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过半,各类数据都不那么好看。
我们处于一个新的历史周期,叠加经济危机的影响,因此显得不那么「典型」。
既不像通缩,也没有通胀,这都是西方经济学的概念,难以准确概括全貌。
以前在疫情的时候说别怪防疫政策,这是全球的危机,人人都觉得放开了经济就好了,没人当回事。
经济发展有惯性,刺激政策有惯性,不是一时半会能弄清楚、调整得过来的。
印钞机轰鸣,老百姓没钱,大型基建刺激边界效应递减,钱在空转。
房地产原来能拉动大概四分之一的GDP,在外需下降,内循环又没起来,高质量发展转型尚需时间的时候,短期很难看到亮点领域。
所以反映在资本市场上,钱都抱团去了Ai和新能源,然后天天编小作文互相收割。
这是一个大时代,我们需要更大力度,更多创新手段的政策,而不是用过去老的、顺手的那些。
用了大量精力在防守,底线思维,盘活经济的方法想的不多,效果没有那么好,对整体形势的认识不够统一。
我们再回想上半年的一些举措,比如浙江很多赴海外招商,比如一些地方的誓师大会,现在看,有多少实际效果。
当然,这本身也是为难,本来我们就提出了一个很高的目标,又要高质量发展,又要双碳,又不能刺激房地产,又要经济上去。
如果仅从追求5%数字来说,对中国是非常容易的事,随随便便都可以搞出来,但是,目前我们还是瞄着最高的目标去努力,求上得中。
只是,政策还是要研究下,搞快点,不然这个势头下去再拉上来,很费力。
对于地方来说,大家的政策工具箱并不丰富, 大的政策调整还是需要自上而下,创新也需要由上而下,这个靠下面可能性不大。
上半年的货币政策,确实应该反思,为什么过去好用的,现在不好用,原因是什么?
按照目前各项数据的情况,如何在美国保持加息周期背景下,我们做逆周期调节,极其考验对宏观经济的研判。
现在,应该是在密集制定刺激政策,下半年的刺激力度应该比上半年要大,也必然包括房地产的托市政策。
但是需要认真思考的是,如果下半年的刺激也就是那么回事,明年上半年就不好搞了。
我们如何让老百姓有钱,而不是总是刺激老百姓没钱还消费,就像让大家又没钱又内卷还生孩子,这都是悖论的政策,是比较难实现的。
现在按照美联储想要加息刺破他国经济的主要目的来看,后面大幅加息的可能性仍较大,我们还要降息,所以刺激还要等美联储的加息确定后再拿出。
5%的预期问题不大,但是每个人能感受的寒意,远不是这个数字能体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