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心灵

为什么学精神分析的心理咨询师大都很自恋?人本主义流派的好的多,比较尊重人,也不太自以为是?

2021-04-17心灵

哼,可笑。我跟你讲,人本也就他们在自己不慌的时候跟你说,哎呀,我们人本的理念啊,就是很在意此时此刻的,所以好像很多直给的。

呸。

精神动力的一位咨询师在知乎上做科普、免费的答题时,总在说:希望你学会使用你的咨询师,如果你总是把所有的问题全部都放到咨询以外去问别人,那就宛如一个人连续几年都进一个餐厅只是坐坐,却不点菜一样,希望你能学会使用你的咨询师。( https://www. zhihu.com/question/5954 02371/answer/3171786155 )

这里说的,至少我理解的就是,消费者要把咨询和咨询师拿来体验。 要去和咨询师互动 ,鼓起勇气问他们:「这那你会不会介意」,看他们的反应, 最重要的,感受自己在这些互动中的感受,感受不同状态下自己的感受 。这就是精神动力的这位老师真的是免费给出的,很有用的信息。

这里说的是咨询伦理范围以内的体验。

打个比方,留意自己什么状态下愿意在咨询师面前撒娇、或者说更柔和地表达自己,这时的自己是更接近本我,还是更接近超我、自我?这种状态下的自己会对外界有什么样的判断,对咨询师的言行有什么样的判断?

什么情况下,自己会更严肃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时的自己目的是为了保护自己还是为了其他什么原因所以选择这种表达方式?同样这种状态下的自己会对外界有什么样的判断,对咨询师的言行有什么样的判断?这时的状态是更接近超我、自我,还是本我?

比较自己在面对咨询师时,不同因素条件下形成的不同心境、态度,感受一下不同状态下的自己对内的感受是什么样,是更紧张,还是更轻松,是更容易难过、愤怒,还是更有从容的力量感。

哪个状态下的自己,洞察力更准确?你可以以你的咨询师的反馈来做参考之一,到生活里也检测一下是不是真的某种状态下的自己更从容有力,也更洞察力准确。

探索为什么自己采取不同的状态,目的分别是为了什么。那么这些在咨询里对自己不同状态的发现,就可以平移到自己的生活中。

这就是使用心理咨询和咨询师,在咨询伦理范畴内体验咨询和咨询师带来的感受,觉察自己的不同感受和状态,尝试在生活里针对不同情况去使用不同状态的自己。

心理咨询不是来访者去跟咨询师学习心理学知识,这不用去北师大MAP,专门做心理学的商业平台都能线上学学,伦理线上视频课也很多平台都发放了。

人本的理念倾向于:在积极关注之下,来访心中一个新的人格有可能会诞生,这样一个新的生活态度会更灵活,更适应来访目前的生活,而不是让来访僵硬地活在过去。

但人本的咨询师们并不是只直给。你试试看直直地冲过去,你看他们敢不敢直给。哼,当他们心慌没把握时,他们也不敢直给。

这里面消费者有必要给到自己很高的容错率,就是给自己一个范围:自己做错了也没关系。在合法范围内,自己做错了也没关系 —— 也就是大家常说的:不完美也没关系。由于这样一个很高的容错率,那个所谓新的自己,就有可能生长出来。

说到底这是心理咨询师和消费者是否适合的问题,跟流派关系不大。就算再喜欢人本,但咨询师和你合不来,那也是没办法。

如果是先看心理学,对其感兴趣而产生信心之后再去选择咨询师一起工作,那很可能在你心里已经有了一个完美的模板:真正的心理学是像那些书里所提到的,如果心理咨询不完美,那有可能是咨询师菜,或咨询师和来访不配,但心理学是越发完美的。

有一些精神分析能产生的洞察,根本不是人本的角度会侧重去考虑的,例如曾奇峰的b站、抖音短视频科普心理学时提到:为什么一个人总是很痛苦,可能,他这样让自己痛苦就能让他降低自己可以很快乐所产生的负罪感,他负罪于什么呢,负罪于他这样快乐,那就意味着他和某些人失去了情感链接,而如果他选择让自己痛苦,选择觉得别人给他带来了某些创伤,那他就永远和这些人保持着联系,他就没有抛弃那些人,那些人说的正是他的原生家庭。

震惊吗。我第一次听到时,暂停了好几次,不敢听下去这段解释。如果我没记错,这是精神分析里专门用到的一个技术:解释。

心理学需要不同流派不同角度所提供的养分,如果你的咨询师有侧重了解的流派知识,同时也尊重其他流派,保持谦虚的态度,以尊重事实的态度去服务你的工作,不仅从一个流派角度吸取知识养分尽可能地服务你,这时,是这样的工作态度的专业人士能帮到你,而不是单独哪一个流派去服务你。

更多:

· 不怕咨询师操作离谱,就怕你还当这些是他们的优点-哔哩哔哩 https:// b23.tv/4vXa8k0

· 对于内部家庭系统自我治疗/ 部分心理学 IFS,你会推荐什么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