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汽车

国产汽车发动机和世界最顶尖的汽车发动机差距到底有多大?

2018-10-30汽车

结论在前:无论从哪个维度来评价,国产汽车发动机与世界顶尖都没有「质」的差距。

一、怎么评价一款发动机是顶尖还是垃圾?

根据我个人与一些车评人、汽车工程师以及许多网友的热切交流后的总结,评价发动机好坏大致可划分如下四个维度:

1,职业赛道上的表现:F1赛事、纽北圈速

汽车发动机无法作为独立产品存在,只有装在车上才能发挥其价值。因此通过整车动力表现来侧面评价一款发动机的优劣,是最直观的方法。

但整车在实验环境的表现与现实中的表现往往存在巨大差异,因此选择一种有公信力的呈现方式对于评价尤为重要,因此很多人认可职业赛道表现来评价车辆性能,因为职业赛道对于环境变量控制比较严格,但驾驶技术、天气、非量产产品等因素依然很难说服一部分人。

2,装车量:搭载同款发动机的整车销量

将样本量扩大就成了这第二种思路。让广大人民群众来检验,让看不见的手(市场)来说话。好的发动机一定是受到广大人民群众喜爱的。

看似有道理,但「好」和「顶尖」还不是一个概念。「好」包含了popular,但「顶尖」不一定,可能你只能看看,你并不一定能买得起。小众车并不意味着是被市场淘汰的,可能只是单纯因为它太贵。

但同样价位领域里对比销量还是有说服力的,比如同样是200万以上这个层级的车,牛马伦这些是可以同台掰掰手腕的。

3,性能参数:缸数、气门数、缸径×行程、排量、功率、转矩、压缩比、热效率等

还有一部分理工思维的人,相信数据的说服力。

  • 相机参数党喜欢说底大一级压死人
  • 手机参数党迷信单核/多核跑分
  • 发动机参数党自然相信W12的牛逼,6.0以上排量的动力
  • 但随着技术的迭代进步,我们会发现参数是有时效性的,也就是只能在同时代比较。 跨时代比较就有「关公战秦琼」那味道了 。现在很多发动机功率、排量等参数都弱于10年前,但你不能说不如十年前的发动机。

    单纯比较一方面的性能无法评价发动机的完整性能表现,但要是比较的参数多了,又涉及权重问题,哪个参数更能代表发动机的核心能力?按麦肯锡MECE原则来看,我们甚至有可能遗漏某些关键评价指标。

    4,其他:故障率、维修成本等

    除却以上三个广被认可的评价维度外,总有人另辟蹊径。有的人喜欢用故障率来评价发动机好坏,认为好的发动机一定是可靠的、稳定的、耐久的。

    但实际上 很多牛逼发动机的设计生命就很短,璀璨而耀眼,每次轰鸣都是在燃烧它的生命。

    二、国产发动机在这些评价维度里的表现

    由于评价维度众多,不可能说服每一个哈姆雷特的读者,因此我就简单粗暴的使用平衡计分法来对比下国产发动机的表现。

    1,国产发动机打榜成绩几乎为0

    纽北圈速基本被德国垄断,准确地说是被保时捷霸榜。

    近几年越来越多人科普试图打破纽北圈速的权威性,其实稍微了解下纽北的权威来源,就可以知道这在短时间内很难扭转。

    纽北的权威并不是来自某个官方,恰恰是来自民间的认可

    所谓圈速排名,几乎都不是官方榜单,但这份榜单却广为流传。

    有人觉得前100没有国产发动机,就证明我们与顶尖差距100个段位,这是没有道理的。因为圈速成绩受轮胎、车身、传动系统影响太大了。

    圈速代表不了发动机的水平。另外纽北圈速对发动机有很多限制条件,说句玩笑话,比亚迪的DM-i就不符合条件。

    F1赛事也是同理,其发动机大多是专门打造的,是你买不到、看不见、摸不着的,但它也确实实际存在,但我认为不能用这种发动机代表顶尖水平。

    所以F1有车队和车手冠军,没有发动机冠军。 可合法上路、能量产的才有意义。

    自主车也不是完全不敢拉出来溜溜,国内的一些赛道和圈速还是敢刷一刷的。汽车行业都要跑步进入电动化时代了,谁还在意那些虚名。

    综上,不管怎么狡辩,这一局国产发动机输的体无完肤。国产比顶尖的判分为0:1。

    2,装车量

    目前全球最大的三个汽车消费市场分别是中国、北美、欧洲,这三大市场容量,约占全球的80%。

    但是国内市场汽车无论保有量还是新增销量,都被国际汽车厂商压一头。

    国内汽车市场在过去四十年内长期被合资车支配,直到今年,销量榜前三的位置出现了稳定的变化, 销量榜前十已经有半数席位被自主车企占据。

    而且按照这种发展势头,国内汽车市场反攻号角已经吹响,合资车企很有可能被扫入历史垃圾堆。

    因大众汽车进入国内较早,且布局南北两家(现在是三家)。年销量300多万,所以EA888和EA211等发动机装车量明显高于其他车辆。

    虽然咱们的比亚迪同学今年很争气,长安、长城等同学表现也很优异。若是放眼国际市场,丰田总销量上千万,大众也在900万上下。而自主车企徘徊在100万以内,这根本不是一个量级。

    所以, 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追赶。这一局算是1:1吧。目前场上比分1:2。

    3,参数

    前文说过参数的比较一定要在同一时代内,现如今的6缸吊打过去12缸发动机的例子比比皆是。

    像缸的夹角、W或者V型排列这种参数没有比较的实际意义,所以也就没必要单独评价。个人主观认为 缸数、气门数、缸径×行程、排量、功率、转矩、压缩比、热效率这几个参数是大家关心的高频参数

    从缸数上来说,国产并不是只能做4缸,我的母公司一汽就拥有V12发动机的自主知识产权。这种发动机只搭载在红旗高端的L系列上。

    其他参数国产发动机更是玩出了花样和高度。

  • 扭矩达不到300牛米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个发动机
  • 热效率刷不到37%都不好意思提自己省油
  • 上汽蓝芯、奇瑞的E4T15B、长安的蓝鲸、吉利、长城都有自己的看家代表作。比亚迪虽然强在电池,但车上也有专用发动机,技术也是杠杠滴。

    这一局给个1:1也不为过。

    4,其他:故障率和维修成本

    以前大家形容国产车都用「修车排队」这种话揶揄,现在自主车企有不少敢于提出终身保修(红旗)或者10万公里保修这种豪迈口号,这是对自身技术和制造实力的自信。

    虽然固有印象短时间内不能完全破除,也有待时间考验,但国外品牌「更会念经、比较圆」的盲目迷信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另外,国产车多便宜啊,内饰豪华气质拉满,30万的车若不能媲美百万豪车的内饰都不敢开发布会。

    所以,这一局我们完胜,论压榨成本和利润率的能力,也就小日子过不错那个邻居能跟我们比一比。

    来源不明,意思一下

    三,升华一下主题

    其实,上文所言大多数是胡说八道, 若有读者读到这里切莫自牢 ,我们的发动机技术距离世界顶尖有不小的差距,无论从哪个维度评价都是。

    其实顶尖发动机的诞生靠的是文化,而畅销发动机的诞生靠的是市场。 汽车文化这个东西是个挺虚的概念,硬拽词的话,我一定又会被喷崇洋媚外到脑袋瓦特了。

    这两年我一直在做汽车的个性化定制项目,接触的很多信息都让我感受到文化的差距。 不是说改装盛行就算文化,人均会修车就算文化。文化这种东西是一种刻在记忆里的图腾,你无法描绘,甚至无法准确说出它存在的表征,但不可否认其存在,且在持续对一个行业产生影响。

    但我对于自主车企的长远发展是看好的,虽然我们目前国内没有一家国际一流车企,但是我们的市场巨大,且活力无限。

    我不介意自主粉(尤其是比亚迪粉)喷我伪军、汉奸、买办之类,这其实恰好说明,我们的汽车文化正在萌芽和酝酿之中, 文化的形成,最基础的一定是先有足够体量的受众,持续的关注甚至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