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要看具体是什么问题了,关于题主的这三个问题:
你是什么流派?
这个问题不仅可以回答,而且是必须回答的那种,因为来访者有权利知道咨询师的受训背景和工作方法,而且工作方法都不知道,咨询师和来访者如何合作呢?不过咨询师同时也需要关注,来访者为什么要问这个问题?对于各种流派过去有哪些认识?是担心什么,还是期待什么?等等……
你为什么从来不给我的表现下判决?
这个问题要看是在什么时候提出的,也要看来访者口中的「判决」到底是什么意思。从心理咨询的框架下,所谓的判决其实就是概念化,来访者因为过去经历了什么,所以习惯性的用什么方式理解关系和事件,所以今天有了什么样的表现,然后有了什么样的痛苦。
不过在精神科的框架下,判决似乎就是精神科诊断,抑郁双相什么的。这种东西咨询师做不了,因为心理咨询不是精神科诊疗,咨询师没有能力、设备、资质做出诊断。
如果在咨询的早期,来访者可能真不知道心理咨询能做什么,所以咨询师要做心理健康教育,让来访者知道心理咨询的功能和局限。
如果咨询师已经做过了这方面的科普,来访者依然不停的问,咨询师就没必要正面回答,而是可以和来访者一起关注这个问题的意义是什么?是不是非得下了判决自己心里才踏实?是不是下了判决,才觉得咨询是有价值的?必须给自己贴个标签?还是必须得有一个强势的角色定义自己。等等……
有时候我会害怕你,尽管你表现的十分温柔,这是为什么?
这个问题,咨询师也不知道,所以属于无法正面回答的问题。因为这是来访者心里的活动。但是,咨询师可以做的是,凭借自己的专业技能,帮助来访者搞清楚这是为什么。
比如,来访者的「害怕」和「温柔」,看起来一个是理性的评估(你十分温柔),另一个是主观、直接的感性体验(害怕),来访者真实的感受是害怕,但似乎理智上找不到害怕的理由。
再比如,来访者从没有接触过真正温柔的人,总是有能力把别人变成一个攻击者,而咨询师就是不认同来访者的投射。
等等……
确实想知道我在被使用什么样的疗法、咨询还会持续多久
用的什么疗法,原则上咨询师已经介绍过了,或者咨询师只介绍了疗程,没有把具体的名字说出来。
咨询会持续多久,这谁也不知道,来访者才是咨询的主角,你的目标有没有达到?你的痛苦感受有没有降低?你对自己的心理活动是否有更清晰的理解和把握?你是不是更能够用理智应对情绪冲动?如果咨询已经进行了一两个月,来访者自己是有感受的,而且比咨询师感受的还要清晰。
而咨询师感受到的,是来访者认知的变化、心理冲突的变化、隐喻的变化。但是,这些变化和来访者是否满意,是否认为自己完成咨询目标并不直接相关。
这就好比说,你英语水平越来越高,但这不等同于你能谈一个美国女朋友。
最后,来访者在咨询中的什么感受都是正常的(精神障碍症状除外),因为咨询的设置本身就是为了让来访者的症状呈现出来。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心理小厨pl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