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上,一子就是一目。說一子等於兩目的,是將兩種計算方法混合在一起了。
我下面來舉一個簡單的例子。
A和B玩搶蘋果的遊戲(最終必定兩人瓜分所有的蘋果),一共有10個蘋果,最終A搶到了6個,而B搶到了4個。
A說:我6個,B 4個,所以我贏了B 兩個
B說:只要我再多搶到一個我們就平了,所以A只贏了我一個。
那麽請問誰說得對?
可以說,雙方的說法都有道理。這時候A就是用的點目法,B就是用的數子法,所以你會發現點目法得到的數值將會是數子法的兩倍,所以很多人所認為的「一子兩目」就是這樣來的。
但是,實際上一子就是一目,它們看起來不一樣,只是因為計算方法不同罷了。一個是雙方的絕對數值比較,一個是與雙方的平均值進行比較。畢竟一個蘋果還是等於一個蘋果的是不?
比如依然是A和B兩人搶蘋果,這時一共有361個。但是A的初始位置比較好,所以為了公平起見,需要A比B多7.5個才算A贏——這時的7.5個就是貼目;或者我們也可以說,A需要比兩人的平均值180.5要多 3\frac{3}{4} 個才算贏——這時的 3\frac{3}{4} 個就是貼子。
那麽,數子法和點目法是否等價呢?我在之前的一個回答中,曾用嚴格的數學推導來證明,在絕大多數情況下(雙方落子數一樣時),數子法和點目法的勝負結果是完全一致的(可能不一致的情況包括:黑棋打劫收後、黑棋單官收後並且存在有眼雙活,這都是小機率事件了)
那麽為什麽會有數子和點目兩種方法呢?並且對於中國高手來說,最終判斷勝負是用數子法,但是為什麽棋局對局中要用點目法判斷形勢呢?
這是因為,數子法有一個很重要的假設:對局雙方占滿了全場361個交叉點。顯然,只有在終局時才能達成這個目標,但是在對局過程中的形勢判斷很明顯又是很重要的。而當雙方落子數目相同時,數子法和點目法就是等價的,所以只需要去點出雙方的目數,就可以判斷形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