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严重的误区是大家都认为高平陵之变是司马懿和曹爽的个人斗争。实际上高平陵是由于曹爽独揽大权,打压士族,迫使朝中元老重臣联合起来将其推翻的政变。而司马懿也只是大家的话事人而已。
当时几乎所有高层一致倒爽,像太尉蒋济,司徒高柔,太仆王观,尚书陈泰,这帮重臣都是参与者。他们推翻曹爽不是为了司马懿,而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连事变中唯一跑出去告密的大司农桓范,起初也是准备接受司马懿任命参与政变的。后来在倒霉儿子的劝说下才决定去告密。理由既不是支持曹爽也不是反对司马懿,而是自以为政治正确的站在皇帝一边。正是因为士族大臣们一边倒的支持,司马懿才能轻松卸掉曹爽兵权,兵不血刃的控制了京城。
从后视镜看,由于曹爽选择放弃抵抗,最后身死族灭。于是都觉得这个决定太傻太天真。横竖都是一死,居然还心存侥幸。为什么不抵抗一下,万一要成功了呢?这种想法完全是事后诸葛。
其实桓范挟持天子去许昌的建议根本就没有可行性。当时的曹爽已经是光杆司令了,除了赌上身家的桓范,身边还有几个人愿意跟他去许昌?手底下也不过千余人的屯田兵。且不说战斗力如何,这些人连曹爽的面都没见过,凭什么为他拼命?司马懿那帮老家伙会坐在京城老老实实看着他去许昌么?就算他能到许昌,下诏勤王,谁能保证真会有人来?诏书真那么好使,直接一纸诏书让禁军砍了那帮老家伙不香么,何必那么麻烦?况且地方军在朝中各有山头,都是那帮老家伙的门生旧部。曹爽作为皇室宗亲高居中央,跟地方毫无交集。最重要的是,移驾许昌下诏勤王,得皇帝曹芳同意啊。大臣们要推翻权臣曹爽又不是造反,曹芳凭什么要跟他去流亡?
其实不管曹芳愿意不愿意,只要去了许昌,挟持天子这个罪名可就坐实了。那就只能是你死我活的斗争了。曹爽最后能不能活下来且不说,留在京城的家眷是一个都活不了。就算孤家寡人曹爽在许昌苦守数月,终于等来某个「董卓」,最终干掉了司马懿。曹芳当然是得救了,曹爽要以为自己也得救了,那才真是太天真。
现在曹爽握着刀想了一夜,两个选择:
一,挟持天子去许昌。这事一成把握都没有,满门抄斩没跑。
二,放弃抵抗。我一没造反,二没挟持天子,能有多大罪?司马懿发了誓,无非就是罢官嘛,天下还是我曹家的天下,还能把我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