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心灵

儿子13岁脾气暴躁叛逆,通过心理咨询后,家长无条件接纳和放手,儿子发展成厌学、网瘾、焦虑,该怎么办?

2021-12-23心灵

人真正的爽点,不是满足自己的一切欲望,而是艰难得到那颗看似得不到的明珠。

什么时候玩游戏最爽?

小时候偷偷玩,担心父母要回来自己躲家里异常珍惜地玩。

而今到了三十多岁,我身边玩游戏的成年人少之又少,因为游戏除了花费时间就是无限虐你,那种快乐还不如去看段小视频来得快乐。

家长就是该伸出钳制只手,让孩子不要爽太飞,因为家长的钳制,相比社会的惩罚来讲,太温柔太温柔了。

前段时间看了塞利格曼的【积极心理学】系列以后,我才发现,我曾经坚持的一些对自己孩子的教育观点是有问题的。

这套书就是被书名耽误的好书,看起来像是鸡汤文学,实际上讲了非常多务实的内容。

他其中提到过一点特别令我震撼:

美国30年来一直努力提倡强化孩子的自尊,如果它真的有效,孩子的自尊就会不断提升,那么这项运动就可以被接受。但在以「感觉满意」来养育孩子的时代,却有件惊人的事正发生在美国儿童身上,那就是他们比以前更抑郁了。

这段指出了在美国实行了30年的「感觉良好」的自尊教育,也是我们现代社会正在经历的教育变革:

「与浣熊一起建立自尊心」的练习:在一张纸上写14遍「你很特别」,接下来再写「我很高兴成为你X年纪的老师,你是如此与众不同」。
一个海报上画着鼓掌的手,上面写着「我们为自己喝彩」。

当然还包括不强烈要求孩子学习,放手让孩子自律,在学校里不给孩子排名。

用中文三个字就可以形容清楚:「惯着你。」

结果是,仅用了30年,美国20世纪90年代时,抑郁的典型病患就从中年妇女迅速下降到了初中生甚至更年轻的孩子群体中。

孩子在经历着「感觉满意」的时代,但「感觉满意」完全不是真实的满意。

在放手、夸赞、顺着孩子的过程中,毁灭的是孩子的自信心。

自尊心需要三个部分来塑造,自爱、自我评价和自信,前两者是可以来自父母无条件的爱护和安抚,但是最后一种,必须是孩子自己来磨练。

自信心=成功评价/自我期望

也就是说,孩子的自信心,来且仅来自于成功完成了多少他期望完成好的事情。

这种成功体验绝对不能剥夺,一定要让孩子去不断接近这种体验,孩子才会越来越自信。

这也是为什么我不反对虎爸虎妈式的教育——当你虎的是孩子能构建出成就感的事情时,虎是必要的。

以上这段其实是想说,孩子未成年以前,父母对孩子有绝对的责任,可以无条件接纳,但不能完全放手。

接纳是接纳你乱发脾气,作为父母能尽量理解你是情有可原,但是放手不可能,你都发了脾气了,还要我放手?不行的,就当是你自己发脾气的代价吧。

对乱发脾气的孩子,最重要的是问问为什么发脾气。

不知道咨询师有没有解决这个问题,但貌似父亲在描述里有提及。

想要解决好孩子乱发脾气的问题,至少要搞清楚两个小问题:

  • 孩子为什么发脾气?
  • 父母为什么不能接受孩子的脾气?!
  • 如果是父母进行咨询,父母至少应该反思到孩子的脾气,对自己为什么会形成如此大的冲击,让自己接受不了。

    咨询的首要原则就是,谁有问题谁解决问题。

    孩子乱发脾气,可能孩子很开心呢?谁看孩子发脾气不爽,应该是谁去解决这个不爽。

    就好像,我会跟孩子说,爸爸回来冲妈妈发脾气,妈妈心情好的时候根本不会放在心上,但有时候会吵架,是因为妈妈自己心情也不好,才会觉得爸爸的脾气不堪忍受,但总体妈妈能理解的,爸爸每天工作非常辛苦,对自己要求很高,才会对事情要求非常完美而生气,让爸爸不生气的方法是,告诉爸爸家庭的事情不用那么苛责和完美。

    对家人就不要纠结能不能发脾气这回事,孩子不对你发难道还去外面发吗?

    因此,解决问题的核心,不是粗暴提出一个结论说,你对孩子要求太严格了,你该放松一点,而是应该去看看,是不是题主自己小时候也在这样严厉的环境里成长,自己对这个严厉环境的感觉,哪些可取,哪些不可取, 从自己出发,去制定一个对孩子的态度

    看描述,题主的孩子不是不求上进的孩子,而是非常求上进:

    儿子13岁了,初一之前学习成绩很好,也很乖,很懂事。今年7月份开始发现变化明显,突然脾气暴躁、易怒,经常为一件小事发脾气,让我感到很意外。9月份初二开学以后, 对学习还很大的动力,要求我督促他学习 ,但脾气仍然暴躁,与我和他妈妈多次发生冲突。

    看,孩子成绩好,有动力,孩要求家长督促学习,有问题吗?

    至少学习方面是没有的。

    唯一的问题是,孩子发脾气,和爸妈发生冲突。

    你们注意冲突的内容了吗?

    注意孩子表述的具体内容了吗?

    孩子真正想表达的是什么有听到吗?

    我相信这样一个优秀的孩子,学习已经刻入骨子里的孩子,不会直接表达我不想学习了,你们不要管我,你们让我玩网游吧,谢谢了。

    我相信不会,至少不敢这么放任。

    那么,父母认同了不管孩子,就是放手不盯孩子学习,是不是有点过犹不及了?

    请家长真诚去反思一下,为什么自己不能接受孩子的脾气,在这个基础上,才能听到孩子的心声,孩子也才不至于总是无能狂怒。

    厌学要解决的是「学」的问题。

    让我始料不及的是,原本只是脾气暴躁的孩子,做过心理咨询之后,情况反而越来越严重,开始厌学了,先是请假,发展到现在一二个月都不肯去上学了。

    实际上这是这个问题里的第三个要解决的问题了。

    要相信,许多厌学的孩子本质是相当愿意学习的,而且还是非常有心要学好的那类,甚至大部分小学初中成绩都非常好,老师眼中的优等生,这些孩子里,很大一部分是完美主义,期待自己一朝王者归来的。

    但是,现实和头脑中的想法,差距太过剧烈,以至于孩子无能接受自己的失败,才企图躲起来,躲到不能见证他失败的地方。

    我不参加考试,你们就不知道我成绩差了吧?

    考前假请一次爽,一直请一直爽。

    但他们内心里真正焦虑的还是,自己差,今天没能力补了,明天还是补不了,一天拖一天,怎么办怎么办怎么办?

    这阶段的孩子,处于埃里克森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中的青春期,处于同一性对角色混乱的冲突中,在这个时期,能建立连贯的、有连续性的思维,可以让孩子受益终身,让孩子真切去感受昨天、今天、明天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现阶段,题主首要任务不完全是去修复亲子关系,而是要试着和孩子一起去制定一个有连续性的,和未来有关的计划。

    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制定:学业计划、学业成就目标、个人成长、健康管理、休闲娱乐、重要家人、朋友交流和自我实现。

    健康管理部分,我妞在这个假期初定了跑40KM的计划,我就陪她最终跑了48KM,这就是她这个寒假最实在的成就。

    休闲娱乐就包括看电影、电视剧、玩游戏的时间和目标,写下来有控制去玩,比没有头脑放任玩要好。

    自我实现是那些不在前面所有行列里,但是自己真的就很想去做的事,譬如我就很想学会一套爵士舞,类似的。

    去制定大目标,再打碎成小目标,再慢慢完成,这才是让孩子慢慢充满自信的方式,而不是去从情感角度修复关系。

    至于去学校,还是多方鼓励孩子去吧,这没办法的,在家隐患的确比较多,只是跟孩子沟通好,成绩是重要,但现在的学习和小学差别特别大,接受可能会很辛苦的事实,不要再用小学的方法学初中的课程,更不要用小学的眼光来评判初中的社交,成绩好不是社交里的全部。

    加油啊,相信会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