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TMT2020年12月3日讯)日前,锐思华创 (Raythink technology) 正式对外宣布,其 AR-HUD 技术已经在一辆实车(BMW i3)上路测AR导航及ADAS功能超过半年。此外,在前期信息采集的基础上,锐思华创进一步优化了AR-HUD 的软件系统和UI设计风格,使其更具人性化。
在汽车「新四化」的大潮中,智能汽车已经成为时下各大汽车品牌竞争的热点。一些车企也在与BAT为代表的互联网公司进行合作,力图在自动驾驶、人机交互、车载HUD等方面有所突破。相比常见的C、W型HUD,AR-HUD有着显示清晰、科技感强、同车融合度高的优势。作为知名初创科技企业,锐思华创曾经于去年首次对外发布实车车载广角视场AR-HUD产品(FOV 23度*5度,VID 15m~无穷远),实现AR导航、前车碰撞预警(FCW)、前方行人碰撞预警(PCW)、车道偏离预警(LDW)等功能服务,一经发布备受关注。
在激光微衍射技术与新光源模组OpticalCore的应用下,公司成为当前市场上率先应用自主光学设计成功在实车上装载FOV>23度,VID>15m的AR-HUD整机的团队。一般来说,视场角的大小决定了用户的AR视野,视场角越大,AR视野就越大。传统的W-HUD的视场角一般在5度~6度,而AR-HUD的视场角更大一些,但常见的范围是做到10度~12度, VID大约7~8m。相比之下,锐思华创的AR-HUD产品性能明显更为优异。
基于自主开发AR图像生成单元、以及与行业伙伴合作开发OpticalCore™激光成像模组,锐思华创致力于将基于激光成像的AR-HUD产品推向量产,采用自研的激光微衍射技术解决激光散斑,相比TFT或DLP方案,能够大幅减小系统体积、增大了视场角,真正做到了涵盖三个车道的广角大FOV,与此同时,锐思华创的自主光学设计克服了WHUD/ARHUD对挡风玻璃PVB楔型膜夹层的依赖,在普通挡风玻璃上也能完成AR成像,能够有效降低更多的车主使用到AR智能辅助驾驶的成本门槛。
当前,锐思华创在中国大陆、中国台湾地区、印度等地拥有强大的研发团队,已经掌握了核心的光学技术和量产Know-how,在AR-HUD光学系统及零部件设计、OpticalCore激光扫描成像模组、AR Generator SDK与AR识别算法以及平台化的软件系统架构均掌握了核心技术与多项发明专利,具备极高的技术壁垒。
「目前,我们已经实现了基于实车的AR-HUD上车装配,FOV测量结果达到23度以上(测量位置在距离挡风玻璃 900mm处),VID 达到15米以上,实车测试时间已达6个月以上。同时,公司计划在2020年底对当前车AR-HUD进行全面升级,升级后的AR-HUD将配备新一代OpticalCore成像模块与AR Generator软件平台,显示清晰度以及亮度将得到极大的提升,AR导航及ADAS融合功能也将进入成熟落地阶段」,锐思华创相关负责人介绍,公司能够提供AR-HUD系统集成和能灵活对接地图与服务数据的SDK,提供方便智能座舱系统的接口以复用现成的地图、GPS、ADAS摄像头、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以及其他AR绘制所需的数据源,可方便、快捷的集成到车企的车机系统中。锐思华创计划将在2021年初完成的实车广角AR-HUD的性能全面升级中,同时将发布面向车厂及Tier1客户的AR Generator SDK及校准工具包,进一步推动其广角AR-HUD产品2022年的量产。
锐思华创除了针对产品开发的关键技术拥有大量核心储备之外,在AR-HUD落地性研究方面,目前正在重点开发人机交互的创新概念及相应的落地方案。在锐思华创的科研人员看来,围绕AR-HUD的显示功能,汽车座舱将变成兼具娱乐性和安全性的移动终端,这也是未来整个汽车行业发展的趋势所在。
此外,在于今年下半年获得东方富海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之后,目前锐思华创正在筹划A轮融资,力图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加速新品研发和市场推广。
锐思华创相关负责人进一步表示,随着技术越发成熟,公司针对符合现代驾驶人开发的AR -HUD系统将会带来更丰富以及更人性化的驾驶体验,目前的软件系统已经进行了全新的迭代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