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知识

在牛津大学 (University of Oxford) 就读是怎样的体验?

2020-09-28知识

谢邀,2016年从牛津数学于统计本科毕业,考完最后一场试我哭了很久,然后做了一个现在看来都很艰难的决定:转专业!

现在我完成了2年硕士插画设计的学习,很庆幸这一路走来所做的决定,选了数学这个基础学科,并且坚持自己的兴趣学习了插画。如果你对我的故事感兴趣,不妨用7分钟时间看一看吧~

(2016年作品 【我的三叶结】插页)

一. 初见和再见

故事从我第一次来到牛津说起,刚来英国的那一年是2011年,我申请了英国的高中,来到英国后一切都是那么陌生,但又很有趣,初生牛犊果然是一点都不害怕lol。下了飞机后借宿在牛津小镇里的一家home stay,我和小伙伴在牛津市中心转了转,路过了几个牛津大学的学院,也不知道怎么进去看,便坐在街边的椅子上吃了一个三明治。那时并不知道牛津竟然有二三十个学院,遍布在牛津城里,只记得那天太阳很好。

第二次来牛津是冬天面试的时候,一切都很不一样了,怀着不一样的心情,看到了不一样的景色。我和其他来面试的学生们住在学院的宿舍里,第一次感受到了牛津大学的氛围,在街上看到穿着学术服的教授们在学院和学院之间来来往往。

天气虽然很冷,但是学院里学生和老师都特别友好,令人感觉很温暖。印象很深的是在一天两场的面试后,我在牛津的街上闲逛,看到一位年纪很大的老爷爷穿着学术服从一个学院走出来,看到我好奇的小眼神,还跟我打了个招呼。我心想这一定是学术界的某位大佬,顿时感到非常荣幸哈哈。面试带来的紧张感顿时消散了,毕竟有这样的面试体验也是很宝贵的回忆了,加上面试的食宿全包,想想都很赚。

二. 入学仪式和部分学院

后来如愿以偿拿到了牛津的offer,带着很多的憧憬正式入学了。

牛津的开学仪式叫matriculation非常有仪式感。 大家穿着学术服和正装,拿着学士帽,所有的新生聚集在牛津的谢尔登剧院(sheldonian theatre)聆听校长对于所有新生的期许和祝福。先是一段拉丁文致辞,再是英文的演讲。用拉丁文致辞可以在牛津的很多正式场合听到(虽然完全听不懂什么意思)。仪式大约持续半小时,然后大家就回到各自的学院拍集体照和个人照片了。

(今年因为疫情影响取消了也是挺可惜了。)

大家都在matriculation结束后和同学们合影留念~

St Peter’s College

我的学院叫St Peter’s College,是个相对比较年轻的学院。

在开学前,学校会组织新大二的学长学姐们两两组成一个「家庭」,作为「父母」带一两个大一新生,为他们贴心答疑指南。一个家庭按传统会在开学时一起聚餐,相互熟悉,让新生们更快地在新环境里交到朋友!可以说是非常暖心的传统了。

(图片来自牛津官网)

(摄影师 Nick Guttridge)

从建筑风格上看确实比别的学院简约(jianlou)一些,别的一些学院是这样的:

Mansfield College

St John's College

Christ Church

Brasenose College

就放这些吧,看得我越来越酸了。

当然有牛津的学生卡可以去大部分的学院里玩,还是挺美滋滋的。

入学仪式的那天,所有的新生一起拍了合照。

这个合照就会一直放在学院的入口处的门房放一年,直到明年有新生来,换上他们的照片。所以第二年重回学院的时候,心情就会很复杂,有一种「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的感觉,就感觉可爱的门卫老爷爷不爱我们了。

门卫们真的很厉害,记人脸和人名的能力无人能及。学院里新生有一百多位吧,他们都能在刚开学没几天就记住!有些大的学院有几百位新生,我一度怀疑,他们是不是对着我们的合照,一个个用放大镜看过去,在背后写上大家的名字。相比起来,我到本科毕业的时候只记住了一位门卫老爷爷的名字,太惭愧了。学院的门卫都特别友好,有几个门卫每次都会和我热情地打招呼,走进学院就像是回家的感觉一样。

入学仪式的那天,除了合照,我们还在学院里的教堂听院长介绍学院的历史。

后来有一次,朗朗在我们学院给几个音乐系的学生上大师课,也是在这个学院教堂。学院的很多小伙伴都去围观了还拿到了合影!

三. 社交,学术和睡眠

01 各种活动和社交

说起来,牛津的活动真的超级丰富了,Oxford union经常会有各行业大咖来演讲,还有辩论会,之前火出圈的Cecilia 小姐姐就是因为一段辩论的视频。还有各个社团组织的各项活动,比如嘉宾讲座,就业宣讲会,唱歌比赛,乐队表演,牛津春晚,话剧表演,演奏会等等。只要你想得到的,应有尽有。

放一些活动照片~

(牛津春晚)

(oucs组织的春节活动)

(Oxford Union)

牛津中国论坛也曾在Oxford Union里面举办,可以有机会见到很多嘉宾老师嘿嘿。我去了其中的一次,大约是18年还是19年的那次。

露出迷妹的笑容

但是Oxford Union里的各活动因为座位有限,大家经常要排很长的队,等很久抢票。经常可以看见长达一条街的队伍,非常壮观。

天天向上的节目组也来过牛津。 张含韵小姐姐超级美腻,而且看着特别元气有活力!

还有很多的明星和名人,不一一举例了。因为是著名旅游城市,在牛津有很大的概率碰到名人。英国的皇室和首相也经常来牛津,毕竟这里是盛产首相的大学嘿嘿,英国历史大多数首相都是毕业于牛津或是有在牛津学习的经历。

大家都有很多机会,参加这些活动和社团。我也曾经作为一个架子鼓萌新,参加乐队表演,回想起来也是很难忘的体验了。到现在我还特别喜欢看乐队现场演出,都是源于那个时候和朋友们排练的欢乐。虽然学习真的很忙,但大家还是挤出时间,一起为一首歌反复地练习,在表演的时候迸发出团魂,那种感动值得体验一次!

因为有学音乐专业的学生,一些学院里有架子鼓,音响,钢琴 等等的一些乐器,只要跟老师打声招呼就可以使用了。既然交了那么多学费,不要浪费学院的资源哈哈。

大二的时候我也组织过painting club,和牛津的公益组织 eshine合作,邀请大家一起来画购物袋来募集捐款。想在学院里举办活动非常方便,只要去找门房大叔登记一下活动时间和地址,就可以预定学院的公用教室了,所以,各个学院的小伙伴们经常会组织一些有趣的活动。因为是公用教室,我们平时跟导师上课也经常在这个房间里,所以房间里有白板和投影仪。

在大学的最后一年复习考试的时候,我会抽空画些水彩解解馋,过个画瘾。完全自娱自乐, 也没有看什么课程,就只是想画而已哈哈。因为一幅水彩作品相对完成比较快,而期末复习时间特别紧张,休息1h都是很奢侈的事,所以选择了可以很快完成的但自己并不太擅长的画材。后来有了iPad,作画更方便了,就很少用水彩了。

牛津的中文话剧社每年都会排练一两部话剧上演。话剧爱好者们千万不要错过!虽然同学们都不是话剧专业,但大家的表演都非常精彩。话剧社的社长兼导演会确定演出哪部话剧,然后召集对这部话剧感兴趣的同学们试镜,最后确定角色的人选,还要为话剧制作道具和布景。导演和演员们在漫长的排练后最终把作品带到大家面前的时候,我总是非常惊讶同学们在学习之余,竟然还能完成这么棒的表演!

(话剧表演 【床上的爱丽丝】)

虽然有各式各样丰富的活动,但因为学习节奏非常紧凑,经常只能眼馋,身体还是要乖乖地在图书馆做题。所以大家最常去的活动就是吃formal了,毕竟饭总是要吃的。

英国的大学里只有牛津,剑桥,杜伦大学有formal dinner。这是一种正式的社交晚宴,大家需要穿正装以及一整套的学士服,才能出席。跟学校餐厅其实在一个地方,但是摆上这些餐具和蜡烛后,感觉整个气氛都不一样了。会感觉formal的菜肴比平时好吃,一方面是厨师更精心的烹饪,另一方面大概是高大上的氛围烘托吧哈哈。工作人员会为大家上菜,有开胃菜,正餐和餐后甜点。大家可以一边享受美食,一边聊天社交。

在牛津的时候一度觉得,社交基本靠formal。我请你一顿,你请我一顿,似乎成了一种约定俗成的习惯。两顿饭的时间聊下来,怎么也比较熟悉了。

一些社团还会在11月11号,光棍节的时候,组织single formal,吸引很多单身汪们纷纷报名。烛光晚餐配红酒,气氛满分。

在这里似乎没有一顿formal解决不了的事!如果有,那就两顿!

ormal的食物,突然非常怀念……好想再去一次

在牛津大家的一个乐趣就是去不同的学院打卡formal。因为每个学院的大厨不同,有些大厨甚至来自米其林的餐厅。可以边吃美食边聊天,简直太幸福了。

02 学习的一天

大家都说在牛津大学学习有个「三角理论」,三个角分别是睡眠,社交和学术。Study, Sleep, Social, 这三个s里面只能选择2个。所以对于这么多丰富的活动,真的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要么顶着两个黑眼圈去嗨,要么嗨一年然后考试哭唧唧,要么修身养性好好学习。当然也有个别大神中的大神可以玩转这三角,大家只能投去羡慕的目光。

牛津真的是个学术氛围很浓厚的小城市,到处都是图书馆,学期内的时候随处可见学生们抱着一摞书穿梭在学院和系大楼之间。

国的大学都是一年3个学期的制度,而牛津的学期特别短,只有2个月,所以,一年有半年都在放假,真的不夸张。但是上学的时候,时间就太紧张了,老师的教学进度也很快。

所以我 一天的生活 经常是:

早上8点半睡眼惺忪地从床上蹦起来,10分钟刷牙洗脸。

(学生宿舍,不同的宿舍楼一些不同,都是一人一个房间)

冲出学院宿舍跟小伙伴一起去数学系,在路上塞几口三明治或者饼干。

(牛津的数学系大楼)

9点lecture开始,一般有2节。每节课是知识点漫漫的1h,如果没有提前预习一下,就只有狂记老师在白板上板书的份了。

两节lecture后,大约是11点或12点,所以会在数学系的食堂里吃了午饭,然后赶紧回学院自习,或者赶去跟导师的tutorial。一个下午的学习时间又过去了,有时候实在体力脑力不支了,会回去宿舍小睡一会儿。

(tutorial跟导师上课)

吃完晚饭后,大家一般去学院的图书馆做题。每周一般都5张题目,不同学院稍微有区别。别看只有5张纸,每一题都可能绞尽脑汁想好几个小时,最后也不一定能解出来。就是这么尴尬。深深让我知道自己智商和别人智商的差距。

一道数学题就需要整整一张A4纸,有时甚至写满正反面。写完作业的纸捏起来分量也不轻了,拿订书机订好交给老师。因为题目很难,所以大家经常挑灯夜战到凌晨一两点。最夸张的一次是,我在图书管里熬夜到了四五点,第二天还要去上课。凌晨四点多,上夜班的门卫依然精神抖擞,正在看节目。我去交作业的时候又困又累,蓬头垢面的,还带点羞愧,毕竟我可能是最后一个才完成的学生。门卫大叔的目光非常复杂,是一种,「我懂你」的感觉,突然让我联想到了少林寺的扫地僧。他们应该已经见过很多个凌晨四五点来交作业的学生了。

牛津的图书馆都是很有年代感的,也非常漂亮。同学之间经常互相去对方学院的图书馆一起学习,如果要问什么,那就是可以相互监督。当你看到大家都非常努力认真地学习时,你也不好意思不学习,哪怕盯着学习资料发呆,气势上不能输!

甚至在平时吃饭,或者去河边划船的时候,大家都经常会讨论题目。有些会玩的导师甚至会把客堂搬到河里。大家一起边游湖边讲题。学院都有划船的福利,我们学院是只要交3英镑,就可以免费借学院的小木船去Magdalen Bridge下的小河划船。

天气好的时候也会三三两两在草地上坐着,聊天看书晒太阳。

当然不一会儿可能就会犯困了,果然还是图书馆里学习效率高。

四. 牛津生活和期末考试

在牛津的生活有很多暖心的小地方,比如在宿舍里丢了一只袜子,会有人特地写一个失物招领,把孤单的袜子送回给主人怀抱(jiaoshang)。

在一个暴雨天,放晴后天空中出现了双彩虹,有情侣在雨中接吻,空气里充暖浪漫(ningmeng)的味道。

在考试的前夕,学院里的学长学姐会在学院的鸽子洞(学生的信箱)给学弟学妹们送上考试佩戴的康乃馨。

期末考试前,学姐送我的发发,牛津的朋友们都太暖心了!

因为牛津大学对考试着装要求非常严格,大家胸前佩戴的花也非常有讲究。白色康乃馨代表第一场考试,红色代表最后一场,中间几场大家都佩戴粉色的。如果着装不规范是不允许进入考场的,所以我经常会在考试前担心自己忘带了东西而错过考试。对于这个着装规定,大家也是爱恨参半了。曾经有一个对于是否废弃这个着装规定的投票,很大一部分学生还是支持延续这个规定,看来大家还是喜欢仪式感的。

大家在考完试后会接受小伙伴们trash「爱的洗礼」,也有一些学生会跳进河里。可惜作为一只不会游泳的旱鸭子,我只有围观的份了。

大家可能会奇怪牛津的学生们为什么要在考完试后跳进河里???

大概是因为考试的压力实在太大了,而且考试是持续10天到两周的,每一门的难度都很高。放一张我一年里所有的资料和做过的题合照。

一年的学习下来,到了期末,资料有这么厚!

同学们,这是数学系!所有资料都是要求「全文背诵」,少一个字都不行的那种。我在申请前真是万万没有想到数学系是对记忆里要求这么高的学科。

申请大学之前以为:题目都是自己想出来怎么解的,属于船到桥头自然直。

上大学了才发现:定义,定理,和推导过程都要记住。属于从头开始学造船。。。

还好除了考试季,生活还是比较美好的。牛津的市中心经常会有活动,比如有艺术品和手工集市,还有古董市场,大家可以淘自己喜欢的小物件和画作。圣诞节的时候,街上会有一些大型的娱乐设施。

学院里有时会有婚礼进行时。我也有幸受邀请去参加了一场婚礼,在学院教堂里看到完整的英式婚礼,和大家一起在草坪上晒着太阳喝酒聊天,感受到喜庆的气氛。

快到夏天的时候,很多学院都会举办舞会 (College Ball)。大家盛装出席,喝酒聊天看表演在学院里玩到天亮。

学术和浪漫的气氛在这个可爱的小城市里共存。大家聊起上学时的时光,无不充满着怀念。这里承载了我们太多的青春和酸甜苦辣的学习生活。

五. 离开牛津

在牛津度过了一年,两年,三年;这是一段非常美好但又有些苦涩的时光。牛津像个洁白的象牙塔,除了学习上的烦恼一切都不用你担心。这里的老师是各行各业的大神,同学们也很友好,还有可爱的门卫们和你嘘寒问暖。在这里可以完全投入到学术中。

但令我苦恼的是,我渐渐发现,自己并不适合钻研数学,而是非常喜欢画画。我常常在学习的空隙里画画解压,可是依然不觉得尽兴。没有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是最令我苦恼的地方。

(2018年作品 【颠倒空间】)

在暑假没有太多学业压力的时候,我学了油画,发现在画画的时候我才是完整的自己。

(一些大学暑假时的画作)

我没有在数学里找到自己,但是我在画画的时候找到了最开心的自己。一切的一切都让我更加坚定了想转专业学画画的念头。

毕业后我也几次再回到牛津,其中一次就是和家人一起来参加毕业典礼,和这个城市正式地说了再见。

也有一次来参加朋友的毕业典礼。我们拍下了这张照片,我画成了画,就像我们几个刚入学那时的样子,时间过的真快。我们都开启了人生的另一个阶段。

毕业后每次回到这个城市,从牛津的火车站出来,总觉得这里空气里的味道和其他英国的城市不太一样。有一次回牛津的时候,我在朋友圈里说了这个感受,其他小伙伴们表示感同身受,有人评论说这是知识的味道哈哈。可能是求知路上的鸟语花香吧。

16年本科毕业后,经过了一年半的时间学习插画设计和准备作品集,我最终拿到了伦敦艺术大学的offer,圆了自己的一个梦想。还记得那天我修改作品集排版到了凌晨4点,睡了三个多小时后又起来继续修改。扒拉了几口早饭去那天上午的面试,在得知拿到了录取通知时,我当着面试导师的面哭了出来。现在想想,大概我是第一个在录取后哭了的学生吧。整个过程中有太多的困难和压力,在那之后,我突然发现头上长了第一根白发。如果这是追求自己梦想的代价,这很值得。

经常有人问我,你会不会后悔曾经学了数学本科而不是艺术设计?

我会回答他们,一点也不后悔,反而我很庆幸有这样一个经历。因为在本科数学中锻炼的思维,越长大越觉得受益匪浅,也帮助我更快速地学习新知识。最近在做一个美术项目,万万没想到,本科学的数学还能在流程策划和优化上起到帮助!

至于数学和插画是如何产生关系呢,我们下篇再聊吧~

到这里,故事说了一半;而下一篇,是我人生中的另一篇章了。

祝愿大家都能收获自己梦想的offer!

10.15更新

我是如何从牛津数学系转专业到艺术的呢?今天更新了一下自己的经历在这个回答里,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点开看看

11.4更新

有很多同学私信问申请牛津的tips,我和几个朋友课余做的校园自媒体「小灰在牛津」最近帮大家建了个牛津申请交流群,想进的小伙伴可以留言,我空了拉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