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说明你已经走在了有效阅读和深度学习的路上了,恭喜!
在浮躁的今天,很大一部分「好学者们」多数只追求一年阅读了多少本书,阅读笔记做得漂不漂亮。然而,他们真正能记住的观点和知识只是很少的一部分,对于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知识,掌握得更是少之又少。
把作者的观点或知识化为己用的第一步就是在阅读的过程中学会思考,等同于向作者提问或交谈。
作者说的都对吗?如果说得对,对在什么地方?他又是怎么得到这个观点的?
如果不对,不对在哪?能用什么来反驳他呢?
带着质疑和问题进行阅读,并将其记录下来,然后通过查证或实践来检验作者的观点或知识。 搞清楚原委还不算完,还要搞清楚背后的底层原理,随后关联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旧有知识和经验,最后用于应用实践。
于是得出结论:嗷,作者果然说得没错/错了。若以后遇到这类问题,使用这种办法可以/不可以解决。
如果你经 「阅读→提取观点→质疑/赞同→查证实践→验证结果」 这一过程来阅读学习,那么再次恭喜你,作者的观点(知识)已经变成你的观点或者知识了。
这个流程具有普适性,如果更加简单一些,也可总结为 输入信息→内化+练习→输出成果 。
这在很多讲学习的书籍中都有涉及,应用形式上或有详略侧重。
其实大部分人,在输入信息和内化上都做得相当不错,只是在练习和输出方面十分薄弱。不少认知和学习的书中都有提及相关观点和方法,例如:
【认知觉醒】中的 触动法 :只取一个全书最触动自己的点,然后尽可能去实践、改变。这样读书不仅收获更大,而且也不会焦虑。
一本书读没读完,记没记住,做没做笔记都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 有没有一个点,让你做出了实际的改变。
【这样读书就够了】中展示了 便签法 :用三张不同颜色的便签,分别为I标签:用自己的语言重述阅读中获取的信息和理解;A1便签:关联自己的经验并进行描述;A2便签:应用(目标和行动),该书的观点是 有效的学习是将知识变成自己的能力。
不难看出,这两本书中都强调了 学以致用 的重要性,并给出了值得借鉴的方法。
在阅读中多问为什么,多关联,阅读后多练习,多实践。用作者的观点或者知识来解决你自己的实际问题,那么它才能化为你的知识,你的能力。
其实当你看到这里,也应该抱有怀疑的态度,这个答主说的都是真的吗?是不是水经验的呢?如果你有这种想法,也是很好的,至少在锻炼批判性思维。
三个月以前,我还是个安于温饱现状的熬夜小标兵,不到夜里1-2点,绝不闭眼。每天抱着手机看网文,捧着PAD刷新剧,能躺着不坐着,货真价实的摆烂一族。
而现在的我:
l 坚持工作日早起(5点半-6点半之间,周末是7点半左右)、每日午睡30分钟
l 坚持每日阅读1.5-2小时(晨读的频率最高,周六日是上午读书)
l 坚持每周室外轻度有氧3-4次(虽然我的运动量和时间在健身的人面前啥也不是,但对我这个超级讨厌运动的人来说,真的是质的飞跃!)
l 坚持健康饮食
l 坚持触动反思(作者鼓励每日反思,但我可能比较愚钝或是生活环境单一,日常触动不是太多,所以做了调整)
l 坚持冥想(冥想是近一个月才开始的)
什么,你问我为什么没有坚持不熬夜?
那是因为我一周或者两周中间总会熬一次(多数因为数字多巴胺,在戒断了,并在研究相关问题),没有彻底改善,所以不好意思写「坚持」,但是跟以前比,简直不要太健康。正常的话我会22点半和23点睡,保证6.5-7小时左右的睡眠。
秉持作者提倡的只记录,不展示的原则。有些习惯的改善过程我开始是记录的,后来连记录都省了。近3个月多数已趋于习惯,毫无勉强,勉强就是不适合,需要做出调整。例如书中提倡晨起运动,但是我晨起运动(哪怕只是散步30分钟)都很难坚持,试了一周不是没精打采,就是焦急读书和上班,非常的难熬。后来改成晚饭后运动,一直保持到现在。
自从三月底看完【认知觉醒】,吸纳作者的知识化为己用后,做出了改变,坚持至今,这是我以前躺在床上刷手机时,想都不敢想的。
或许这些变化微不足道,但已很好地证明了要想将作者的观点(知识)变成自己的,其核心就在于输出实践,将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在这个过程中,还需要不断检验实践效果,调整我们的行动、计划,优化知识体系。最后,希望我的回答对你能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