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五下班路過學校門口,看到了難以置信的一幕:
「媽媽,你別總是騎電動車接我啊,班裏的同學都是汽車接送」
「兒子,騎電動車更方便一些,也不用擔心堵車,多好啊」
「媽媽,那你下次別來接我了,坐電動車太丟人了,同學都嘲笑我」
聽到這對母子對話的時候,真的驚呆了!被媽媽接送上下學是一件多麽幸福的事情,怎麽還會在意使用什麽交通工具呢?
可偏偏,這是真實發生的事情,而且這並非個例。
騎電動車接娃,真的丟人嗎?
想認真地告訴所有父母: 電動車,只是生活中一個常見的交通工具而已。用它接送孩子,一點都不丟人。
孩子之所以會有這樣的心理,說到底還是虛榮心和攀比心作怪,父母有必要好好教育一番,要不然日後很可能會養「歪」。
作為父母, 得要明白一個道理: 孩子的世界純真,但同時也特別復雜。
他們的三觀還沒有完全形成,可能會跟身邊的同學比較,從而產生一些不必要的心理負擔。
覺得騎電動車接送有些丟人,這種想法確實有些不好,但好在孩子年幼,他們的心智發育還不算成熟,父母只需要扮演好引導的角色,還有改正空間。
要告訴孩子: 真正的價值,不在於外在的展示,而在於內心的充實。
電動車看起來確實不如汽車華貴,但那又怎樣呢?電動車承載的是父母滿滿的愛意和陪伴,這是任何豪華汽車都無法比擬的。
這個社會,每個人的家庭情況都不一樣,有人家庭富裕,自然就有人家庭一般,坦然接受自己的家庭和父母,才是最重要的。
教會孩子正確的三觀,才是父母的首要責任
想把這句話分享給所有的父母,希望大家閑暇時能告訴孩子:
「真正的價值,不在於你擁有什麽,而在於你如何看待所有用的。」
從小就要教會孩子,無論家庭條件如何,都要珍惜眼前擁有的一切,感恩父母的付出。
要知道,父母都很愛自己的孩子,都想竭盡所能給他們更好的生活。單單是這份不求報酬的愛意,就是最好的禮物。
任何時候,都不要跟他人攀比,更不要炫耀,做個知足常樂的人。余生很長,如果陷入攀比和炫耀的怪圈,那往後的日子都很難擁有幸福。
與其羨慕別人,倒不如自己學會努力和奮鬥。
要讓孩子明白: 成功和幸福,不是靠所謂的物質堆砌出來的,而是透過自己的努力爭取來的。
養娃路上, 父母要做好這些事情:
第一件:以身作則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他們模仿的物件。
生活中,要用自己的行動,向孩子展示什麽是正確的價值觀。
騎電動車接娃時,可以和他們分享一些環保理念,讓孩子知道:騎電動車接送,是在為環保做貢獻,人人有責。
日常生活中,要讓孩子一起參與到家務中,只有真正勞動之後,才能學會珍惜勞動成果,知道父母的不容易。
第二件:參與社會實踐
不要把孩子保護得太好,要將他們「推」出去,多去參加社會實踐。
在實踐的過程中,孩子不僅可以學習到很多知識,而且還能得到成長。
如果有機會參加誌願者活動的話,孩子就知道這個世界上有太多需要幫助的人,而自己有父母電動車接送,要比很多人都幸福。
在活動中,孩子也能慢慢學會關愛他人,慢慢學會同理心,自然也就能學會理解別人,改掉之前的攀比和虛榮心理。
第三件:正確看待物質
不可否認,生活中物質確實很重要,但它並非生活的全部。
怎麽樣才能讓孩子學會正確看待物質呢?很簡單,邀請他一起參與到家庭預算中,讓他知道家庭的經濟狀況。
很多孩子之所以會覺得電動車丟人,是因為他們對家庭條件壓根不了解,這才有了汽車就是家庭的標配的錯覺。
作為家庭的一員,和孩子一起制定消費計劃很有必要。只有這樣,才能讓他養成合理消費和理性消費的習慣,知道物質只是生活的一部份而已。
寫在最後: 一直覺得,騎電動車接娃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孩子可以靠在父母的後背,進一步拉進親子關系。而且,也能趁著接送的過程,跟孩子聊一些在學校發生的趣事,不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