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造车的事情我之前的文章蛮少披露的。这篇文章我就一次说个透吧。
1.小米是真造车,把吉利给挖惨了。
前段时间理想L9的事情,有一个人指出了理想公关的洗白稿的错漏:
![](https://img.jasve.com/2024-5/876ab958eb552ed7d99eabff439ca4a2.webp)
理想 L9 试驾车疑似空悬断裂,厂家称缓冲环为「试制件」受质疑,该问题存在哪些安全风险?
很多自媒体也不知道这是谁,然后下场评论的时候要么说前吉利汽车的工程专家胡工(包括一些抖音几百万上千万的所谓抖音汽车大V),要么就说是 某专家。
其实这个新闻本身就是牵扯出了2021年的一桩业内公案,就是坊间传闻小米汽车花了十亿薪酬挖角吉利研究院院长的事情。
![](https://img.jasve.com/2024-5/e12d635db6028e8e94dff89da6cff409.webp)
挖走人家院长听起来已经很离谱了,但是实际上的情况比这个更离谱。因为这位胡大佛代表的可不是一个专家,他代表的是在吉利里面的整个联电帮的带头大哥。这里面的故事没有两瓶茅台2斤花生米是绝对不能说的,我们还是从小米挖走这位胡大佛说起。
胡大佛走了之后,陆陆续续吉利原来从联电挖走的大批专家就组团离开了吉利汽车,转投小米。而吉利的联电帮原本又是在吉利的软件架构主导权斗争中胜利的派系,吉利浩瀚架构的主体基本都是联电帮的搭起来的。所以说这拨人可以说是又能战斗又能折腾。(我不负责任的猜测,这两年吉利的智能座舱出的这些糟心事,和小米汽车的这波挖人很可能关系很大)。
小米汽车在21年招人说起来筛选率很高,但是薪酬相比一些广撒网的新势力的起步阶段挖人确实不怎么样。可以说一开始就到了一般初创企业成熟期的薪酬标准,这里面一部分的原因也是因为雷军带队的小米背后有高人指点,直接挖走了几家企业的整个架构的团队,其中最吃亏的就是吉利。
从挖人的投入、精准度和效率,就能够看出一家企业的造车意愿和能走多远。所以我们作为业内人士,很多时候有人问我某某企业的看法,第一步就是先看看圈内人的人才流动流向。只有一些低品质的瞎找的,肯定就不是好好造车的主。
小米汽车在技术领域挖人一直精准有效,很看好。
2. 五菱的营销很多人认为是mini EV爆款,但是mini EV的爆款是一个意外,五菱营销团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但是对于爆款的出现,我觉得存疑。
五菱miniEV的爆款是一个意外。这款车一开始其实是被作为老头乐升级款在内部汇报和立项的。在一开始miniEV主要销售目标市场是柳州为中心的五菱能掌握的地方政府的优势区域,抢低速电动车的市场。一直到上市后第二年在盘点销量的时候发现,大量的车被年轻人给买走了。然后才开始了年轻化包装和开足马力造车以及改款。
所以其实包括上汽通用五菱自己在内,很多企业也都在复盘,miniEV这个爆款到底是怎么出现的。至少有一点可以确信,miniEV的爆款不是被制造出来的,而是被市场反向引爆的。
但是上汽通用五菱有一个优势,就是反应很快。
所以我个人其实对于上通五营销高管加盟小米汽车倒并没有觉得会是多大的所谓「新进展」。因为小米也不是走经销商模式,市场宣传调性的角度能借鉴上通五的其实并不多。此外,上通五在媒体/自媒体这块的经营受限于它的预算,总体来说还是比较简单的,主要还是miniEV和以前五菱宏光的自带buff。
所以这位周钘究竟能给小米汽车带来什么,并不好说。或者说小米汽车其实王牌已经囊括了不少了。
3. 小米汽车目前的几个隐患
a. 动作太慢: 第一款车 2024年初才上市,也就是最快明年下半年才能开发布会。目前国内的电动车行业已经进入了一种病态的技术内卷。因为实在在别的领域卷不出什么高度了,所以在激光雷达、屏幕、芯片算力上不断地开展军备竞赛,干出了把激光雷达当作加强型AEB,芯片空耗算力当前又不能提供实质的自动驾驶或高阶驾驶辅助的功能等这类事情。2024年初这个行业更是内卷到进一步病态的状态,以整合产业链和性价比作为传统优势的小米来说,能不能在这样的环境下杀出血路以及用硬件性价比来吸引客户眼球,其实相当存疑,毕竟上一个自称汽车界小米的是绝大多数高管都是做汽车供应链出身的威马汽车。
b. 团队整合:小米汽车目前事实上是双基地开局,一方面在上海有研究中心,另一方面在北京总部又有一波人。而且,小米自己的团队也在深入的开展汽车方面的研究。目前如何把汽车行业的技术团队与小米自己的专业团队融合好是小米汽车的一个大问题。
c.执着的自制:小米汽车目前是拿了北京亦庄地和资源,在北京自建工厂造车(亦庄,还记得蔚来吗?)。分两期30万产能工厂。上一个自己背这么大规模债务要干汽车的是贾跃亭。雷军花钱比贾跃亭谨慎多了,也少走了很多弯路。但是小米汽车单独上市之路目前看来遥遥无期,那么2年内出车的压力就完全卡在小米集团的现有现金流身上了。目前小米的股价和手机业务承压非常严重,所以利用现有还算充裕的现金流创造汽车这个下一站未来,小米已经是憋到了最后一刻。小米目前的玩法已经是重资产的玩法了,虽然说如果干出来可以长长久久,但是如果融资进展不好,未来几年在汽车投入的关键期,如果集团现金流业务有什么变故,很可能会压塌整个小米集团。
小米的未来,可能会压在融资和汽车业务独立上市这一块上,考虑到目前的大环境,隐患很大。所以反过来说,第一款小米汽车对于小米来说至关重要。而且我认为它不会是一款想要靠过多新技术技术方案内卷来吸引眼球的车子,小米要想办法说服客户,它选的高性价比技术方案是合理且超值的。从这个角度来说,上通五营销团队的加盟,可能真的有那么些味道在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