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沒了玻尿酸,女明星就沒法活!」這話在娛樂圈那就是「鐵律」,把玻尿酸帶火全球的是中國女人趙燕。2001 年,趙燕創辦了華熙生物,成了全球最大的玻尿酸原料生產方,市值有 700 億呢。她讓全世界的女人都樂意掏錢,沈醉在玻尿酸的熱潮裏。不過隨著時代發展,玻尿酸慢慢被人質疑,趙燕的「玻尿酸王國」在轉型時也受到了重創。這個神奇的女人到底是咋一步步走到今天這步的?今兒個咱們來瞧瞧她的傳奇經歷。
乖乖女的反叛
1966 年,趙燕在山東的一個滿是書香氣息的家裏出生。她爸媽都接受過不錯的教育,因而從小對她的教育和管教特別嚴格。
在這種教育之下,她的成績那叫一個好,打小就排在前頭,最後高分考進了華東師範大學的生物學專業。
在學生時代,她所有的路都是按照父母的安排走的。不過張燕可不是表面看起來的那種乖乖女,她對自己的未來有著清楚的認識和目標。
畢業的那一年,她頭一回叛逆了。
20 世紀 80 年代末,畢業的張燕對自己在生物學這塊早就有了細致的規劃,打算投身生物研究的領域。可由於成績出色,學校盼著她能留校工作,她父母也讓她抓住這個鐵飯碗。
她心裏一百個不情願,可還是照著父母的意思辦了,結果和自己最初的理想擦肩而過。不過半年之後,她就不幹了。
不是她教得不行,是枯燥的教學日子把她憋得難受,她不聽勸,堅決辭了職。周圍人不理解還嘲笑她,這一下把她骨子裏的要強勁兒給激出來了,她拿著自己全部的獎學金和存款去「下海」了。
當然啦,她辭職「下海」可不是一時沖動,她早就瞅準了未來發展的機會。那時候海南剛被設成經濟特區,就因為這訊息,她瞧到了發展的好勢頭,毫不猶豫地就去了海南。
她目標特清楚,就是要在海南掙到自己人生裏的頭一個「小目標」,200 萬。
剛從校園出來的趙燕,一沒經驗,二沒人脈,渾身上下還帶著濃濃的學生氣,很難找到合作的契機。
可趙燕有著好多人都不具備的眼界,那就是特別敏銳的商業嗅覺。她聽說海南有一家快要破產的冰箱廠準備報廢一批存在品質問題的冰箱,從中瞅見了商業機會。
她跑到冰箱廠,拿上自己總共 5000 元的資金還有從銀行貸的款,把這批有品質問題的冰箱給收購了,接著請了幾位經驗老到的老師傅把這批冰箱統統修好,然後再轉手賣掉。
聽上去挺容易,可對初次做生意的趙燕來講,她邁出的每一步都像是在鋼絲上冒險。好在這些她都撐下來了。
一年過後,她手裏的這七八百台冰箱都賣出去了,靠這個轉手買賣總共賺了 80 萬。
這筆錢使她有了底氣,也讓那些不看好她的人無話可說了。
有了這麽一大筆啟動資金,她總算能在海南正常做生意啦。投資過服裝之類的產業後,她發現了新的商機,那就是房地產。
那時候海南的房地產由於經濟迅猛增長,進入到了「膨脹階段」。房價一往上躥,全國的目光都投向了這裏,接著又迎來新的一輪上漲。
這陣子老是有花 12 萬買的地,過段時間就漲到 100 多萬的情況。趙燕就在這時候動作迅速地搞投資,賺了個滿滿當當。
但她可不想就困在海南,在商場闖蕩過的她,眼光放得更長遠了。
「玻尿酸女王」打造的商業版圖
離開海南,主要是她覺得地價虛高,預感到有泡沫的風險。另外,她也想有更大的舞台、更好的人脈。
於是 1993 年,她再次果斷地把在海南的生意和地皮全賣了,帶著全部的積累,跑到北京,搞房地產投資。
她在北京創立了華熙集團,頭一筆投資就是長安街核心地段的那塊地皮,正因如此,她在北京結識了不少優質人脈,站住了腳。後來她還投資了 CBD 中環世紀中心、SK 大廈之類的,這些可都是北京有名的標誌性建築。
在籌備奧運的時候,她親自建起了北京五棵松體育館,總投入超過 7 億元,還拿到了 40 年的獨家經營權利。
但她還是對房地產行業的前景不太放心,尤其是知道自己拋售海南地產三年後,海南房地產泡沫就破了。
她始終在找尋別的產業路徑,好使華熙集團一直向前發展。
2001 年,趙燕結識了郭學平,由此知道了玻尿酸這種新型美容產品。那時候的玻尿酸只能從動物身上弄出來,所以它是頂級美容產品的典型。
當時身為山東省生物藥物研究院副院長的郭學平胡同事們弄出了用發酵辦法生產玻尿酸的專利。然後他跟同事們湊錢創立了福瑞達生物化工有限公司。但這一群搞科研的科學家,搞研發在行,可一提到經營就徹底沒招了。
才短短兩年,這家總投資超 800 萬的生物公司就賠了 500 多萬,凈資產連 300 萬都不到。
這會兒郭學平正忙著找人用低價把這家公司給收購了。趙燕弄明白玻尿酸是咋回事之後,眼睛一下子就亮堂起來,她可算找到了新的發展路子。
女人在美容產品這方面總是特別敏感,讓皮膚得到修復、補充水分、保持濕潤,這是所有女人一生都想要的。另外,她心裏曾有個搞生物研究的理想,雖然已經破滅了,但她還是非要達成不可。
趙燕花了凈資產 1.5 倍的高價,把福瑞達生物 50%的股權弄到手,還一次性用 45 萬元買走了這種靠發酵批次生產玻尿酸的技術。
事實表明,趙燕的眼光那叫一個厲害,玻尿酸的商業價值可不只是這幾十萬,它足以撐起一座商業帝國。
在她掌管福瑞達生物的這一年,憑借自己的商業頭腦,使得這家公司賺了 300 萬。就在這段日子裏,她清楚地明白了玻尿酸的價值以及未來可能產生的商業收益。
運作了幾年之後,在 2005 年,趙燕經過幾次股權收購,把福瑞達生物的全部股權都歸到了自己名下,正式將公司改叫華熙生物。就在這一年,她還把華熙生物變成了全球知名的玻尿酸供應商。
那時候世界經濟發展挺快,咱中國發展更是快得很。生活變好了,大夥對「美」的追求也就更積極了。玻尿酸在當時是新型的高級美容玩意兒,當然很受關註也很招人喜歡。
不過那時候玻尿酸只能從動物身上弄出來,成本高,賣的價錢也特別高,所以玻尿酸就只能是有錢人用來美容的東西。
不過華熙生物生產玻尿酸的專利,是依靠發酵法跟酶切法去批次生產的。這把玻尿酸的成本大幅壓低了,還揭開了它神秘的面紗,使它能夠走進普通人的生活。
這樣的結果使得醫美行業、美容以及化妝品等行業都有了新的創新之處,刺激了整個市場。這也促使華熙生物獲得了前所未有的發展。
2008 年,公司於港股上市。2019 年,華熙生物在咱內地的創業板上市,上市首日股價就大幅上漲,市值達到 408.48 億元,這創下了本土化妝品股份市值的最高紀錄。
從這以後,趙燕順利拿下了「玻尿酸女王」的名號,華熙生物供應的玻尿酸更是占據了全球 40%到 50%的份額,一下子變成了備受世界關註的明星集團。
風沒停,浪未靜
華熙生物前半段挺順利,可後半段那簡直就是一場艱難的守衛之戰。
趙燕心裏明白把蘋果擱在一個籃子裏可不保險,對於華熙生物往後的發展,她打一開始就有主意。
2010 年,華熙生物把玻尿酸原材料發展到醫美產品和器械領域;2018 年,搞出了玻尿酸功能性護膚品;2021 年,弄出了玻尿酸功能性食品。
但每一種成果都不咋樣。特別是在 2021 年,華熙生物弄出的水肌泉玻尿酸飲用水。本來打算在食品領域好好下功夫,結果卻碰了一鼻子灰。
自從玻尿酸變成普通食品原料以後,添加玻尿酸的飲品紛紛湧向市場,就跟雨後春筍似的。這裏面主要得說華熙生物,畢竟人家靠著玻尿酸生產線,做這類產品輕松不少。
當時在華熙生物推出含玻尿酸產品的推薦裏,隱隱約約透露著產品的功能,以此表明含玻尿酸的飲品能美容補水。
不過當下根本沒有啥權威的證據能表明吃玻尿酸能促使身體合成透明質酸。這就意味著吃玻尿酸雖說安全,可沒啥功能作用,這類宣傳效果純粹沒根據。
想趕緊把自己的產品線拓寬,這行,可要是違反了相關法律,搞虛假宣傳,把沒啥功效的東西使勁誇大,那就是對消費者不負責任。
果然,產品轉型不太順利,化妝品類的銷售額利潤空間還不斷降低,使得華熙集團的盈利也跟著逐漸下降。
不過社會上針對玻尿酸越來越多的爭議聲,卻讓華熙生物生存的根基受到了動搖。
因為華熙生物在生產玻尿酸方面有了突破,這使得玻尿酸以一種「平民化」的樣子,到了每一個追求美的人的手裏。
不過由於玻尿酸在醫美行業被過度運用,它帶來的不良影響也漸漸變大了,這使得不少愛美的人對玻尿酸越來越反感。
不光是註射後臉變得僵硬這事兒,「玻尿酸會致癌」的這種謠言也在一些人中間傳來傳去。明明都清楚是假的,可還是讓人禁不住瞎琢磨。
同時呢,因為玻尿酸給公司帶來的盈利和占有的市場太大了,所以華熙生物要想拓展業務領域那是相當困難的。
其實在 2015 年那會,趙燕就瞅上了在醫美市場跟玻尿酸一樣超級火爆的產品「肉毒素」。然後她就和南韓的 Medytox 簽了合資協定。
然而趙燕還沒把市場開拓出來呢,合作就突然終止了,她辛辛苦苦籌劃了 7 年的「肉毒素」,徹底沒戲了,這對她來說絕對是沈重的一擊。
隨著玻尿酸產業穩定下來,她於 2022 年開始打算把膠原蛋白當作自己的下一個戰略安排。就在同一年 4 月,華熙生物收購了北京益爾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51%的股權。
但得承認這麽個事兒,不管是研發能力這塊,還是市場行銷這塊,國內的產品老是比國際市場慢一拍。
要是想在市場裏搶得先機,就得竭力去找那些外資還沒占住的市場。對於華熙集團的帶頭人趙燕來說,未來的路還長著呢。
結尾
寫完這個人,我仿佛瞧見了一位傳奇女子的一輩子。不單單是因為幾百億的身家,還有她好像很少失敗的傳奇過往,而是她對自己有著清楚的認識。
咱們對一個女人一輩子最大的誇贊,好像不知不覺就只剩「她婚姻幸福」了,好像女人就該待在家庭那小塊地方。確實每個人都有自己想要的生活,不少人的人生追求就是能有個美滿的家。
不過呢,只要一個女人去經商、從政、在外面出頭露面,就得被各種各樣的目光打量。就拿趙燕來說,對她的評價不是說「成功」,而是「這女的厲害,跟男的似的」。
沒錯,就說女人的「成功」吧,哪怕像趙燕都已經做到那種程度了,也只能被說「厲害」,仿佛這就是個特殊例子,好像真正在社會上能成功的,就只有男人。
當下特別火的一個話題就是伊能靜的感情狀況,不過在有關她的話題裏,真正讓我記得最牢的一句話,是她如今的婆婆,也就是秦昊的母親跟她說的:「女人這一輩子最成功的,並非是嫁給了誰,而是變成她自己。」
如今平權意識越來越開放,除了那些拿這當利益的居心不良之人,實際上更多的人只是盼著能被同等對待。不是女人非得在家,女人主外的家庭也算是一種幸福。
希望下回再寫到普世價值裏的「成功女性」時,別再只是「她特別厲害,跟個男人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