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知识

上海有哪些地方还保留着比较完整的老上海特色?

2020-04-30知识

乔家路,500多米长的狭窄道路仿佛时光停滞,保留了大量明清至民国时期的街区格局和建筑,居民们还维持着传统的居住生活形态。这里是真正的老上海。

古建保护专家、同济大学教授阮仪三曾说: 「老城厢中乔家路一带是最有味道的,这是上海市区内最后一块带有浓重的江南小镇特色的区域。"

乔家路位于曾经的南市区,这片囊括了老城厢的区域是上海历史最悠久的城区,典型的「下只角」。南市区被取消后,如今的乔家路属于黄浦区,这里老房密布、商住混杂、空间憋仄。

走进乔家街,就能看见老房子一片衰败之色 ,密密麻麻的电线杂乱地挂在楼栋之间,花花绿绿的衣服裤子在头顶飘荡。至今这里的很多房子没有单独的卫生间,居民要手拎便壶出来倒,还得去公共澡堂洗澡。

乔家路,原名乔家浜,本来是条河浜。明代的抗倭将领乔镗之子乔木带领家族从川沙迁徙至此。到了万历年间,乔氏家族在河两旁建了不少院子,因其影响力和显赫背景,乔氏家族聚居的地方就叫做乔家浜。

1914年填河筑路时,这条河滨就成为了乔家路, 现在依然留有许多老建筑。

小南门救火钟楼

严格来说这座警钟楼并不在乔家路,但从东边进入乔家路,一定会看见这座钢铁高楼。

救火钟楼建于111年前,高约36米,共六层,第四层悬铜警钟(现已不存)。这是上海华界最高的火警瞭望塔,因为是钢结构,也有人称它为 「上海的埃菲尔铁塔」。

这是辛亥革命在沪遗址之一。武昌起义后,陈其美等革命党人就是以这座楼的钟声为信号,向清军驻地发起进攻。1927年3月上海工人武装起义,也是以此钟声为信号起事的。

梓园

位于乔家路113号,上海实业家、慈善家、书画家王一亭的故居。 1922年,王一亭曾在此宴请初次到沪的爱因斯坦夫妇。

这座园林式住宅得名于园中的百年古梓树,如今已不可见了。沿街的西式门楼依然保留着精美的罗马柱、浮雕,可以想见曾经的美丽。门洞上方石鼓文字体的「梓园」两字,传说是著名书画大师吴昌硕所书。

梓园内已经分给多户居民居住,但保留有一栋华美的西式建筑。在透过杂乱的晾衣杆和电线之间,砖墙、拱形窗、浮雕、立柱无一不美。

最乐堂

位于乔家路143号, 明末抗击后金的名将乔一琦的宅院, 已有400多年历史,是乔家路保存比较好的明清故宅之一。大门左右的花岗岩旗杆石目前还存有一块,上面雕刻的戟依然清晰。

最乐堂原本是坐北朝南的三进三出宅院,砖木结构,颇具规模。民国时期这里改作酿酒和木器作坊,现在已经多处被破坏,余下的部分变成了多户居民的住宅,室内的铺地青砖也改成了水泥。

九间楼

位于乔家路243-244号, 明代著名科学家徐光启的故居, 400多年历史。房屋前立着「徐光启故居」的石碑,但里面已成为普通居民住宅,不开放参观。

九间楼原本是三进三出的住宅,共一百多间屋子。后来房屋遭遇火灾,仅存最后一进,一排九间,称为九间楼。

看网上的照片,这栋房屋里面还遗留有大量明代建筑元素,如木门、梁柱、格扇窗,斗拱和梁上的浮雕花纹也保留着。

--------------------------------

除以上之外,乔家路上还有一座 宜稼堂 (乔家路77号),清代上海金融业巨子郁松年的旧居,但房屋已破败不堪了,且因疫情封闭管理,无法入内。

名人故居之外,乔家路的历史典故和老建筑还有许多, 包括大量保存完好的民居老建筑,如余庆里、懋德里、勤慎坊等等。 每一栋老建筑都在讲述着老上海的故事。

虽然老城厢故事众多、风情美妙,但也因为老旧、简陋、衰败,住在里面的人其实生活是非常不方便的。

2019年初,乔家路启动了旧城区房屋征收改造项目, 这条道路的老上海特色还能保留多久、未来会变成什么样,暂时还未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