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怕出事、怕擔責。每年搞幾個活動敷衍了事。
現在的縣鄉中小學,幾乎不上體育課,怕出事,怕擔責,有的形式主義。
校園體育器材大量閑置,學校怕摔傷、踢傷、砸傷、跌倒,或出現休克、猝死等意外。所以幹脆上體育課,就寫寫作業、看看電視,或者站站隊,跑三圈,大放羊自由活動。
總之,怕出事,對家長有惹不起的後怕感,怕丟職。
2,運動計畫單調、枯燥,引不起興趣,學生也運動不起來。
有些學校嘗試教籃球,女生不學,男生也厭倦了,籃球課形同虛設。強制性學習,學生會發生抑郁、跳樓事件,就麻煩了。
個別學校的老師會拉丁舞、爵士舞,但普及不起來,這種舞蹈難度大,同學們連廣播體操都做不規範,所以學拉丁、爵士者都是三分熱度,做得亂七八糟,只好擱淺。
跳遠、跳繩都是不學自通的運動,年年跳,年年教,就沒了興致。
舞蹈屬於運動,運動有緩有急,有一百多個種類,有挑遠性。建議應增加廣播體操、韻律操、健身操、舞蹈等興趣性強、普及性強、安全性強的運動。
3,獎勵機制、用人機制欠科學。
不看成果,看其它條件,來評級升職是當前詬病。
例如:體育老師,教會多少韻律操、打球、舞蹈?教會多少人?教會多少支健身操?
但現實中,考核老師都與教學成果無關,而是從學歷、個人論文、個人技能獎、考勤教案、個人頭銜多少而定,或者搞幾個沒有視訊來源驗證的證書來定。
據不完全實地檢測,七年級一班50人,做拉單杠引體向上,平均只能拉一個。高一年級一班60人,做引體向上拉單杠,也是平均拉一個。可見學生素質非常差。
造成以上原因,一是學校怕擔責,二是獎勵升職的條件設定不科學,三是興趣運動太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