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新闻

你觉得中国孩子最缺的是什么?

2023-07-03新闻

缺「有长度的时间」。

01

时间的狭窄性,在日常极其凸显。从早到晚有七八门课程等待,放学后还有几科作业,甚至还有兴趣班。

暑假期间,对于这将近两个月的空窗期,我们也习惯将事务安排得满满当当,尽量不要浪费时间,尽量把时间用足。

哪怕去一个地方旅游,我们也可能采取的是「多多打卡」模式,去尽量多的地方,看尽量多的风景。

而就在对时间的充分利用的过程中,我们很有可能,失去了时间。

时间不具有可见性,但恰恰为时间利用者提供了便利。

时间可以被切割为无数个瞬间,每个瞬间充满了具体的,有绩效成果的事务。

一天中的学习是如此,暑假中走马观花的旅游是如此。

人们难以为一件事情,尤其是微不足道的事情付出时间,比如看一朵花,听一听流水的声音。

时间宝贵,长时间的关注更为宝贵。

在优绩视角里,判断时间是否值得花,前提是看这件事是否产出价值。

莫高窟的佛像很值得一看,但莫高窟旁边的小草不值得一观。

公共认可的价值,远远大于个人的想法。

明明身处自由社会,实际上行为早就被设定好程序。这是一个悲哀的事实。

02

时间切碎以后,注意力也被切碎,长时间地注意一个庸常的事物是不值得的,尴尬的是,神圣事物在数量上又很稀缺。

所以,我们应当将注意力放置于何处呢?

自然是高价值高产出之物上,比如学习,比如工作挣钱。

学习的高价值,体现为成绩,和将来可能的好大学和高工作。

而工作的高价值,体现为工资,和买得起的大房子好车子。

我们的注意力从学习本身和工作本身,转向能被他人关注的成果。

我们并非为自己的热爱而学,也并非为自己的热爱而工作。

马克思说的「异化」,是我们的「常态」。

为了实现绩效,在一个地方做指定任务的学习,和为了某一个他人的指标而努力工作挣钱,这本身是一种被动状态,即便你对这样事情丝毫不感兴趣,也要聚精会神。而这显然违背了人的天性。

03

被切碎的时间与违背天性的专注力组合起来,便形成了「超注意力」(来自【倦怠社会】)。

涣散的注意力在不同热点,不同任务和不同风景之间来回切换,每样事物投以相对平等的时间,因此,反而无法深入了解一个事物,从而也对建立深度认知产生了障碍。比如对某一本书进行深度阅读,对一处风景进行深度了解,我们可能刚刚认识一个同行的伙伴,可能刚刚发现住宿的房间有点意思,但为了赶往下一个任务,我们需要立刻离开,投入下一个任务场景。

在这样的超注意力中,我们 逐渐失去「观看」和「倾听」的能力 。任务太多,时间太碎,注意力便无法凝集,从而,我们所看到的,所听到的,都成为了碎片,当我们走过路过的皆为碎片之时,所见所得也都是碎片, 当所有认知都是碎片中的碎片,人便成为了时间中的「狭窄之人」。

04

长此以往状态下的人,会形成固定的「无聊模式」。假设一只关在笼子里的兔子,每隔十分钟便投给它一根胡萝卜,在它等待下一根胡萝卜的几分钟里,都属于「无聊时间」。当我们长期形成走马观花的习惯,便会建立一种心理预期——期待更新的,更有刺激的现象发生。如果没有发生,便会陷入无聊,甚至恐慌。觉得一切都好无趣,内心产生烦躁情绪,甚至觉得生活没意思。

而无聊 ,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被动的无聊,一种是主动的无聊。

被动的无聊是在等待他人他事发生,通过他人,施予自己趣味,比如孩子期待游戏和电视剧,成人期待热门事件和明星八卦。

主动的无聊则是有意识地放弃「走马观花」的刺激感,主动在无聊之中去寻找自身的内心感受,发现生活中的惊喜。

但实际上,日常生活中的人们习惯置身于被动中,将自身的迷茫隐蔽于喧闹与繁忙之中,一旦他们失去了喧闹和繁忙,反而会陷入不知所措中去。

现代社会的加速度状态下,无论是成人还是孩子,都已习惯了「奔跑」,而非「舞蹈」。

05

从长远来看,一直在奔跑的孩子,可能会成为优秀的孩子,也有可能陷入「焦虑」和「抑郁」。因为习惯奔跑的人,一旦停止奔跑,目标不存在之时,便会陷入巨大的空虚,难以看到生活的本身和惊喜。

但社会的进程如此之快,我们无法接受时间的浪费,因此,当孩子在「意识」中「舞蹈」时,我们反而认为这是浪费时间。

每个孩子的奔跑都是相似的。有的在做提前学习,有的在练习钢琴,有的在参加培训。

但舞蹈姿态,却各有各的不同。有的孩子在画画中漫游,有的孩子在书籍中放松,有的孩子在自然里沉醉,有的孩子,给她一个伙伴便已足够。

奔跑能帮助孩子走向远方,而舞蹈能让孩子停下来,去观察,去聆听,去发现自我。

一个时时刻刻在奔跑的孩子,很可能提前进入大家的视野,也有可能提前退出人生真正的舞台。

奔跑和舞蹈,喧闹和宁静,追逐与躺下,都需要花费时间,我们看到一面的同时,也要看到另一面。

当意识到了时间的狭窄,我们再去看打破时间狭窄性的可能。

06

打破时间的狭窄,需要主动去建立「时间长度」。

长时间地反复观看同一个(类)事物,研究同一类领域,比如看同一本书,呆在一个地方悠悠地自在地玩耍,和一个伙伴长时间相处。

甚至长时间的无任何新事发生,单纯置身于无聊之中,并在无聊的感受里,自主去发现内在与外在的「 美好」与「惊喜」。

有长度的时间,才是有生命的时间。

有生命的时间,才能诞生出有生命力的人。

有活泼生命力的人,才会蕴出有新生命的思想,和新生活的可能。

不被安排,因此获得了自由安排的自主。

不必去做什么,因此获得了真正去做的权利和资质。

这两种,才是人之所以为人的真正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