大力推进优势学科建设。2023年,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泌尿外科、骨科、重症医学科、康复医学科成功创建为清远市临床重点专科,引进多项填补当地空白的新技术、新项目,比如神经外科在清远首先开展有创颅内压监测技术,每年救治颅脑损伤患者500余例;心内科成功开展英德首例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为40岁的王先生治愈了先天性心脏病;耳鼻喉科开展当地首例激光喉显微外科手术等等。
「医院将继续积极开展适宜技术和新技术,加快高质量发展,为英德乃至粤北和外省群众提供优质医疗服务,努力发展成为粤北地区的区域医疗中心。」英德市人民医院党委书记吴凡宇满怀期待。
02
共建共享,织密健康网底
优质医疗资源持续下沉,实现分片区集约化管理,是英德实现小病不出镇的重要保障。
2023年11月,稻谷丰收时节,80岁的华伯在田间忙碌,突然左侧手臂使不上劲,口角歪向一侧,话也说不出来……家人见状,连忙拨打120急救电话。距离最近的横石水镇卫生院接诊后,判断是急性脑梗死,立即将其送往英东片区次中心医院东华分院(英德市第二人民医院)。半个小时后,华伯通过东华分院急诊科绿色通道完善相关检查,及时接受溶栓治疗,避免了致残甚至致死风险。
近年来,得益于英德特色的次中心医院机制,化险为夷的暖心故事时常发生。
不同于常规的县镇村三级运行体系,英德市医共体选择了基础较好的市中医院、东华分院、浛洸分院打造次中心医院,牵头完成片区内双向转诊、对口帮扶、公卫服务等。
三家次中心医院发挥了良好的枢纽作用。以东华分院为例,2023年完成医共体内部双向转诊908人次,其中接受基层卫生院上转674人次、上转牵头医院223人次,为当地患者提供了连续性、闭环式的诊疗服务。
片区内的资源流动也相当灵活。为协助基层卫生院提升综合服务水平,东华分院将医疗总监、五官科主任分别派到白沙镇卫生院、鱼湾卫生院挂任副院长,在当地开展临床带教、规范诊疗、人才培训等。
「我们还与片区各基层卫生院签订合作协议,组建内科、外科、妇科、儿科、护理专业专家团队,定期到各卫生院开展教学查房、坐诊、专业授课等,并免费提供进修培训服务。」东华分院院长付仲基介绍,目前已开展帮扶带教43场次,免费接收5人进修。
▲东华分院专家在青塘镇卫生院查房会诊
输血与造血并重的帮扶方式在各片区铺开,带动基层诊疗服务能力明显提升。在医共体上级医院的支持下,2022年基层卫生院成功开展新技术、新项目31项,2023年开展21项。
医疗资源的共享也在不断走向深入。近年来,英德在医共体内大力推进「基层收费、基层检查、上级诊断」的医疗模式,患者在基层卫生院就诊、检查和交费后,检查检验数据通过信息系统传送到次中心医院,由上级医院专家进行诊断并出具报告。同时,医共体总医院制定统一的实施方案、制度流程及人员培训计划,并组织季度自查、定期指导督导,确保基层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到上级医院的同质化医疗服务。如今,这一做法得到了广泛认可。2023年医共体影像诊断中心及次中心累计为基层阅片6.71万例次,医学检验中心及次中心为基层完成2.33万份标本检测。
与此同时,次中心医院在上级医院的人才、技术等资源支持下,成长同样瞩目。2020年市中医院通过三级中医医院认定后,2023年1月,东华分院升级为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形成了当地群众30分钟可享受二级医院服务水平的医疗服务圈。
此外,在下沉担任副院长的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主任的带动下,东华分院还开设了英东片区唯一的消化内科专科门诊,该片区居民遭遇消化道大出血等专科疾病也不用再转县城就医了。
「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英德市副市长李巧玲说,「各成员单位要继续紧密合作,继续重视卫生人才招引、培养等工作,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充分整合资源,强化医共体资源配置和利用,全面提升英德医疗服务能力,造福本地老百姓,增强群众对卫生健康的获得感。」
广东县域医共体建设样本调查:
1.【始兴:共建共享,打造健康山区县】
2.【陆河:内外兼修,做好群众健康答卷】
3.【遂溪:托管赋能,破解「市强县弱」二元结构】
4.【广宁:从县级到县域,全力提升医疗服务水平】
欢迎订阅2024年【人之初】杂志
(点击下方图片)
▼▼▼
策划 | 李楠楠 宋炳军
统筹 | 岳超群
鸣谢 | 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基层处
记者 | 陈湘婷
编辑 | 程橙 苏海宁 责编 | 张秀丽
通讯员 | 陆上妨
来源 | 本文首发于【人之初】杂志,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
广东卫生在线全媒体团队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