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1-09體育 看到題目,答主的第一反應就是—— 1984年至1988年 ,第1屆到第3屆 中日圍棋擂台賽 ,中國隊的 聶衛平九段 ,連續三次在中國已經被逼入絕境的情況下,憑借一己之力幫助中國隊實作絕地大翻盤。 中國隊也由此取得了中日圍棋擂台賽開始舉辦後,頭三屆的 三連勝 。 這是聶衛平九段在職業生涯中的最高成就,他也因此在1988年被授予 「棋聖」 稱號,是當代中國唯一的棋聖。 之所以要說這一項,也因為中日擂台賽的勝利,在當時,一定程度上具有政治意義。 聶衛平也因此成為家喻戶曉的「民族英雄」,同時全國上下掀起「圍棋熱」。 80年代的中國,在社會上造成的影響遠遠超出了運動本身的競技體育計畫,除了女排,就是圍棋。其中聶衛平的三次絕地大翻盤,是主要原因。 (上圖為第一屆中日擂台賽中,正在比賽的聶衛平) (上圖為第一屆中日擂台賽最終局結束後,中方主將聶衛平,與日本主將,終身名譽棋聖藤澤秀行握手) 下面我將詳細介紹一下當時的背景與其中的過程。 由於歷史原因,在新中國剛建國時,中國作為圍棋的發源國,圍棋水平卻遠遠不如日本。 二戰之後中日之間互相謀求開啟雙邊關系,各自默契的利用圍棋代表團的「民間互訪」作為改善關系的途徑。因此從60年代初期開始,中日輪流派團互訪,舉辦「中日圍棋友誼賽」。 由於雙方實力上的巨大差距, 1960年 的第一屆比賽以中方 2勝1和26負 1封盤結束。 因為是外交意義的友誼賽,這種勝負非常不好看,於是第二年,日本派出了二流職業棋手和業余棋手的混合陣容,降低自身水平以屈就中國。 1961年 的第二屆比賽,以中方 5勝1和34負 結束。5勝裏有4盤為中國頂尖棋手對日本業余棋手的勝利,而負局裏,有日本女棋手,老太太伊藤友惠對中國所有頂尖棋手的8連勝串燒。 62年到66年 ,中國繼續在日本特意相讓的情況下遭到壓制。 66年以後因為特殊原因,這種互訪活動暫時中止,直到1973年重新恢復。 1973年 中國隊 14勝2和40負 繼續遭到壓制,但年輕棋手聶衛平漸漸成長了起來。 1974年 中國隊 30勝2和24負 首次獲勝,聶衛平戰勝日本宮本直毅九段。 1975到1976年 ,雙方戰況焦灼。日方看到中國實力漸漸崛起,遂加強了自身陣容。聶衛平先後戰勝了高川秀格,藤澤秀行,石田芳夫等日本超一流九段。 此時中日已經恢復邦交正常化,圍棋交流的政治外交意義稍有減弱,雙方開始加強對抗。 此後直到1982年,中國隊連續取勝,聶衛平開始成長為中國的旗幟型棋手,實力漸漸增長為足以和任何日本超一流九段一較長短,令日本人刮目相看。 1983年到1984年 ,日本隊鄭重的派出了最強陣容,開始嚴肅的和中國人一爭長短。而中國隊先後以 25:31 , 22:33 落敗。 到1984年,日本雖然實作了反撲,卻正式開始將中國作為堪與自身匹敵的對手來對待。 有著25年歷史的「中日圍棋友誼賽」正式變成「中日圍棋擂台賽」。 賽制也進行了較大振幅的改革,從多人多輪的混戰計總分,變成了每方出八名棋手,一對一進行單淘汰的擂台賽制。 1984年第一屆擂台賽 ,從第七局開始,日本超一流九段 小林光一 ,連勝中國江鑄久,邵震央,錢宇平,曹大元,劉小光,馬曉春等六名頂尖棋手,直逼中國隊主將聶衛平城下。 此時,日本隊猶有 小林光一,加藤正夫,藤澤秀行 等三名超一流九段。其中主將藤澤秀行是 日本終身名譽棋聖 。 1對3。 聶衛平三連勝終結比賽。 1986年第二屆擂台賽 ,從第六局開始,日本九段 小林覺 ,連勝中國隊錢宇平,邵震央,曹大元,江鑄久,劉小光等五人,直逼中國隊副將馬曉春帳下。 此時日本隊尚有6人, 2對6 。 漸漸成長起來的年輕棋手馬曉春,不負眾望地擋住了小林覺,遏制了日本隊的連勝勢頭。 但他轉眼間又輸給了片岡聰。 此時的形勢,中國隊只剩下主將聶衛平。而日本隊還有 片岡聰,山城宏,酒井猛 等三位一流九段,以及作為主副將的 大竹英雄,武宮正樹 等兩位超一流九段。 1對5。 聶衛平五連勝終結比賽。 1987年第三屆比賽 ,中國隊其他棋手,尤其是馬曉春發揮的作用逐漸增大,日本這次沒能將中國逼入聶衛平以一對多的絕境。 最終第十七局時,擂台上只剩下主將 聶衛平胡加藤正夫的一對一 。 聶衛平獲勝終結比賽。 九連勝,如果算上1988年第四屆比賽的二連勝,聶衛平在中日擂台賽頭四屆中合計11連勝。但第四屆的比賽中,聶衛平最終又陷入了一對五的絕境。 這次只串燒了兩個。 日本首次獲勝。 由此一直到1996年,中日擂台賽一共舉辦了11屆。 日本在第8屆時4:4追平了中國。 但中國圍棋越來越強,而日本圍棋在諸多超一流九段漸漸老去後後繼乏人,雙方實力消長明顯。 中國從第9屆到第11屆再次三連勝。 同時,1988年以後圍棋界進入世界棋戰時代,南韓圍棋也開始崛起。1995年以後,南韓李昌鎬九段開始統治世界棋壇。 中日擂台賽的政治外交意義已經幾乎完全褪色,競技上也不再能代表世界最高水平,由此結束了歷史舞台。 從圍棋發展史的角度來說,中日友誼賽到中日擂台賽的歷史,也是中國圍棋從遠遠落後於日本,到迎頭趕上,再到最終反超的歷史過程。 其中頭三屆中日擂台賽上聶衛平的神勇表現,雖然從今天來看,還不能稱為中國真正超越日本的標誌,但的確是重要的歷史事件,稱為中國圍棋真正崛起的標誌,應不為過。 同時,聶衛平在中日擂台賽上的表現,掀起了全民的「圍棋熱潮」。 首屆擂台賽中國獲勝後,大量群眾在tian‘an門廣場徹夜狂歡,清華北大學生上街散(you)步(xing)慶祝。 正是這種影響力,造就了一大批圍棋棋迷。他們中的佼佼者,二十年後成為了政商文化等各界精英,大力推動了中國圍棋的繼續發展。 他們很多人限於歷史條件,並沒有成為圍棋高手,但卻讓自己的子女從幼年時代開始接觸圍棋。 包括答主。 這一批子女長大後,他們中的佼佼者成為了中國圍棋真正執世界棋壇牛耳的一代。 就在當下。 從聶衛平個人來說,第一屆到第三屆的九連勝,有六局是戰勝的日本超一流九段。而當時以聶衛平的實力來說,還做不到對日本超一流九段的壓制。也就是說,聶衛平面對任何一位日本超一流九段,都是五五開的好勝負。而以一敵多,境況之惡劣,可想而知。 聶衛平的連續獲勝,一方面是由於大環境的壓力,另一方面是出於自身超強的求勝欲望,「不能輸」的決心。 這種勝利和吳清源十番棋的將天下高手降格有所不同。 吳清源在十番棋時,其實力是明顯高過當時所有的日本超一流棋手的,所以能完成對所有對手的碾壓。 而聶衛平則是在面對和自己實力相當的棋手時,連續獲勝。 前者的勝利,是戰神的勝利。 後者的勝利,是勝負師的勝利。 ———————————————— 後註:本答已刊登於2014年12月29日的知乎日報,內容純系答主原創,侵權必究。 截至目前,除知乎官方以外,答主僅授權某微信公共號使用該文章。 另曾有一位知友聯系答主,希望將本文使用於他個人維護的非商用微信公共號,承諾在做好後會先經由答主過目再釋出,但至今尚未再聯系答主。
看到題目,答主的第一反應就是—— 1984年至1988年 ,第1屆到第3屆 中日圍棋擂台賽 ,中國隊的 聶衛平九段 ,連續三次在中國已經被逼入絕境的情況下,憑借一己之力幫助中國隊實作絕地大翻盤。 中國隊也由此取得了中日圍棋擂台賽開始舉辦後,頭三屆的 三連勝 。 這是聶衛平九段在職業生涯中的最高成就,他也因此在1988年被授予 「棋聖」 稱號,是當代中國唯一的棋聖。 之所以要說這一項,也因為中日擂台賽的勝利,在當時,一定程度上具有政治意義。 聶衛平也因此成為家喻戶曉的「民族英雄」,同時全國上下掀起「圍棋熱」。 80年代的中國,在社會上造成的影響遠遠超出了運動本身的競技體育計畫,除了女排,就是圍棋。其中聶衛平的三次絕地大翻盤,是主要原因。 (上圖為第一屆中日擂台賽中,正在比賽的聶衛平) (上圖為第一屆中日擂台賽最終局結束後,中方主將聶衛平,與日本主將,終身名譽棋聖藤澤秀行握手) 下面我將詳細介紹一下當時的背景與其中的過程。 由於歷史原因,在新中國剛建國時,中國作為圍棋的發源國,圍棋水平卻遠遠不如日本。 二戰之後中日之間互相謀求開啟雙邊關系,各自默契的利用圍棋代表團的「民間互訪」作為改善關系的途徑。因此從60年代初期開始,中日輪流派團互訪,舉辦「中日圍棋友誼賽」。 由於雙方實力上的巨大差距, 1960年 的第一屆比賽以中方 2勝1和26負 1封盤結束。 因為是外交意義的友誼賽,這種勝負非常不好看,於是第二年,日本派出了二流職業棋手和業余棋手的混合陣容,降低自身水平以屈就中國。 1961年 的第二屆比賽,以中方 5勝1和34負 結束。5勝裏有4盤為中國頂尖棋手對日本業余棋手的勝利,而負局裏,有日本女棋手,老太太伊藤友惠對中國所有頂尖棋手的8連勝串燒。 62年到66年 ,中國繼續在日本特意相讓的情況下遭到壓制。 66年以後因為特殊原因,這種互訪活動暫時中止,直到1973年重新恢復。 1973年 中國隊 14勝2和40負 繼續遭到壓制,但年輕棋手聶衛平漸漸成長了起來。 1974年 中國隊 30勝2和24負 首次獲勝,聶衛平戰勝日本宮本直毅九段。 1975到1976年 ,雙方戰況焦灼。日方看到中國實力漸漸崛起,遂加強了自身陣容。聶衛平先後戰勝了高川秀格,藤澤秀行,石田芳夫等日本超一流九段。 此時中日已經恢復邦交正常化,圍棋交流的政治外交意義稍有減弱,雙方開始加強對抗。 此後直到1982年,中國隊連續取勝,聶衛平開始成長為中國的旗幟型棋手,實力漸漸增長為足以和任何日本超一流九段一較長短,令日本人刮目相看。 1983年到1984年 ,日本隊鄭重的派出了最強陣容,開始嚴肅的和中國人一爭長短。而中國隊先後以 25:31 , 22:33 落敗。 到1984年,日本雖然實作了反撲,卻正式開始將中國作為堪與自身匹敵的對手來對待。 有著25年歷史的「中日圍棋友誼賽」正式變成「中日圍棋擂台賽」。 賽制也進行了較大振幅的改革,從多人多輪的混戰計總分,變成了每方出八名棋手,一對一進行單淘汰的擂台賽制。 1984年第一屆擂台賽 ,從第七局開始,日本超一流九段 小林光一 ,連勝中國江鑄久,邵震央,錢宇平,曹大元,劉小光,馬曉春等六名頂尖棋手,直逼中國隊主將聶衛平城下。 此時,日本隊猶有 小林光一,加藤正夫,藤澤秀行 等三名超一流九段。其中主將藤澤秀行是 日本終身名譽棋聖 。 1對3。 聶衛平三連勝終結比賽。 1986年第二屆擂台賽 ,從第六局開始,日本九段 小林覺 ,連勝中國隊錢宇平,邵震央,曹大元,江鑄久,劉小光等五人,直逼中國隊副將馬曉春帳下。 此時日本隊尚有6人, 2對6 。 漸漸成長起來的年輕棋手馬曉春,不負眾望地擋住了小林覺,遏制了日本隊的連勝勢頭。 但他轉眼間又輸給了片岡聰。 此時的形勢,中國隊只剩下主將聶衛平。而日本隊還有 片岡聰,山城宏,酒井猛 等三位一流九段,以及作為主副將的 大竹英雄,武宮正樹 等兩位超一流九段。 1對5。 聶衛平五連勝終結比賽。 1987年第三屆比賽 ,中國隊其他棋手,尤其是馬曉春發揮的作用逐漸增大,日本這次沒能將中國逼入聶衛平以一對多的絕境。 最終第十七局時,擂台上只剩下主將 聶衛平胡加藤正夫的一對一 。 聶衛平獲勝終結比賽。 九連勝,如果算上1988年第四屆比賽的二連勝,聶衛平在中日擂台賽頭四屆中合計11連勝。但第四屆的比賽中,聶衛平最終又陷入了一對五的絕境。 這次只串燒了兩個。 日本首次獲勝。 由此一直到1996年,中日擂台賽一共舉辦了11屆。 日本在第8屆時4:4追平了中國。 但中國圍棋越來越強,而日本圍棋在諸多超一流九段漸漸老去後後繼乏人,雙方實力消長明顯。 中國從第9屆到第11屆再次三連勝。 同時,1988年以後圍棋界進入世界棋戰時代,南韓圍棋也開始崛起。1995年以後,南韓李昌鎬九段開始統治世界棋壇。 中日擂台賽的政治外交意義已經幾乎完全褪色,競技上也不再能代表世界最高水平,由此結束了歷史舞台。 從圍棋發展史的角度來說,中日友誼賽到中日擂台賽的歷史,也是中國圍棋從遠遠落後於日本,到迎頭趕上,再到最終反超的歷史過程。 其中頭三屆中日擂台賽上聶衛平的神勇表現,雖然從今天來看,還不能稱為中國真正超越日本的標誌,但的確是重要的歷史事件,稱為中國圍棋真正崛起的標誌,應不為過。 同時,聶衛平在中日擂台賽上的表現,掀起了全民的「圍棋熱潮」。 首屆擂台賽中國獲勝後,大量群眾在tian‘an門廣場徹夜狂歡,清華北大學生上街散(you)步(xing)慶祝。 正是這種影響力,造就了一大批圍棋棋迷。他們中的佼佼者,二十年後成為了政商文化等各界精英,大力推動了中國圍棋的繼續發展。 他們很多人限於歷史條件,並沒有成為圍棋高手,但卻讓自己的子女從幼年時代開始接觸圍棋。 包括答主。 這一批子女長大後,他們中的佼佼者成為了中國圍棋真正執世界棋壇牛耳的一代。 就在當下。 從聶衛平個人來說,第一屆到第三屆的九連勝,有六局是戰勝的日本超一流九段。而當時以聶衛平的實力來說,還做不到對日本超一流九段的壓制。也就是說,聶衛平面對任何一位日本超一流九段,都是五五開的好勝負。而以一敵多,境況之惡劣,可想而知。 聶衛平的連續獲勝,一方面是由於大環境的壓力,另一方面是出於自身超強的求勝欲望,「不能輸」的決心。 這種勝利和吳清源十番棋的將天下高手降格有所不同。 吳清源在十番棋時,其實力是明顯高過當時所有的日本超一流棋手的,所以能完成對所有對手的碾壓。 而聶衛平則是在面對和自己實力相當的棋手時,連續獲勝。 前者的勝利,是戰神的勝利。 後者的勝利,是勝負師的勝利。 ———————————————— 後註:本答已刊登於2014年12月29日的知乎日報,內容純系答主原創,侵權必究。 截至目前,除知乎官方以外,答主僅授權某微信公共號使用該文章。 另曾有一位知友聯系答主,希望將本文使用於他個人維護的非商用微信公共號,承諾在做好後會先經由答主過目再釋出,但至今尚未再聯系答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