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暑熱漸消,時令佳肴也輪番登場,如螃蟹、月餅、「秋天的第一杯奶茶」……有沒有覺得自己的食欲蹭蹭猛漲?你可能無意中已攝入超標的熱量!
秋季盲目貼秋膘,一年減肥打水漂。中醫認為,「十胖九濕」,哪些人需要體重控制,貼秋膘需要註意啥,此時有什麽祛濕減肥好方法?大河報·豫視訊記者采訪了河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內分泌科副主任醫師巴明玉。
貼秋膘前,算算自己的腰臀比
當我們判斷一個人是否肥胖,BMI指數(即「體質指數」)是使用較為普遍的標準,計算時以體重(kg)除以身高(m)²,相當於稱出單位身高裏人的體重。若結果在20-25的範圍內,則算健康體重;若結果超過30算肥胖,超過35就屬於重度肥胖,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相關疾病風險也隨之提高。
然而巴明玉主任提醒,BMI並不是「金標準」。因為它有兩個重要缺陷。
首先,BMI指數的計算不區分脂肪和肌肉,若有些人肌肉比例偏大,則該指數有偏差。
其次,BMI指數不區分脂肪分布位置。比如很多人四肢纖細,卻有個「大肚子」,則說明脂肪聚集在內臟,健康風險也就更大。
巴主任介紹,腰臀比,也就是腰圍與臀圍的比例,是診斷「中心性肥胖」的重要指標。它的計算方法,是腰圍除以臀圍,男性正常範圍是0.85至0.9,女性正常範圍在0.67至0.8。一個人的腰臀比比率越小,說明身體越健康;腰臀比過高的人群,也是需要註意體重控制的人群。
貼秋膘,不等於"狂吃狂炫"
以下3類人群需註意
夏季,人們大多消化力減弱。秋季飲食應偏向生津潤燥、滋養身體的食物,讓辛辣煎炸、易上火的食物暫時「退居二線」。若食補太過猛烈,會給尚在調整中的腸胃帶來負擔,導致它們「罷工」抗議,表現為腹脹、腹痛、腹瀉或便秘等。
貼秋膘也並非一刀切,對於以下三種腸胃本就嬌弱的人群來說,過度的滋補可能成為負擔,反添不適。
體重超標者
能量過剩的人群,並不適合在秋季進行額外的進補,盲目「貼秋膘」,過度攝入營養只會導致體重進一步增加,恐增健康風險。
脾胃虛弱群體
食欲不振、易感到腹脹不適的人群,需謹慎「貼秋膘」,以免加重脾胃負擔,影響消化吸收,建議多選茯苓、芡實、山藥等健脾益胃食材。
老年人與兒童
此類人群消化力較弱,攝入過多難以消化的食物,可能會導致食物在腸胃中滯留,易致腸胃問題,應選擇易消化、營養豐富的食物。
中醫藥減肥,祛濕是「王道」
「中醫減肥,祛濕貫穿始終。」在巴明玉看來,臨床中,肥胖者最常見的體質離不開一個「濕」字,如脾虛濕盛體質、濕熱體質、寒濕體質等。
體內濕邪過盛、便可能成痰成瘀,痰濕瘀滯便會阻礙經絡執行,可使患者出現浮腫、肥胖、渾身無力等癥狀。
體內為何有濕?
巴明玉解釋,現代人生活節奏快,多思多慮、三餐不定、過油過鹹、貪食辛辣生冷等,都可能造成脾氣不足,脾失健運,濕濁內生,從而導致肥胖。
她強調,中醫減肥講究四診合參,辨證治療,根據體品質身客製。尤其針對糖尿病、高血壓、呼吸暫停症候群等人群,更需要從人體成分分析、體質調理、飲食幹預等方面進行全流程管控,配合中藥、針灸、埋線、拔罐等中醫特色診療,實作體重控制。
推薦兩個減肥小妙方
1.按摩或艾灸:取足三裏,豐隆穴,陰陵泉,每個穴位20分鐘左右;
2.茶飲方:濾脂茶——荷葉,薏米,決明子,山楂,紅小豆,各取15~30g,加1000毫升水煮開後代茶飲。
大河報·豫視訊記者 任倩倩
來源:大河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