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来看比亚迪的情况很严峻,财务状况几乎跟走钢丝一样,只能持续销量上涨,一旦下滑就很容易造成一落千丈。
迪链的账期已经实际超过315天了,而且结算方式大多采用承兑汇票,而且这些商票还没有银行背书,只凭比亚迪自己的信用在支撑。
在此后再没有公布过签发规模,但按迪链这样的签发增长速度,大家自己估算。
比亚迪目前的资产负债率是不可信的,2023年9月比亚迪的财报显示,迪链的应付是1650亿。
但我们都知道2023年5月迪链的签发金额已经达到了4000亿,而且一直在增长,不可能四个月后变成1650亿。
所以只能说迪链的315天账期内的金额,不被比亚迪计算入资产负债表内,这1650亿仅仅是账期的到期应付。
目前比亚迪的资产总值是6862亿元,负债5316亿元,余额1546亿元。
但我估计迪链账期内的金额大概率超过这1546亿元(明眼人都看得出),如果这种估算是真的话,比亚迪目前就是严重资不抵债的状态(但我对这句话不负责,大家自己猜想,反正现在迪链的数据也查不到了,只能猜)。
另外需要关注的是,比亚迪目前的资产流动率仅仅是0.71,同比下的小米是超过2.0,特斯拉是1.21,在经济学来说,资产流动率低于1.0都是不健康的。
所以别看现在比亚迪的销量大,但对比他们的负债和资产量来说,目前的销量还远远不足。
反正巴菲特都跑了,大家看着办。
目前我国的汽车销售总量增长已经放缓(相较疫情前),比亚迪的销量增长只是内卷,而没有带来太多新的市场蛋糕。
低价内卷只能压缩其他国内车企的生存空间,从而使蛋糕进一步变小。
而且对待内部员工过于苛刻的加班时间和低于同行的收入水平,也已经使员工压力到达随时爆发的阶段。
目前比亚迪的技术积累是在吃几年前的突破,但也很多年没有出现压倒性的优势技术出现。
比亚迪目前的优势在于成为新能源发展的最优解∶插混的方式,而不是其他车企搞纯电或增程。
比亚迪的纯电优势是比较弱的,无法与特斯拉的纯电直接竞争,在同价位的纯电车很难占据优势地位。
这也跟整个行业的状况差不多,新能源现在还是以混动为主,纯电依然很难发展而且必须依靠政策扶持。
而其他车企经过几年前的错误方向后,现在也重新调整方向,在技术和价格上逐渐与比亚迪形成直接竞争。
这样比亚迪的优势必定失去,很难在销量上占据主导地位。
这样的情况一旦出现,迪链的雷就会大量爆发,销量下降也有可能带来裁员潮,员工压力的雷也会进一步显现。
比亚迪的暴雷,对行业的打击不比恒大的影响少。
当年恒大被香橼吹哨,也强行续命了12年直到坏账假账瞒不下去。
靠着超长账期营造的畸形肥大,实际上就是拖欠账款,非常容易造成坏账,都是不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