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还是靠大人的引导。
我家有两个儿子,每天都在上演「老母亲」争夺战:
比如有一次,我正跟老大蛋蛋说话,老二定定跑来拽我:「妈妈陪我下楼玩。」
因为还没说完,抽不开身,也怕惹到蛋蛋,就劝他:「来跟哥哥一起玩吧!」
定定毫不留情地坚定表示拒绝:「不,我不要,我要妈妈陪我玩!」
蛋蛋应声而起:「这是我的妈妈!」 一把把我拽蹲下了。
定定跟着来了情绪,提高音量,干脆坐在地上拽:「我的妈妈!!!」
场面开始失控,两个家伙吵得我脑袋疼......要了亲命了,为什么我要脑子进水生二胎??
我小的时候,和表哥表姐一起玩,也会吵吵闹闹,但各自回家时又难舍难分,那叫一个伤心啊。作为独生女,听到有的同学有亲兄弟姐妹,总是羡慕得流口水。
从怀老二起,就憧憬着他们兄弟和谐,将来肝胆相照,两肋插刀。现在想来,真是太幼稚啦!
老父亲老母亲卑微到什么程度呢?
但凡他们对彼此表现出来点小善意,我们就感动得奔走相告:
比如,带定定出门买东西的时候,他都会记得多拿一个,「这个哥哥的」(虽然很多时候,给哥哥拿的东西都没有给自己选的的东西好)。
上次哥哥摔了,他特地蹬蹬蹬跑去拿了自己的水杯,蹲在哥哥面前,把水杯递给哥哥:「哥哥喝点水吧!」
定定生病的时候,蛋蛋每天早上也会探头进来问,「弟弟怎么样了?」他弟弟有时候打他,蛋蛋捏起小拳头,感觉都要气爆炸了,也没有往弟弟身上去。
还有的时候会模仿大人的样子,放低语速和音调:「定定别着急,哥哥陪你玩!」
但闹起来的时候:你一句 「哥哥你走!这是我的妈妈!」 我一句 「弟弟我饶不了你!」又让人听得肝儿颤,我忍不住脑补他俩长大后互殴的场景:我站在中间拉架,结果一人一拳头,全打在我脸上。
以前觉得大的不欺负小的就好了,长着长着,发现两个都不是「省油的灯」。
那天我事后帮他俩复盘, 我先问蛋蛋,什么时候最生弟弟的气 ,他说了好几个场景:
一个玩具,弟弟玩了很久都不给他玩的时候;弟弟不让他做他想做的事情时,比如他想出门,但是弟弟不肯出门,结果出不去;
弟弟把他辛苦搭的积木推倒的时候;
......
听完觉得:对于一个7岁孩子来说,为这些事生气,情有可原。
后来 我又问定定:喜不喜欢跟哥哥玩?
定定很肯定地说:喜欢。
再问他, 那想跟哥哥抢东西的时候,怎么办?
定定顿了一下说:可以换一换。
听完这些稍稍松一口气,原来分享和轮流这些基本的社交理念,他们都懂。但是事到临头,就是难免控制不住。每每当我慎重其事要调解的时候,他们又好得如胶似漆,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过。
从这件事情来说,我跟蛋蛋已经聊了很久了,定定想要属于他的时间,情有可原;但对蛋蛋来说,他跟我的交流还没结束,弟弟进来贸然就中断了,他也有情绪。
当时队友抱着看热闹的心态拍照, 事后回看照片,我发现了一个隐藏的小细节。
你猜猜是什么细节?
这个细节就是: 虽然哥哥在体能上,是占上风的,但是这场抢妈妈大战中, 我其实是被弟弟拽歪的。
再结合两个娃的表情,就看出端倪:定定是真的来了情绪,而蛋蛋,似乎在试探弟弟的反应,也就是弟弟抢妈妈的时候,他在控制自己的力道(也许他自己都没意识到),不把这个事情闹崩盘,也不轻易放手,让「抢妈妈」维持一个相对动态的平衡,继续低烈度的斗争。
对定定来说,此时他的需求超越了公平、轮流、喜欢哥哥这些日常规则,而对蛋蛋来说,这更像一个有点坏坏小心思的日常游戏。
关于同胞争宠(sibling rivalry) ,国外有不少著作做了比较多的研究和讨论,一些书也引进了中文版。
比如【读懂二孩心理】【平和式教养法(多子女篇)】【如何说,孩子才能和平相处】,每次郁闷的时候,去翻一翻,心里能稍稍淡定一点。 (不是给这些书打广告)
这些书中提到,要 帮助孩子学会轮流 ,不要强迫分享 。 比如,蛋蛋玩的玩具定定很喜欢,哭着闹着要,如果我们直接从蛋蛋走手里拿走,给弟弟:「蛋蛋,这个消防车你玩了好久了,让弟弟玩一会。」
他们会怎么想呢?
蛋蛋会觉得,妈妈把我的东西抢走给弟弟,凭什么哭就能抢到东西,我也哭。而弟弟则会误以为,想要什么就能拿到什么。
此外,如果孩子觉得东西随时会被抢走,他可能注意力都在东西和这种竞争关系上,而很难享受玩本身,也会对弟弟产生敌意。
如果换种方式, 教导孩子自我调节的轮流, 比如像书里说的:「你们都想玩消防车,但是现在哥哥在玩,哥哥玩好了轮到你。」
尊重孩子的物权,引导孩子进行商量,则会让孩子充分享受一件东西然后开心地让给别人玩。
此外还有几个很重要的点:「给予同样的时间,可能会适得其反」 要「根据需求来分配时间」
不要告诉孩子「 给他们的是相同的爱 」而是要给予「 独一无二的爱 」。
就像一块披萨饼,一人一半看似公平,但其实两个孩子胃口不一样,需求不一样。表现上公平未必是真的公平,反而有可能加剧了无休止的比较。
面对同胞争宠,还有几条行得通的办法:
1 减少直接的竞争和比较 比如,不要说「你怎么连弟弟都不如」,不要说「哥哥小时候怎么怎么样」
2 和每个孩子都有单独相处的时间 比如,不要总想着全家一起活动,兄弟要拗造型搞得无比和睦,单独给他们各自一些独一无二的时间,他们会储存能量,在无法获得关注的时候包容彼此。
3 孩子逐渐懂得共情 比如,学会换位思考,能够去理解别人的感受。
4 教会孩子恰当的宣泄怒气,而不是动手 比如,「哥哥,不要推我」 「弟弟,别拿哥哥作业」。
没办法,自己生的二胎,跪着也要养大,只能不断地投入大量耐心,去了解他们的感受,去提醒他们合适的做法,给他们创造条件理解彼此,慢慢磨合。
作为独生子女的一代,我们曾经对手足之情有着莫名的期待和情结。我们满心欢喜地渴望他们去享受我们未曾享受过的同胞友爱。
但站在孩子的角度,怎样和同龄人相处,自己的权利什么时候可以让渡,什么时候必须捍卫,怎样去共享和妥协,这些待人接物的原则和技巧,我们大人尚需学习,孩子又怎么能一下子就游刃有余,一片和谐呢?
很多书里都说,孩子之间的争吵和冲突,在任何一个多孩家庭,都是不可避免的。然而我们却常常忘记,孩子之间也会有排斥和争夺。
也许我们能做的,就是给予每个孩子不相同却无差别的父母之爱,让他们在安全感中相伴成长。
我当然希望,他们以后能成为亲密无间的挚友,但即便不是,至少,希望他们各自会是热爱生活的少年,曾有一个招之即来,呼之不去的玩伴。
共勉。
@知乎亲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