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一句話
養出「沒主見」的孩子
在一家烘焙店買個麵包。排在我前面的是一位母親,她扭頭問女兒「給你買個蛋糕吧,要吃哪個?」
孩子8、9來歲的樣子,正坐在桌子旁等媽媽。
聽到媽媽問,女兒開心地指著巧克力蛋糕說:要這個。
媽媽皺了皺眉:巧克力太甜了,牛奶的怎麽樣?
孩子爭取了一下:不,我要巧克力的。
媽媽有些著急:這個不好,吃多了牙齒會壞掉,買這個牛奶的吧。
女兒委屈地低下了頭:可我喜歡巧克力的。
媽媽明顯有些不耐煩了:不行,跟你說了,巧克力吃多了不健康。
孩子不再堅持了,只好說:隨便吧。
媽媽邊買單,邊笑著和服務員說:這麽大的孩子了,也沒啥主見,什麽事都要我操心。
在一旁的我,只聽到了媽媽的一聲聲「不行」「不好」。
孩子是真的沒主見嗎?
如果每次在她表達意見的時候,得到的都是同樣的否定,慢慢地,她從「很想說」變成了「不想說」,從「有主見」變成了「沒主見」。
孩子隱藏了真實的自己,不再發出自己的聲音。
沒主見的孩子
從父母的否定開始
很多父母經常會在「對與錯」的問題上雙標,自己是對的,孩子是錯的,只相信自己的斷和決定,卻對孩子的想法不屑一顧。
當孩子提出他們的想法時,我們總是會皺著眉頭,對他們說:不行,不好。
說到底,是孩子沒有一個可以自己做主,做錯了也沒關系的包容環境。
時間長了,無論是在感情上,還是在行為上,得不到父母支持的孩子,開始隱藏起自己最真的一面,產生了深深的無力感,認為自己不被愛了。
他們由此失去了「自由」。
TED有一個很著名的演講【教育如何讓孩子成為自己】,教育家李崇建說:我常常看到孩子在面臨選擇的時候會說:我不知道我自己要選擇什麽。
來源:TEDNews 微博
他還舉了個例子。
媽媽問孩子,中午想吃什麽?
孩子說:隨便,不知道。
媽媽說:不要說不知道,說吧,說了媽媽就帶你去吃。
孩子有些不敢相信:真的行嗎?什麽都可以?
媽媽點點頭:恩,真的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