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聞客戶端 記者 俞倩瑋 通訊員 戴文琪 孟翎雲
老何的名字很清秀——何文君,但長相卻透著一股威嚴,有一雙細長的丹鳳眼,身材魁梧挺拔,氣場十足。
四季青派出所社群民警何文君 俞倩瑋/攝
面對居民的時候,他的臉部表情一下就柔和了,微笑耐心作答各種問題。
出警到達快、社情民意掌控力強……因此人送外號「四季何」。
「四季」這一誇贊,不僅說他是四季青派出所盡心盡職的社群民警,更重要的是,老何給自己定下一條「鐵律」:無論春夏秋冬刮風下雨,在社群的時間每周不少於10小時,每周入戶訪戶不少於30家。
從警6年,每一天,老何都會把自己當天接警數、處理案情情況、需要關註的物件,仔仔細細記錄在筆記本上。
何文君的工作筆記 俞倩瑋/攝
老何管記錄社情民意的筆記叫做「飛行」日誌。
「曾經我是一名飛行員,披星戴月,守衛祖國的廣袤天際,如今我是一名社群民警,家長裏短,守衛著萬家燈火。」
串百家門,知百家事
一張「警民聯系卡」拉近距離
是的,老何畢業於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航空大學,曾服役於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某部,2018年轉業至四季青派出所,現為社群警務隊警長。
他管轄的運新和錢運社群,既是高檔住宅與公租房的所在地,又是杭州新地標國際金融中心「IFC」所在地。
巡區新舊交織,鄰裏、工地、商業等矛盾糾紛多種多樣,治理好這塊區域,絕對不比駕駛戰機容易。
如何第一時間發現隱患、解決糾紛矛盾?老何掌握八個字:串百家門,知百家情。
他建立了詳細的社群檔案,將每家每戶的基本資訊、特殊情況逐一收集整理,詳細登記建立成檔案。哪家有孤寡老人需要特別關註,哪戶有重點人員需要重點幫扶,皆做到心中有數。
最近,轄區有個年輕姑娘情緒不穩定,總感覺有人會害她。她聯系老何,老何第一時間安撫,並附上電話號碼讓對方隨時聯系他。
為了讓大家有事盡快找到他,老何特意制作了一張「警民聯系卡」,印上自己的姓名、單位、職務、電話等資訊,送到社群裏的每個家庭、企業、店鋪。
警民聯系卡 俞倩瑋/攝
王大爺忘帶鑰匙進不了家門,孫大娘腿腳不便想辦理居住證,劉先生在小區發現可疑人員……自從有了「警民聯系卡」,這些事第一時間就能透過電話、微信向老何咨詢或報告。
「和居民打交道,我覺得就是要融入其中,讓他們感覺我像個靠譜朋友,有任何問題,都願意來找我訴說,幫他們解決。」
之前,轄區內有一對父子因兒子小張臨近中考沈迷手機起矛盾,甚至鬧到多次報警。雖然經過幾次勸導,但父子關系並未緩和。
老何了解此事後,便和社群警務團隊經常上門走訪。他發現小張之前學過薩克斯,也喜歡籃球。在老何的引導下,小張漸漸放下手機,重拾愛好。最終,小張不但參加了中考,而且成績比平時還多了一百多分。
最初報警求助5個月後,看到孩子在老何等人的幫助下明顯改觀,父母激動地送來一面錦旗。
收到錦旗 四季青派出所供圖
這面錦旗背後,是老何一次次「超滿分」用心幫扶的紀實。
駕駛戰機離不開出色「僚機」
老何的社群事也有好幫手
駕駛戰機離不開出色的「僚機」,做社群工作同樣需要一個團隊、一群幫手。
轄區18000多人,但社群民警只有一人,精力是有限的,如何才能掌握社情民意?
於是,老何與社群、物業協商,抽調網格員、管家、保安,建立了社群「一呼百應」小分隊,結合網格化管理,帶隊開展治安巡邏、隱患排查、情報搜集等工作,有效填補警力不足的問題。
社群工作 四季青派出所供圖
小分隊還扮演著糾紛調解員、反詐宣講員、樓道管理員、平安巡防員等角色。
巡邏過程中,遇到鄰裏糾紛就地化解,遇到居民困難及時幫助,發現案件線索第一時間上報;幼稚園、學校上下學期間,協助維護交通秩序,預防處置突發事件,守護師生安全;閑暇時,主動向轄區居民宣傳講解各類防範、自救知識和安全常識,發動廣大群眾共同參與到平安建立中來……
小分隊建立以來,老何收到小分隊成員和居民提供的各類線索和預警資訊200余條。
出警 四季青派出所供圖
一天清晨,老何收到小分隊一條緊急訊息:有人要跳河了!速來!
老何趕到現場後,輕生男子已跳下,在三米深的河中掙紮。他和綜管隊員立刻爬下橋,在僅容兩人轉身的狹窄之處,緊緊抓住男子衣物,一邊安撫對方,一邊冷靜指揮。「梯子!去找梯子!」「這邊,這邊遞過來!」「救生衣再來一件」……
大家齊心協力,男子被救了上來。
「何警官很負責,也特別耐心,處理事情很得當,大家願意和他一起,為守護社群平安出力。」海欣是經常跟老何搭班的輔警,他對老何連連稱贊。
巡邏 俞倩瑋/攝
12月5日,臨近傍晚,值班的老何跟海欣一起,開著警車從四季青派出所出發巡邏。
他的眼睛緊盯著街道兩旁,「四五點正是學生放學的時段,這時候要出來看看,萬一有啥情況能及時處理。」
老何最近有點咳嗽,桌子上還放著板藍根,但他並沒有請假,「我躺下了,誰來管社群這些事?」
巡邏過後,老何像往常一樣,將當天的情況記在自己的筆記本上。
筆鋒有力,字跡清秀。
「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