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汽车

如何看待2024年10月,比亚迪卖了50万辆车?

2024-11-01汽车

作为一个曾经在比亚迪研究院的参与宋Pro(DM+EV)、汉EV研发的工程师,虽已跳槽数年但始终关注比亚迪的发展,对比亚迪从「比三万」变成「比五十万」的崛起过程感到既惊喜又感叹。惊喜于国产汽车行业的崛起,感叹老东家一如既往的坚持和占尽天时地利的幸运。

1-比亚迪对新能源的坚持和探索。

作为国内入局新能源最早的车企,比亚迪在技术路线不断探索。

在混动系统方面,比亚迪把坑全部踩了一遍,最初东施效颦,学日系搞什么7档5挡等多挡混动尽量以发动机为主,结果呢,有电一条龙没电一条虫,且动力系统过于复杂而成本居高不下,在众多车企已实际上放弃混动路线时它依然笨拙的坚持;后来终于走上以电动机为主的单挡的道路,油耗下来了,发动机和变速箱简化而成本下降,可靠性提升,驾驶体验也与电车相差无几。DMI还在测试的时候,负责动力系统台架测试的同事懵了--测试结果显示百公里油耗只有2升多,组织专家会审不断修正工况,并结合试验场实测结果,把油耗数据修正到3升出头,后来由于三八妇女节营销的需要提升为3.8升。

电池方面,王总以「中国缺锂」为出依据,力排众议坚持主推磷酸铁锂电池,最终成为锂电池的王者。

在大大小小新技术路线的探索是持续不断的,在最艰难的19年下半年,月销量只有2w多了,工资已经不能全额发放了,研究院从领导和普通员工人人自危,提桶跑路的人在人事办公室排起了长龙。这种情况下,多个预研发项目、多个预研方向仍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有个科长问我们经理:领导,现在重点项目人手都不够,为什么公司还要在各个看不到希望的预研项目上投这么多人?领导答:你懂什么,这是公司的战略,新技术方向的研发投入力度不能降低,只要有一个方向获得成功,我们就能领先于其他公司!

2-比亚迪占尽天时地利。

首先,比亚迪占天时。在国家鼓励新能源之前就已入局并推出产品,在国家鼓励发展的时候全力以赴,在划时代的DM4.0(即DMI超级混动)、刀片电池、EV3.0问世的时候赶上俄乌战争油价暴涨……

其次,比亚迪占地利。比亚迪是深圳这个重视科技的一线城市的乘用车企独苗,大量的政策政策倾斜和财政援助,使其在新能源弱小和亏钱的时候,有了一定的订单和大量的真金白银的补贴,为比亚迪能坚持造新能源车有了不少的助力。

可是好多人又说:它月销50万和月薪3千的我有啥关系?有!

首先,它让众多消费者得了实惠,让开不起车的人能买得起一台遮风挡雨的车。

同时,他促进了就业。虽然它平台工人的工资不高,但是它人效低,所以雇佣了90多万员工,把1碗肉变成3碗米饭给了3个家庭温饱。大部分城市人对这碗米饭看不上,但是去过中西部、大西北的比亚迪产业基地的人就会知道,就是这些米饭让众多小城市重新焕发生机,让无数农民工和小镇居民能在所在县城找到谋生之所,让无数孩子不至于变成留守儿童。一个基地就能改变数个区县的十数万人的生活。

(哈哈哈,扣扣搜搜的比亚迪的研发人员的社招工资现在在业内也是不错的,有力的提升了整个行业的研发人员的工资,这个必须赞啊,因为我还在汽车研发行业,哈哈哈)

比亚迪,厚积而薄发,是众多国产品牌的领头羊和课代表,无愧于新能源汽车领导者的头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