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亲子

杨轶:用言行影响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丨我的援外医疗故事

2023-12-07亲子
讲述者:杨轶
第17批援圣多美和普林西比中国医疗队队长兼临时党支部书记、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血管外科主任医师
出发前家人为杨轶送行
2021年9月17日,我作为第17批援圣多美和普林西比中国医疗队队长和同事们一起启程出发,为期一年半的援外工作开始了。
为了让我安心工作,妻子承担了全部照顾家庭的责任,同为医生的她其实工作也非常忙,但4个老人、2个年幼孩子生活上的点点滴滴,她都照料得妥妥当当,解决了我的后顾之忧。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潜移默化的影响,年幼的孩子们渐渐理解了爸爸为什么要去那么远的地方,这是我用行动给他们上的人生一课。
杨轶一家合影
言传身教 儿子想学医帮助他人
离家之前,我给孩子们买了一个地球仪,指着圣多美和普林西比的位置告诉他们爸爸就是要去这里帮助那些病人。儿子看着地球仪上那两个「小点」,天真地问我:「去这么小的地方,上面能不能站得下一个人?」我想,或许孩子对离别还没有概念,不理解为什么爸爸要去那么远的地方,还要去那么久。
在圣多美和普林西比,我无时无刻不思念祖国和亲人,他们也在思念着我。刚开始,儿子在想我的时候会一个人坐在那默默流眼泪,但是给我打视频电话的时候又不怎么说话,只是眼眶红红地静静看着屏幕上的我,我知道,这个才上一年级的「小男子汉」的心里什么都明白,只是有时候不太会表达情感。看到孩子这样,有时我的心里也会充满愧疚,感觉自己对他们的陪伴太少了。
杨轶在非洲为小患者诊疗
2021年10月29日,是儿子7岁的生日,我做了一个小视频作为生日礼物送给他,并告诉他爸爸在国外是怎么工作的。我告诉他,非洲的天气、风景,告诉他我来到这里的原因是这里有很多需要帮助的人们,有很多病人需要救治,还有很多和他一样可爱的小朋友们需要帮助。
杨轶医生儿子学习医学知识并手绘解剖图
慢慢地,儿子明白了我为什么要跨越万里来到遥远的非洲,也明白了克服困难帮助他人的意义。有一天他跟我说特别想学医,想像爸爸一样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现在,他会主动地去学去看一些和医疗有关的内容,有一次还问我解剖的问题,我的小男孩正在向着他的理想努力。
相隔万里 第一次给女儿写信
2022年6月,女儿正经历人生第一场大考「小升初」,我不能陪伴,所以通过信件的方式和她讲了心里话。我告诉女儿人的一生需要做好两件事:第一是你必须要做的事,第二是你想要做的事。在我们年纪越小的时候,这两件事发生冲突的机会就会越多,但是我们只有将必须做的事情做好,才会有能力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我希望她能理解,做好必须做的事情以后,人生的基础才会牢固,才能有机会去追寻梦想,实现人生的意义。
写信那天是我来到圣普的第273天,刚好九个月。这是我第一次给女儿写信,我希望通过我的言行给孩子们做好榜样,希望他们以后也愿意去做那些困难但有意义的事情。
杨轶医生(左二)操作模拟器械带教
意外受伤却坚持巡诊
出门在外,我总是习惯报喜不报忧,一方面不想让家人为我担心,另一方面因为相隔万里,有些困难只能独自面对。
记得在到达圣普的一周年,我因为意外导致脚掌骨折,这件事我对家人全面「封锁消息」,打视频电话时全程坐着,不让他们看到我打着石膏的脚。
虽然受伤,但工作仍在继续,我打着石膏继续开展巡诊义诊,没想到一张巡诊时打着石膏给病人看病的照片传到了老婆手中,她这才知道我的脚受伤骨折了,哭着给我打电话,「责怪」我为什么没有说实话。
杨轶医生(左二)拄拐坚持工作
但我觉得我的坚持是值得的,因为短短8个月时间,医疗队已经在圣多美岛的所有大区的健康门诊开展了多轮的巡回医疗义诊活动,并时隔多年再次踏足普林西比岛,再一次实现了巡回医疗义诊的全覆盖,将中国医疗队的温度带到全圣普,进一步加深中圣普的友谊。
我们在艰苦环境中创造条件,在点滴的工作中追求卓越,很荣幸我和队员们能够将一段青春记忆留给了非洲岛国,用自己的力量为万里之外的患者带去了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