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汽车

不懂就问?日系车为什么降价这么厉害?

2023-09-26汽车

巧了,昨天前后脚逛了比亚迪和一汽丰田的展厅,趁热写一点秦DM-i和卡罗拉锐放混动版的对比(不完全、不严谨):

1.感知品质

秦plus四个门板和仪表台都有大量软质材料包裹;车门采用的也是一体冲压而非辊压窗框拼焊而成;后备厢撑杆和车门框内侧都用塑料和橡胶包裹,避免金属裸露。要知道,这只是一款标价10万起步的紧凑型买菜车,还是PHEV。单单这一点,就已经超过了美国很多30万级燃油车的水准。

锐放的起步价比秦plus贵了4万块,但除了门把手那一小块皮革,内饰全部是廉价感点满的硬塑料材质,连卡罗拉好歹都知道把前门板和仪表台弄点儿软塑料。再加上辊压窗框拼焊而成的车门与单薄的裸露门框「相得益彰」,毫无感官品质可言,和秦plus形成了鲜明对比。

2.空间(以177cm身高来说)

秦plus作为大号A级车,实车的空间体验属于同级别车内储物中规中矩;后排纵向空间同级别第一梯队无悬念,中央地台也比较平,只是坐垫稍短;后备厢进深和宽度都不错,只是净高差一些。

再看锐放,后排充其量也就是基本能坐的水平,同样按自己的坐姿调好驾驶座,我坐后排腿部已经几乎没有余量,坐垫比秦plus更短,坐垫角度过平,完全就是小板凳坐姿。看过了同样4.4米级的大众途岳之后,我觉得这就是主机厂的能力和态度问题,别拿尺寸当借口。

后备厢嘛,锐放作为SUV,810mm的净高确实比较可观,放大件相对方便,但进深就比秦plus差太多了,只能说各有千秋。我一直说,这个尺寸的SUV因为车身过短,空间相比同价位的轿车根本没多大优势,高车身和大轮胎还带来了更糟糕的油耗、操稳性和维保成本,也就是仗着车身短好停车。

3.配置

秦plus的展车是标价10.58万的次低配,但前后泊车雷达、全LED灯组、360°全景影像、胎压显示、主驾驶电动座椅、后视镜电折叠、无钥匙进入都是标配,至于什么自动大灯、皮座椅/皮方向盘、液晶仪表、车联网如今在中国品牌上已经不值得吹了。唯二的不足,一是主动安全是标价14.58万的顶配独享,二是既然有全景影像和液晶仪表,为啥不在中控屏或仪表盘上设计一个并线盲区影像?

而锐放真的把我看哭了,同样是次低配,泊车雷达、倒车影像、皮方向盘、电动座椅、后视镜电折叠、LED车灯(哪怕仅仅是一个灯珠)……你能想到的大部分基础舒适性配置一概没有,连扬声器都只有4个,仅有的亮点也就是标配了胎压显示和主动安全。

4.动力和能耗

秦DM-i和本田iMMD是相同的动力架构,这方面完全不用担心。不论是132kW的短续航版本还是145kW的长续航版本,这个动力对A级车来说都足够迅猛了,媒体实测破百时间基本都在7-8秒之间。我自己试了下,哪怕纯电状态也能输出110kW左右的功率,市区、高速都不怂。WLTC匮电油耗4.6L和纯电能耗也足以证明这套动力既省电又省油。

当然,锐放也不差。2.0L小电池HEV,带动一台风阻更高的SUV,也做到了8秒破百,甚至小胜2.5L凯美瑞混动。油耗也不比秦DM-i差,市区甚至可以降到3字头。毕竟是混动的先驱品牌,这方面还是可圈可点的。只可惜不能插电也没有大电池,纯电续航和政策福利上吃亏太多。

5.价格

作为一台插混A级车,起价9.98万就震惊四座,还不用交购置税,就算一分钱不优惠落地也才10.5万左右。只不过我作为一个配置控,我觉得最低配缺失的配置对我用车体验影响挺大的,还是11.58万的次低配好一些。

再看锐放混动,除了动力总成还算能打,其他方面样样不行都2023年了,何德何能敢标价14-18.5万元。都2024年了,中国消费者早就不想像没见过世面的美国韭菜那那么好糊弄了。可是车一旦造出来了,硬件产品力就是定死的。如果不降价,这种车还有什么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