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社會

加大力度!國新辦新年首場釋出會再次強調區域戰略,「兩重」投資成重要抓手

2025-01-07社會

本報(chinatimes.net.cn)記者劉詩萌 北京報道

2025年,區域戰略迎來加力落實之年。

1月3日,【華夏時報】記者從國新辦獲悉,在「中國經濟高品質發展成效」系列新聞釋出會上,國家發展改革委副秘書長肖渭明表示,黨的二十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赴地方考察,先後主持召開了9場區域協調發展的座談會,作出了一系列的重要指示批示。2025年發改委將加大區域戰略實施力度,促進區域間聯動融合發展,確保各項任務落地見效。

這也是繼去年12月底的中央政治局會議、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著重提及了區域經濟後,主管部委發改委對2025年加力實施區域戰略的再次強調。對於重點領域,發改委提到了加快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高校、醫院、央企計畫在雄安新區落地;繼續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加快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推進深圳綜合改革試點;深入推進長三角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跨區域協同,加快上海「五個中心」建設;堅定不移推進長江大保護,圍繞城市生活汙水管網等重點領域開展攻堅行動和制定實施全面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的政策措施。

加大實施力度

過去不到1個月的時間裏,連續兩次高層會議罕見地對於區域戰略的表述有所強調。

2024年12月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分析研究2025年經濟工作。其中提出,要加大區域戰略實施力度,增強區域發展活力。除了2021年年底的政治局會議曾提及有效推進區域重大戰略和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外,過去幾年這一會議均未對區域戰略作出具體表述。

而在2024年12月11日至12日舉行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相關表述更是明顯增多。與往年城鄉、區域政策寫在一條裏不同,今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中,將「促進城鄉融合發展」和「加大區域戰略實施力度」分成了兩條進行表述。在涉及區域政策的部份,提到要發揮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區域重大戰略、主體功能區戰略的疊加效應,積極培育新的增長極。提升經濟發展優勢區域的創新能力和放射線帶動作用。支持經濟大省挑大梁,鼓勵其他地區因地制宜、各展所長。深化東、中、西、東北地區產業協作,大力發展海洋經濟和灣區經濟。

其中對於「培育新的增長極」,中國國土經濟學會理事長、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研究員肖金成此前在公開演講中提出,增長極是一個點,大到一個城市,小到一個產業園區,面積不能很大,如深圳、浦東、雄安等新區。有些增長極要舉全國之力去培育,有些要舉全省之力去培育,有些要舉全市之力去培育,如果面積很大、數量很多,其效果可想而知。

此次發改委釋出會,也秉承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再次對區域戰略予以強調。除了上述表述外,肖渭明還介紹,2024年京津冀、粵港澳大灣區、長三角三大動力引擎占全國經濟增量的比重保持在40%以上。北京技術交易規模連續多年穩居全國首位。「深圳—香港—廣州科技集群」連續5年位居全球創新指數第二。今年,要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創新,促進區域間聯動融合發展,支持經濟大省挑大梁,繼續推進京津冀、粵港澳大灣區、長三角發揮示範引領作用。

「兩重」政策支持

同時,推動區域協調發展也是加強國家重大戰略實施的重點之一,也就是屬於「兩重」投資的支持範圍。包括長江大保護、城市生活汙水管網等等,在2024年都獲得了「兩重」建設的重點支持。而到了2025年,「兩重」建設也將繼續成為地方謀計畫、爭資金的重點方向。

12月中旬中央財辦有關負責同誌解讀2024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時在「兩重」方面提到,「硬投資」聚焦新質生產力發展、城鄉融合發展、區域協調發展、人口高品質發展,進一步增加安排超長期特別國債,最佳化資金投向,加快推進重大戰略實施和重點領域安全能力建設。

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趙辰昕回答記者提問中表示,發行超長期特別國債支持「兩重」建設,主要是聚焦辦好強國建設和民族復興行程中的大事難事,保障好國家重大戰略實施和重點領域安全能力建設。截至目前,2024年7000億元超長期特別國債支持的計畫已基本全部開工、完成投資超過1.2萬億元,2025年約1000億元計畫清單也已提前下達。2025年增加超長期特別國債發行規模,拓展「兩重」建設支持範圍,進一步提高國債資金對計畫的支持比例。

中誠信國際研究院執行院長袁海霞此前在公開會議上向包括【華夏時報】記者在內的媒體表示,盡管當前中國宏觀效率逐步走低,傳統基建計畫趨於飽和,但廣義基建仍有較大空間,經濟轉型開發中的重點領域仍需加大支持,可圍繞「兩新」「兩重」等繼續推進,為推動經濟增長、實作中國式現代化提供重要保障。從廣義赤字來看,促內需將是2025年經濟工作的重中之重,可繼續安排超長期特別國債支持「兩新」「兩重」,額度可安排1萬億元以上,或能拉動GDP增長約0.5—1個百分點。

責任編輯:徐蕓茜 主編:公培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