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社會

「融」出「新」力量,丹竈羅行這樣幹!

2024-10-01社會

9月29日,丹竈「墟遊記2024·羅行藝術墟」「墟憾」開墟。八方遊客慕名湧向丹竈羅行墟。

「歡迎來趁墟!」羅行社群的新市民誌願者,身穿統一標識的誌願者服裝,在活動的各個站點各司其責。他們面帶笑容,為市民遊客提供活動咨詢、路線指引、秩序維護等誌願服務,忙碌且快樂。

「羅行是我的第二故鄉!」不管是紮根幾十年,還是落戶兩三年的新市民誌願者都洋溢著自豪的神色,他們紛紛表示,家門口舉辦藝術盛事,一定要盡好地主之誼,讓遊客賓至如歸。

「墟遊記2024羅行藝術墟」的部份羅行社群新市民誌願者合影。

以心連「新」:從他鄉變故鄉

被新市民稱呼為「家」的羅行社群,到底有何魅力?

「落戶羅行社群的新市民都有著相同的感受,在這裏能很快找到家的感覺。」郭偉明,湛江人,紮根羅行社群近30年,現為社群新市民委員,親身見證並參與了羅行社群努力為新市民打造第二家鄉的「奮鬥」歷程。

他介紹,在羅行社群,流動人口與戶籍人口占比達2:1,成為社群常住人口的「中堅力量」。面對日益壯大的新市民群體,社群早早認識到,該群體不僅是城市發展的生力軍,也是構建和諧社群、推動社會治理創新的重要力量。為更好地服務新市民,促進社群融合與多元共治,羅行社群以「113」工作法,大力推動新市民以社群為家,積極參與社群治理,形成共治共融的社群治理新格局。

羅行社群新市民活動中心。

「這是2018年,我們羅行社群率先在全鎮建立的第一個新市民活動中心。」在一棟700平方米的三層建築前,郭偉明自豪地介紹。

此心安處是吾鄉。「1個中心」築起了新市民心中的「家」。這裏成為了社群新市民的議事廳、活動聚集地。郭偉明等6名新市民委員定期在這裏組織召開會議,及時收集新市民反映的意見建議傳達至社群;舉辦豐富多彩的文體文化活動;開展「走新」又「走心」的新市民服務,不斷增強新市民的尊嚴感、認同感、歸屬感和幸福感,推動著新市民從「流入」向「融入」轉變。

羅行社群新市民誌願者對羅行墟綠化美化進行管護。

冷漠則旁觀,關心必參與。真正的融入從凝心聚力開始。在羅行社群黨委的指導下,郭偉明發動20名新市民骨幹組建起新市民誌願服務隊。「1支隊伍」凝聚誌願力量,示範帶動更多的新市民積極投身社群治理、誌願服務、文化傳承等活動,推動著新市民從「旁觀者」向「參與者」轉變。社群治理者、誌願服務者、文化傳承者3大角色的塑造,不斷提升新市民作為社群「主人翁」的自我價值感,激發著新市民對社群的熱愛。

現在,羅行社群已經形成了「1+6+20+N」的「金字塔」式新市民隊伍架構。透過「安心、關心、愛心」的「走心」模式,以心連「新」,羅行社群在新市民心中成功實作「從他鄉到故鄉」的轉變。

蓬勃「新」力量:反哺社群,家園共建

從他鄉變故鄉,從居住地變家園,發自內心的認同感和歸屬感,使羅行社群新市民以主人翁的姿態,激發出蓬勃「新」力量。

據統計,羅行社群的傳統老街區,居住的新市民占了6成。而這裏的街道幹凈整潔。「自己的家園自己建、自己管、自己美。」來自湖南的新市民王姨說出自己的看法。

郭偉明(左一)與新市民誌願者一起開展環境清理,迎接羅行藝術墟開墟。

為籌備羅行藝術墟,社群新市民積極參與羅行墟的環境衛生清理,綠化美化等誌願工作;為護航羅行藝術墟,羅行社群招募誌願者,新市民誌願者占了近「半壁江山」,力求向遊客展示最幹凈整潔,最具鄉村韻味和人情味的家園面貌。

他們與藝術家們一起開展社群營造,將一個坍塌的居民房屋改造成氛圍感滿滿的社群花園,花園深處藏著小酒館,成為花香與酒香交融的花園秘境;他們參與藝術家們的在地創作,在羅行墟的小公園,與藝術家張利華一起創作藝術展覽作品【詞語森林】,郁郁蔥蔥的樹蔭下錯落有致地掛著形狀各異的鏤空編織藝術品,不禁催人駐足聆聽生長與時間的對話,感受自然生長的形態。

從羅行藝術墟的一扇窗,我們看到了新市民積極參與社群治理、誌願服務的精神風貌。

羅行社群新市民積極參與羅行藝術墟誌願服務。

而在日常,羅行社群新市民自發組成誌願服務小組,參與環境衛生整治和維護監管;新市民誌願服務隊每月恒常開展誌願服務,出資出力打造「築福菜園」,將收成的蔬菜瓜果贈予需關愛的群體,營造互助友愛的和諧氛圍;出租屋巡查、電動車管理、登革熱防控、政策法規宣傳等社群治理工作,都能看到新市民的身影。

新市民龍梅(中)參與【「竹-鎧甲」竹編裝置現代舞巡遊】的排練。

在參與文化傳承上,新市民舞蹈隊攜手社群舞蹈隊,積極與彭宇當代舞團開展交流學習,共同演繹羅行竹編文化與當代舞相結合的舞蹈節目。來自四川的新市民龍梅,近一個月都在密鑼緊鼓地排練。她們的節目【「竹-鎧甲」竹編裝置現代舞巡遊】在羅行藝術墟活動上成功亮相演出。「希望透過我們的努力,將羅行的竹編文化以現代舞的形式演繹出來,傳播出去。」龍梅充滿期待地表示。

在羅行社群,越來越多的新市民正像龍梅一樣,與社群居民共同成為社群治理的合夥人、誌願服務的同路人、文化傳承的一家人,聚成一條心,擰成一股繩、匯成一股勁,共同打造「有溫度」的羅行,讓社群更有「家」的味道。

文/圖 南海融媒記者 陳誌華

通訊員 黃淑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