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新闻

慈禧执政时,她和大臣已很清楚当时各强国的崛起原因,也很清楚什么制度能确保大清不灭,可为啥不立新制呢?

2023-07-03新闻

1901年1月,逃往西安慈禧太后已经是精疲力竭了,刚刚吃过野菜团子,也开始反思。于是发布了如下的诏谕,「取外国之长,乃可补中国之短;惩前事之失,乃可作后事之师」。8月,慈禧又言:「变法一事,关系甚重……为国家安危之命脉,亦即中国民生之转机。予与皇帝为宗庙计,为臣民计,舍此更无他策。」

大家从言行上可以看出,此时的的慈禧似乎有点幡然醒悟。她以前总是那么的自信,但是被八国联军撵到西安之后,也算知道国势真的不可为,以前也许知道,但是此时痛的比较彻底。从字面意思,慈禧下一步的打算是准备开始新政的,于是开始了清廷最后的改革「清末新政」。

清末新政肯定不能像法国或者美国那样走共和体制的,毕竟现在还有个皇帝在呢。于是1901年为了新政,慈禧开始派遣五大臣考察西方,主要考察了英国为代表的「虚君」立宪,以及日本为代表的「实君」立宪。五大臣以清政府实际出发,向慈禧推荐日本式的「实君」立宪,清政府颁布【仿行立宪上谕】,实行预备立宪,为正式立宪做准备。

新政开始行内部的行政部门下手,废除了自隋朝以来的六部制度,并且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为各部之首,为顺应商业贸易的发展,清政府设立商部,同时还有学部、巡警部等。也算是顺应时代的潮流,开始与国际接轨了。因为设立一步之后,说明整个国家开始重视这些了。尤其是商部的设立,打破几千年来士农工商固有观点,开始重视社会商业发展了。

除了政治的改革,还改革军制,建立了新军,虽然我们说清末的新军就是腐朽清王朝的掘墓人,但是当清廷开始决定改革的时候,也算是进步中的表现吧。

清末新政,推动了中国政治、军事、商贸的近代化进程,也算是近代往前走了一步。

但是这次新政虽然名义上的是新,但是也夹杂了慈禧的很多私心。

比如虽然名义上要立宪,但是从清廷的预备立宪期9年就可以看出,慈禧还是想拖延一下,因为不管是「虚君」立宪还是「实君」立宪,皇权总归是要受到限制的,到手的权力肯定一丝一毫也不愿意分给别人。

同时,慈禧立宪也是为了迎合下面大臣以及国人的期望的,某种程度上带有一点欺骗性。因为自庚子之乱之后,清廷不管是在国际上还是国内上,权威已经大打折扣了,如果此时再不顺应时代做出一点改变的话,恐怕也是很难服众的。

当然我们细看清末新增的改革和戊戌变法,在内容和政策上有很多相似之处的,但是慈禧为什么一个反对一个支持呢?小编觉得啊,这是因为主导改革的人员不一样导致的,如果粉丝们愿意,小编可以在今后的文章中详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