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题主介绍一个心理学上的情绪管理技巧:辩证行为疗法(dialectical behaviour therapy,DBT)。
当任何情绪变得太痛苦、太难忍受时,你都可以尝试运用这个技巧重新获得控制感。
以下内容来自一篇实用的 「高强度情绪耐受指南」, 来自心理治疗师Sheri Van Dijk的文章:【How to calm your inner storm(如何平息内心的风暴)】。
DBT是一种循证治疗方法。在这里先简要介绍一下:
它最初由美国心理学家Marsha Linehan创立,用于治疗边缘性人格障碍——这类患者会经历极端的、慢性情绪失调,并常有自杀/自残行为。因此, DBT专注于教人们有效管理情绪所需的技能。
目前,许多心理咨询师使用DBT来处理其他心理健康问题,包括抑郁症和焦虑症。作为一名心理治疗师,Sheri教所有来访者DBT技能,不管ta的困扰是什么。
DBT教授四套技能:
1、核心正念技能(core mindfulness skills):更多地活在此时此刻,并对自己的经历保持接受、开放的态度;
2、痛苦承受能力(distress tolerance skills):如何度过当下的情绪危机;
3、情绪调节技能(emotion regulation skills):掌握更多情绪管理方式;
4、人际交往有效性技能(interpersonal effectiveness skills):帮助人们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
在本指南中,我们将主要关注前三项技能。
虽然一篇文章无法讲透DBT的所有内容,但我们从中摘取了一些普适的、方便进行自助的技巧。
当你下次再有「内心风暴」(比如突然崩溃)的体验时,试试这些方法,它们会帮到你的。
从身体入手:两个基础的平复动作
当情绪已经很强烈、不知所措的时候,有2个动作可以用来快速改变身体反应:
1)体前屈(do a forward bend)
弯腰,碰到自己的脚趾(不管是不是真能碰到脚趾。你也可以坐下来,把头放在膝盖之间);
做一些缓慢的深呼吸,在那里呆一会儿(如果可以的话,30到60秒);
做一个体前屈动作,激活副交感神经系统——这是人们的「休息和消化」系统——有助于我们放慢速度,感觉平静一点;
当你准备再次站起来时,不要太快。
2)专注于有节奏的呼吸(paced breathing)
听起来特别老生常谈,但呼吸是让情绪达到一个更容易控制的水平的最好方法之一。特别是,要集中精力让呼气比吸气更久——这也可以激活我们的副交感神经系统,再次帮我们感觉平静一点,让情绪回到一个更容易控制的水平。
当吸气时,在脑袋里数数,看吸气的时间有多久;
呼气时,以同样的速度数数,确保呼气比吸气久一点。你可以边这样呼吸,边做体前屈。
这2个技巧将帮助你在短时间内思考得更清楚一点。
但如果环境没有任何变化,情绪可能会再次变得强烈——因此下一步也是必要的。
提高你对情绪的意识(Increase awareness of your emotions)
为了长期更有效地管理情绪, 你需要更清楚自己的情绪「是什么」。
听着有点怪——你当然知道自己的感受,对吧?但你怎么知道你一直称之为「愤怒」的是愤怒,而不是焦虑?我们大多数人从来没有认真对待过自己的情绪,只是随便假设一下。
在一个长期被忽视/被否定的环境(a pervasively invalidating environment)中长大的敏感孩子,常常会忽视或不信任自己的感觉,并试图逃避这些感觉, 这就造成了 「准确命名情绪」 的困难。事实上,任何一个容易情绪失调的人都很难弄清楚自己的感受,继而在情绪的「迷雾」中四处飘荡。
当你感到「不安、不好、不舒服」时, 你能辨别出真正感受到的情绪吗? 下次,你至少需要问问自己:
这个练习,可以帮助你提高准确命名情绪的能力。
接下来,你可以试着问自己,自己的情绪是否属于这四种类型之一:疯狂、悲伤、高兴、害怕。这些术语是我和来访一起使用的,作为区分基本情绪的一个有用的起点,但渐渐地你可以做得更具体一些。
比如列出所有你知道的情绪词,做一个列表。
美国精神病医生Dan Siegel说,如果不能说出它的名字,你就无法驯服它(if you can’t name it, you can’t tame it.)。一旦能识别出自己的情绪,就可以选择如何处理它。
现在,你已经站在起跑线上了。
验证你的情绪(Validate your emotions)
当根据感受来判断自己时,我们往往会给自己制造更多的情感痛苦。比如:
你对孩子大喊大叫,是因为他打了班里同学——你对此感觉沮丧。
你也觉得应该理解孩子:「他可能只是跟朋友吵架了,或是还没学会怎么处理矛盾」——你觉得自己是个坏父母,于是感到内疚、羞愧和愤怒。
你的初始情绪、次生情绪叠加在一起——这就是你如何不自觉增加情绪强度的过程。
「验证(Validation)」这一步有3个要点:
1)对情绪的许可。
情绪没有好坏,没有对错。 所以,不论我们感觉到什么,都是可以的。
2)花点时间想想自己的情感体验: 有没有你认为「不应该」的感觉?
顺便说一句,请别把情绪和行为混为一谈。比如,生气(情绪)和生气时大喊大叫(行为)是完全不同的。
确认下,是哪种情绪主导了你对自己的判断。比如:你从哪里知道「生气是不好的」?然后验证它。比如:
验证(Validation)并不意味着你喜欢这种情绪,也不意味着你想让它继续存在—— 它只意味着你接受你的感受。
3)反复练习验证。
自言自语通常是很难改变的,因为它自动发生,在意识中根深蒂固。你可以写把验证过程写在手机里,随身携带。当你注意到你内心的情绪时,把它们拉出来给自己读。每天读一两次。随着时间的推移,你会发现你对那种感觉的看法发生了变化——你会发现,你更能接受自己的情绪,而不会因为这种感觉而对自己做出判断。
通过「采取相反的行动」,降低情绪强度
情绪的产生是有原因的,上面这一步,是要确保我们倾听到了它。但有时过于强烈的情绪,阻碍了下一步行动。
所以下面这个技巧,有点反常识。
在DBT中,我们有一句老话:Emotions love themselves(情绪爱它自己)。它(情绪)让我们采取行动,让它自己继续前进,甚至变强大。
比如:在社交场合你感到焦虑,你看到它在妨碍你交朋友,且无法让焦虑减轻;你在与同事的沟通中过于生气(但你们应该通过沟通改善某个情况),以至于无法进行富有成效的谈话。
因此,这个技巧的要点是:打断循环,通过做(情绪告诉你去做的冲动)相反的事,来降低感觉的强度。
举几个例子:
相反的行动:轻轻地避开你的伴侣一段时间。如果他正坐在客厅看电视,你可以走进卧室看书——这个举动的重点是「离开」,而不是坐在卧室里,越想越气。
相反的行动:联系一个朋友、继续工作一会儿,或做一个你平时喜欢的活动。
有时与情绪相反的行为会产生相当直接的影响,但它也可能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持续练习,情绪的变化才会发生。
当然,像所有的DBT技巧一样, 「相反的行动」并不等于压抑/摆脱情绪,它的目的是降低情绪的强度。
除以上所述之外,还有两个额外的DBT情绪管理练习,供想要进一步探索的人使用,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点击阅读:
心理学有许多平息「情绪风暴」的技巧。这篇文章的目标是让你体验一下DBT技巧,希望它可以帮到你。
欢迎关注 @简单心理
我们是一个引领自我探索和成长的心理健康服务平台,提供高质量的科普内容、心理课程、心理咨询服务,拥有近1000位海内外心理咨询师,只有约10%的申请咨询师能够通过面试考核;目前为止已为100万+人次提供了高质量心理咨询服务。
简单心理,给你向内生长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