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汽车

72小时订单破6万个,华为余承东「增程式混动」越怼越火?

2022-07-14汽车

技术无对错,但用户有投票权。

作者丨潘磊

编辑丨子钺

头图丨问界、理想官网

「买增程式混动车的用户并不是傻子」。

一位理想ONE车主如此评价李瑞峰与余承东关于「增程式是落后技术」的争论。

他称,只有那些销量惨淡的车企高管才会看不起增程式。

长城汽车旗下WEY品牌的CEO李瑞峰称,增程式混动技术落后是行业共识,相比之下WEY品牌的DHT混动技术更加先进。

2021年WEY品牌卖出了58363辆新车,同比下降25.65%。

理想汽车是增程式混动技术的典型代表,2021年的销量是90491辆。不久前发布的L9,预订用户把服务器挤瘫痪。

另一个案例来自华为和赛力斯合作的「问界」品牌。

同样采用了增程式混动技术的「问界M7」,在7月4日发布后,72小时内收到了超过6万个订单。

这种车子还没开始交付,手里就拿到大量订单的情况很罕见,只有特斯拉、比亚迪等少数车企能够真正做到。

前博郡总裁助理徐礼德认为, 「增程式技术落后」是一个技术观点,无法代表消费者的观点。

有行业人士甚至形容,增程式混动是一面照妖镜。

消费者想要没有焦虑的电动车

自从2009年以来,中国都是全球第一汽车销量大国。每年的乘用车销量都超过2000万辆。

中国巨大的市场规模,为几乎所有技术路线提供了落地场景。

「增程式混动技术并不新鲜」,一位供职于某主机厂的行业人士称,只要满足一部分用户的需求,就能在市场上获得一席之地。

「增程式混动」短途采用纯电模式,当电量用完后,通过一个「增程器」(实际上是一台燃油发动机)发电,再给电池充电,以此获得持续行驶能力。

批评者认为,相对于纯电动车,「增程式」增加了两次能源转换,损失了一部分能量,所以不经济、不环保。

前博郡总裁助理徐礼德认为,李瑞峰的「增程式技术落后是行业共识」其实并没有说错,但这是一个典型「技术男」的观点,不代表消费者的观点。

「(当前这个阶段)消费者就想要没有焦虑的电动车」,他指出,增程式混动的核心是,在纯电动汽车解决快充补能问题之前,提供了一个适格的过渡产品。

公开信息显示,理想L9可以续航超过1300公里,纯电续航里程超过了200公里。

华为最新发布的问界M7,纯电续航里程也能达到200公里,综合续航里程也超过1200公里。

一位购买了多辆电动车的车主也表示,(对于电动车来说)核心就是「补能」(即充电),现在即便是充电速度最快的「超充」,其实也不算快。

公开资料显示,特斯拉最新的4680电池,电池充满也需要超过50分钟。

但对于理想或者问界来说,几乎不存在补能方面的困扰。

因为加油很方便,几分钟就加满,根本用不着去抢充电桩。

华为余承东说,充电桩的完善和普及还需要时间,因此「增程模式是目前最适合的新能源车模式」。

增程式混动是照妖镜

「对增程式混动的看法,是一面行业照妖镜。」一位曾供职于多家主机厂的资深人士表示,太多持否定态度的人,根本就没开过增程式混动车。

他认为,增程式仅是节油率30%(相对于燃油车),以及加速更顺滑和线性(指从汽车起步到加速都有持续的动力推进感),就已经足以打动用户。

「增程式的优点之一就是中低速性厉害,另外技术简单、可靠性高。」

但他也指出,增程式高速费油,反而不如燃油车,原因是多了两次能量转换,而燃油车并没有转换。但绝大多数车辆的高速工况,每年不超过10%,这让增程式的中低速优势得以凸显。

「理想ONE这款车自重达到2.3吨,但百公里油耗只有8.5L-9L。」

来自某头部国产品牌的另一位技术专家也认为,「做研发本就是各种折衷、妥协,十全十美很难做到」。

他认为,增程式电动在NVH(静音性能)、用车成本方面,都有显著优势,这些都打动了用户。

「用户甚至并不真正关心所谓的‘技术’,他们只是根据自己的需求去买车,而增程式混动解决了续航焦虑」。

长安新能源CEO邓承浩表示,无论是增程式混动,还是DHT插电混动,选择权应该交给用户和市场,「而不是片面对比甚至抹黑」。

他认为,这两种技术属于「近亲」,在一定车速范围内一模一样,速度到了一定值之后,两个技术路线开始有了一些取舍,DHT讲究经济性,而增程式则继续强调静音性能等驾驶体验。

基于此,他表示两种技术路线各有优劣,只是立场和出发点不同。

对标「百万豪车」抢用户

一位理想车主表示,理想最为重要的核心并不是增程式混动,而是产品力,以及用户思维。

中国新造车企业擅于利用自己的营销策略,打中用户痛点。在宣传方面的一个特征是,对标的都是「百万甚至500万级别」的豪车。

用户也感受到了这一点。

有车主表示,理想提供了世界级的产品力,「悬架、底盘、音响等」。

提及不久前发布的理想L9,他表示在这款车发布之前的品鉴会上,理想专门提供了奔驰GLS和宝马X7的顶配车型来做对比,结果在体验环节这两款车直接被「碾压」。

一位熟悉汽车行业的营销人士表示,对于新品牌来说,要想在市场上获取成功,这些都是必要的。

「这就像是卖房子」,市中心的好地段已经被欧美的传统豪车品牌占满了,留给中国汽车品牌的地段只剩下犄角旮旯。

至于新造车企业,甚至连犄角旮旯也没有,只能在相对偏远的郊区盖房子。

「(这种情况下)只能突出错位优势」,他说,比如户型好、花园大、空气优,能过上真正的田园生活,「这种策略奏效了」。

在新造车用户看来,奔驰宝马奥迪的车型,在体验感方面已经是老古董。

「当然最重要的一点在于,智能汽车时代的价值标杆变了。」该人士称,这让此前并未扮演主要角色的中国车企迎来了机遇。

「地段好的老破小不受欢迎了,人们都开始喜欢郊区花园洋房了」。

欧美传统豪车品牌仰仗的发动机、变速器技术,在电动车时代几乎归零,智能化、体验感成为新标准,「这正是中国初创车企所擅长的」。

就像余承东说的,华为即便是造袜子也能做到世界第一,做汽车当然也是奔着这个目标来的。

一位汽车行业人士则表示, 「中国在创业和创新方面的一个优势就是,即便在一个技术路线上有人倒下了,也会有更多的人冲上来,直至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