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女人

目前流感90%是甲流,流感的7天癥狀圖表,及吃藥的不同

2025-01-21女人

聲明:本文內容均是根據權威醫學資料結合個人觀點撰寫的原創內容,為便於理解部份情節存在「藝術加工」成分。喜歡點一下「關註」,方便您隨時查閱一系列優質健康文章。

說到流感,恐怕每個人都不陌生。但你或許不知道,眼下正肆虐的流感中,90%是甲型流感。甲流是流感病毒的一種亞型,以傳播迅速、癥狀明顯而聞名。

你可能早已聽說過「7天自愈」這個說法,但這7天裏,具體發生了什麽?癥狀是如何一步步演變的?更重要的是,在吃藥和不吃藥之間,結果會有多大區別?今天的文章,帶你全面了解這場「7天之旅」,並解答你心中的諸多疑惑。

為什麽甲流成了主角?

為什麽今年的甲流占了流感的 90% ?這絕非偶然。

流感病毒分為甲型、乙型、丙型和丁型,甲型是導致大規模流行的「主力軍」。

相比乙型流感的「低調」,甲流的「個性」更為鮮明: 傳染性強、癥狀嚴重、變異頻繁

今年甲流的高發,與多個因素有關,比如氣溫波動、人員流動增加,以及病毒的自然前進演化。

甲流的另一個特點是,它「鐘愛」免疫力較弱的人群,尤其是兒童、老人和有慢性病的人。

研究表明,甲流的傳播系數(R0值)約為1.5到3.0,也就是說,一個人能傳染1.5到3個人。

而這一數位,比普通感冒高出整整一個數量級。

歷史上,甲流的「威力」早有體現。

1918年的「西班牙大流感」、2009年的「pN1甲型流感」都是甲流的傑作。

雖然現代醫學已經有效控制了流感的高致死率,但它的高傳播性仍然讓人防不勝防。

今年的甲流「霸屏」,再一次提醒我們: 流感從不是小事

流感的7天癥狀圖:身體經歷了什麽?

許多人聽說過「流感7天自愈」的說法,但這7天裏,你的身體到底經歷了什麽?我們用一個簡單的時間線來梳理。

第1天:突如其來的發燒和疲憊感

流感的發病往往是突如其來的。

今天還活力滿滿,明天可能就高燒不退。

甲流特別喜歡「高調登場」,體溫常常飆升到39℃以上,伴隨頭痛、肌肉酸痛和極度乏力。

這些癥狀,其實是免疫系統在對抗病毒時產生的「副作用」。

第2-3天:咽喉痛、咳嗽接踵而至

高燒持續,喉嚨開始像「吞了刀片」一樣疼痛,幹咳增多。

很多人誤以為自己得了「普通感冒」,殊不知甲流的癥狀要重得多。

咳嗽、喉痛、鼻塞 等癥狀,此時會明顯加重。

第4-5天:癥狀高峰期

到了第四天,甲流的癥狀幾乎到達巔峰。

咳嗽可能變得更加劇烈,甚至出現喘息、氣短。

如果你的免疫力較弱,可能會發展成肺炎、支氣管炎等並行癥。

這也是為什麽專家一再強調, 流感並行癥才是最大的隱患

第6-7天:退燒和恢復

如果沒有並行癥,甲流的發燒通常會在第六天左右消退,其他癥狀也會逐漸緩解。

但此時的身體仍處於「虛弱期」,免疫系統尚未完全恢復。

咳嗽、乏力可能會持續一段時間。

從這7天來看,甲流的「殺傷力」顯而易見。

雖然大多數人能夠自愈,但過程並不輕松,尤其是對於免疫力較差的人。

吃藥和不吃藥,有什麽不同?

既然流感「7天自愈」,那是不是不用吃藥也可以?答案是否定的。

雖然甲流的多數癥狀是自限性的,但藥物治療可以顯著縮短病程、減輕癥狀,最重要的是預防並行癥。

退燒藥:緩解癥狀,但別濫用

高燒是甲流的常見癥狀,退燒藥可以幫助緩解不適,但使用需謹慎。

對乙酰胺基酚和布洛芬是常用的退燒藥,但不要同時服用兩種藥物,以免加重肝腎負擔。

退燒藥並不能治愈流感,只是緩解癥狀。

不吃藥的風險

不吃藥並非不可,但風險顯而易見。

癥狀會持續更長時間, 並行癥的風險會顯著增加

對於免疫力較差的人群,不吃藥可能導致重癥甚至危及生命。

甲流的預防,為什麽要重視?

既然甲流的傳播性和危害性如此之高,預防工作顯得尤為重要。

接種流感疫苗是最有效的預防手段

每年的流感疫苗會根據流行的病毒株進行調整,對甲流的保護率較高。

日常的個人防護也不能忽視。

勤洗手、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雖然是老生常談,卻是最簡單有效的防護措施。

流感的誤區,你踩過嗎?

誤區一:感冒和流感是一回事

很多人把流感誤認為「普通感冒」,但兩者的差別天壤之別。

流感的癥狀更重,傳染性更強,並行癥的風險更高。

誤區二:年輕人不用怕流感

雖然甲流對老年人和兒童的威脅更大,但年輕人同樣不可掉以輕心。

2009年的pN1甲流大流行中,年輕人是重癥和死亡的高發人群。

誤區三:只要吃藥就不用打疫苗

藥物治療是對癥處理,而疫苗接種是預防的根本。

即使已經服用抗病毒藥物,流感疫苗仍不可少。

寫在最後

甲流的高發提醒我們,每一次流感季都不能掉以輕心。

從7天的癥狀演變,到吃藥和不吃藥的差別,再到預防和治療的關鍵點,科學認識和積極應對才是保護自己和家人的最佳方式。

資訊來源: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釋出的【流感防治指南】。

【新英格蘭醫學雜誌】關於流感病毒傳播動力學的研究。

世界衛生組織(WHO)流感防控建議

本文所述內容,均基於現有科學知識和中醫理論整理而成,旨在為讀者提供健康科普資訊。如有任何健康問題請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