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社會

烏克蘭終止俄羅斯管道天然氣過境輸送,有利於誰?

2025-01-02社會

當地時間2025年1月1日,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稱,由於過境供氣協定到期,自莫斯科時間1月1日8時(台北時間13時)起終止透過烏克蘭向歐洲輸送天然氣。

同日烏克蘭能源部長加盧先科表態稱,烏方終止俄羅斯天然氣過境是「歷史性事件」,並稱「俄羅斯正在失去市場並將遭受經濟損失」。相關數據顯示,2023年和2024年,俄羅斯經烏克蘭向歐洲的天然氣出口量維持在150億立方米左右的水平。

位於俄羅斯聖彼得堡的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總部資料圖(圖自視覺中國)

俄羅斯方面則表示,烏方拒絕延長過境協定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將殃及東歐國家。俄羅斯經烏克蘭主要向莫耳多瓦、捷克、斯洛伐克、奧地利、義大利等國出口天然氣,分析認為,烏克蘭的決定將導致這些國家天然氣供應緊張,也將使烏克蘭每年損失8億美元的天然氣過境運輸收入。

有俄羅斯專家表示,烏克蘭關閉過境運輸閥門有可能造成歐盟國家天然氣價格上漲30%左右。受此影響,更多的俄羅斯天然氣將透過土耳其以管道運輸方式出口到歐洲市場。

在俄烏天然氣過境協定失效前一天,反映歐洲天然氣價格走勢的主要指數之一的荷蘭TTF天然氣價格指數顯示,2025年2月交付的天然氣期貨價格一度上漲至超過50歐元每百萬瓦時,是2023年11月以來的最高水平。

位於烏克蘭首都基輔的烏克蘭天然氣傳輸系統營運商GTSOU辦公樓(資料圖)(圖自視覺中國)

而統計數據顯示,從去年9月底到12月中旬,歐盟天然氣儲備量已下降約19%,為2021年年底以來最快的消耗速度。

社科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所長孫壯誌稍早前在接受總台環球資訊廣播采訪時表示,歐洲再次發生能源危機的風險仍然存在。

孫壯誌: 「現在來看可能還不會直接引發能源危機,因為歐洲國家的能源供應在短期內還是有保障的——他們畢竟經歷了將近三年的俄烏沖突,應該這方面有所準備。一些歐洲大國努力去尋找其他的供應渠道,包括更多地購買液化天然氣。但長期如此的話,對歐洲國家來說肯定難以承受。因為如果每年都會遇到這個情況的話,將來還是會有可能爆發能源危機的。」

在烏克蘭中斷俄羅斯天然氣過境運輸的背景下,近日,烏克蘭能源公司確認收到了第一批來自美國的液化天然氣。這批液化天然氣將在希臘進行「再氣化」,然後提供給烏克蘭及歐盟。對此,孫壯誌認為,美國液化天然氣價高且量不足,並不足以滿足歐盟潛在的能源需求。

孫壯誌: 「從目前來看,美國的液化天然氣供應能夠緩解歐洲國家的壓力,特別是有港口的歐洲國家。但問題是,美國能提供的數量是有限的,且內陸歐洲國家要進口美國液化氣的話,到港後需要先氣化,再透過管道運過去,進一步提高了成本。所以對於歐洲內陸國來說很難完全解決問題。而這種趨勢長期持續的話,對美國是有利的,因為美國希望進一步占領歐洲的能源市場並增加供應,讓美國的天然氣包括能源工業集團最大限度受益。 」

俄烏沖突爆發後,美國一躍成為歐盟最大的液化天然氣供應國。歐盟委員會數據顯示,2023年歐盟從美國進口的液化天然氣占其進口總量的46%,較2021年增長了近一倍。 美國當選總統川普日前表示,歐盟必須透過大規模購買美國石油和天然氣來彌補對美巨額貿易順差,否則將面臨全面關稅。分析人士認為,為避免與美國的貿易戰,歐盟在能源供應領域將與美國深度繫結。

素材來源丨環球資訊廣播【早間第一資訊】

記者丨陳濛 董晶晶 易歆

編輯 丨印梅梅 朱宛玲

簽審丨江愛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