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體育

打籃球為什麽很少人會用後撤步?

2020-03-13體育

我們把後撤步分為三種,一種是偶爾使用一下後撤步,命中率時準時不準

一種是偶爾用一下後撤步,但是命中率奇高

還有一種是大量使用後撤步把後撤步作為常規進攻手段

然後我們把球員進行對號入座,我們會發現,第一種球員是最多的,第二種和第三種稀少

然後再進行比對,第二種和第三種球員中30歲以上和身體素質不那麽勁爆居多

也就是說,後撤步高手中歲數大,身體素質不咋地的比例奇高

是不是有點反直覺?

這一點完全違背了大家所認為的身體素質碾壓談籃球先談身體素質這一理論

開啟知乎籃球板塊,看的最多的就是打的好的球員肯定身體素質比別人好

然而公認作為籃球技術裏面最難的後撤步居然是身體素質下降的球員比例奇高

所以除了身體靜態素質之外還存在一個東西

就像海王星冥王星的發現,不是我們直接觀測出來的而是推算出來的一樣

如果這個東西我們叫做球商或者別的一種名字,我們會發現問題雖然得到了解釋,但是這個解釋跟牛頓的雷射劍地下室火龍一樣,還是從結果倒推

也就說,打的好的,肯定是有原因,反正是找一個原因就行了

至於這個原因對應的是什麽,誰管他

那籃球始終是一門玄學

我假設存在一個身體使用率

比如,一個身體素質看上去很好的人,如果使用錯誤的發力模式,他即使是自己使足勁了可能真正發出的力量是小於一個身體素質看上去不好但是正確發力的人

比如張偉麗如果對打一個身高185肌肉塊看上去很大的男的,如果這個男的沒有經過專業訓練幾乎是完敗於張偉麗

因為張偉麗的陪練不會是身高一米五的小姑娘,都是180以上的壯漢,而且還都是練過的

比如搏擊,如果發力不對,你感覺自己使出了全力,但是實際上打到對方身體上,對方承受的力量是很低的,遠遠低於你的發力

街頭混混對戰搏擊高手,肯定會被虐殺

因為街頭混混發力模式沒有經過專業訓練,所以每次出拳都是發的他感覺的全力,但是打到搏擊高手身上,力量是很低的根本就造不成傷害,而搏擊高手出拳模式對,在不需要發足全力的情況下就足以對街頭混混造成極大傷害

當然,這只是一種極端情況,我們再混合一下

大肌肉街頭混混對戰小肌肉街頭混混,在雙方都不會發力模式的情況下,大肌肉獲勝

大肌肉搏擊高手對小肌肉搏擊高手,在雙方都會發力模式的情況下,大肌肉獲勝

然而對於普通人來說,他們只看到了大肌肉獲勝,歸納到了大肌肉這個點,而發力模式只表現在特殊情況下,出現的次數偏少,所以很多人就會自動過濾掉這些反常數據

然而,只有抓住出現稀少的反常數據才能揭示真相

所以我提出一個身體使用率,即在同樣的身體素質背景下,誰更會使用發力模式,誰表現出的力量越高,誰的身體身體使用率越高

發力模式,不是單獨某塊肌肉很大就是能解決的,而是任何一個細小的動作都是全身的肌肉同時參與

比如投籃,大多數人覺得跳投是腿只管跳,到了半空中胳膊再發力扔球

我的發力模式意思是腿發力,腰和胳膊進行傳導,到了手腕,手腕只需要修正方向角度,在這個過程中不是腿幹腿的活胳膊幹胳膊的活而是從一開始腿到最後手腕是處在一個鏈條裏面,每一部份發力是需要和上一部份進行對接,所以在我的發力模式裏面不存在投籃力量不夠這一說,因為每個投籃都是全身肌肉在同時發力,相當於投籃的力量被分散在每塊肌肉上,每塊肌肉所承擔的發力是很小的

所以像很多籃球高手可以做到已經打了一整場了還能最後投進絕殺,而某些球員動不動就累了,因為累了所以投不進,因為投不進所以傳球

後撤步實際上是一個變相後仰跳投,只是在後仰跳投前加了一個向後跳的運球而已

如果使用正常的發力模式,肯定是極難做到的

但是我所說的整體發力模式卻是可以輕松做到

而且對於整體發力模式來說,他需要的是每塊肌肉之間發力的配合而不是單獨某塊肌肉很強壯

所以健美身材對於籃球投籃來說沒什麽大用

相反,如果某塊肌肉過大,在身體分攤發力的時候更容易出現一整個鏈條因為某塊肌肉發力過大導致力量鏈條傳匯出現了問題最後投籃不準

所以我們現在再回想一下那些命中率高的球員的身材比例,和如同健美身材比例的球員的投籃命中率

所以很多球員在受過大傷之後,靜態身體素質大為下降的情況下采用全身發力模式,繼續煥發第二春,因為全身發力模式對身體素質要求不高只是對個人對自己技術打磨要求高,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很多巨星一采訪就強調訓練,這部份只有透過個人技術訓練才能提高

所以我的結論是,約基奇唐西奇柯瑞湯普森才是未來籃球發展的方向,籃球將像足球一樣,普通人的身材也可以出現在最高水平賽場,而不是所謂只有如健美身材才能活下去

最後回到問題上,為什麽見不到有人用後撤步

因為後撤步對個人技術要求高,需要大量個人技術訓練才能完成

而野球場自然不必說,有幾個人會花費一下午時間去一個人練球?

而職業隊其實更艹蛋,因為訓練計劃都是教練做的,教練有幾個會允許球員做後撤步,甚至連胯下背後都不讓做

而沒有大量時間打磨,必然做出來也只是耍帥玩花

於是就陷入惡性迴圈

到了高強度對抗,後仰跳投就像天才那1%的天分,只有做到後仰跳投進幾個,傳切體系才能繼續運轉

如果沒有這1%,那對方就會不斷給傳切體系施加壓力,導致最後戰術根本打不出來

比如中國男籃的比賽戰術體系壓根沒有

我覺得毛病根本就不在平時戰術磨合太少上,換個弱旅馬上中國男籃能給對方上各種戰術課程

中國男籃過於強調戰術,當遇到關鍵時刻,沒有人能對對方施加懲罰,還是死跑戰術,對方只需要阻塞空間就可以完成防守任務

在CBA,完成懲罰任務的是外援,中國球員因為球隊成績沒機會進行打磨

丁彥雨航的出現告訴我們中國人如果給機會照樣可以練出來

然而,改變不了的是中國籃球急功近利的心態

從小就被灌輸必須要贏,不擇手段也要贏

所以一場一場都在憑努力拼搶去贏球,最後形成路徑依賴

中國男籃的失敗只是整個中國教練體系籃球理論體系失敗的縮影

寫的太亂,因為想說的話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