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女人

十多年做了三次手術仍復發,98歲老人終於擺脫頑疾

2025-01-21女人
潮新聞客戶端 記者 劉千 通訊員 張煜鋅
王大爺在60多歲時出現右大腿根部「鼓包」,起初是每天下地勞動後出現,稍微平臥休息一下就消失了,後來逐漸發展到一站起包塊就脫出來,而且漸漸增大並出現疼痛。
到當地醫院檢查,醫生診斷為腹股溝疝,於是王大爺接受了第一次疝手術。 可能是由於大爺沒等恢復好就又開始操勞,手術後沒多久同一部位疝氣就復發了。隨著疝塊的增大和痛苦的增加,王大爺只能在當地另一家醫院再次手術。不幸的是,第二次手術後疝氣又復發了。第三次手術時醫生特別使用了疝補片修補,這種手術材料在當時還是比較先進的。
十來年的時間裏,王大爺在不同的三家醫院接受了三次手術。有道是「事不過三」,滿以為這惱人的疝氣總該好了,但事與願違,第三次手術後不久,疝復發還是來了。此時大爺已經70多歲,雖然身子骨相當硬朗,每天都強忍著疝氣的病痛堅持下地勞作,但再也沒勇氣去找醫生手術,兒女眼看老爸每日受病痛折磨卻無能為力。
一年半前,王大爺突發腦梗塞,說話也不利索了,還出現了右側肢體偏癱,右腹股溝區的疝更是「肆無忌憚」地脫出來。
就在10多天前,兩個拳頭大小的疝塊突然脫出後不能再回到腹腔,大爺頓時痛苦無比。家人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多方打聽,終於來到浙江省立同德醫院醫院,疝和腹壁外科團隊成功為王大爺解除了困擾30多年的頑疾。
術後,王大爺非常感慨:「我要是早點來同德醫院就好了,不用受這麽多年苦了!」
據悉,腹壁疝是一種常見病,俗稱「小腸疝氣」,其主要成因是腹壁的薄弱或缺損。當腹腔壓力增大時,腹腔內臟器從薄弱或缺損處向外突出形成疝。 很多人認為疝氣不痛就行,可以不治療。實際上,隨著時間推移,病情會越來越嚴重,當患者感覺到疝氣疼痛不能回納的時候,疝氣已經出現了嵌頓,嚴重的會導致腸管絞窄或者缺血壞死,甚至危及生命。
醫院供圖
那麽得了疝氣是保守治療還是開刀做手術呢?
目前普遍認為,手法還納及疝氣帶等保守治療方式只能緩解癥狀,治標不治本。長期使用疝氣帶,會壓迫脫出的腸管、影響局部血液迴圈,甚至導致腸壞死、穿孔。手術治療是治療疝氣的重要手段,而且現在大都是微創治療,損傷非常小,多數患者可以施行日間手術(從入院到出院24小時內完成)。
如何避免疝氣復發?
盡早施行修補手術、選擇恰當的手術方式是預防復發的關鍵,同時手術後還應註意:
1、應該戒煙。長期吸煙會引起慢性支氣管炎、肺部感染,長期慢性咳嗽都會導致疝氣復發或者對側疝出現;
2、要防止便秘,習慣性便秘會使腹壓增加明顯,導致疝氣的復發,所以術後讓患者多吃蔬菜和水果,養成定時排便習慣,防止便秘發生;
3、老年男性會出現前列腺增生,需積極治療,因為尿頻、排尿困難,也會導致疝氣的發生;
4、避免重體力工作,尤其是術後三個月內避免蹦、跳、拉、持重等會使腹壓增加的劇烈運動。
「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