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社會

從世賽健康和社會照護計畫看養老照護行業,要硬技能更要軟實力

2024-09-15社會
社會正在「變老」,人們對養老也越來越關註。以後該怎麽養老?去哪養老?怎麽找到靠譜的護理員?誰來給我養老?如今,養老照護師已經成為一個新興職業,甚至在上海化身為特色的勞務品牌。
而在全球範圍內,養老照護同樣備受關註。在法國裏昂舉辦的第47屆世界技能大賽上,健康和社會照護計畫賽場總迎接著好奇的目光,觀眾們也在感受一個真正優秀的護理員應該具備什麽樣的素質。
曾小案在比賽中。 本文圖片均為受訪者供圖
賽場上,21歲的中國選手曾小案面帶笑容,輕聲細語地和面前的理想化病人進行溝通,理解他的需求並做出回應。曾小案如今是上海健康醫學院的科研助理,也是第二屆全國職業技能大賽該計畫的金牌得主。站在世賽舞台上,於她而言可算是夙願達成。早在2020年,師姐吳怡欣在首屆國賽上摘金的訊息,就在她的心裏種下了一棵火苗,也是從那時起,曾小案就把自己的目光瞄準了世賽。
世賽賽場上,健康和社會照護計畫共涉及4個模組,即居家、社群、機構和日間四個場景,實際上對應了上門服務、日間照護、長期照護和醫院照護。4個模組的比賽一共分為16項任務,其中照顧病人的案例是10項,每項45分鐘;文書是6項,其中4項是做照護計劃,2項是做案例的反思報告。
選手需要面對的場景很多,要處理的工作型別也很多。上海健康醫學院護理與健康管理學院院長朱愛勇表示,總結起來比賽考察的是「六會」,也就是會溝通、會評估、會計劃、會實施、會宣教、會改進。
曾小案在比賽中
對於中國選手來說,技術操作從來不是問題。今年是中國第三次參與世賽的健康和社會照護計畫,根據朱愛勇的判斷,中國選手在技能方面是非常強的,但在溝通、評估、宣教這些偏向於軟性的方面相對有所欠缺。從第一次參賽的試水到如今,中國選手一直在迎頭趕上,也在最高水平的交流溝通中不斷提升。
在世賽舞台上,理想化病人的存在讓每一個案例的場景都變得尤為具體和鮮活,但國內的技能競賽大多還是在模型上進行操作。「啞巴照護」的方式無法體現選手在溝通、評估、宣教等方面的能力,進一步說,也就很難促進全方位、全周期、全場景的照護行業良性發展。
事實上,在照護工作中溝通至關重要,放在世界的尺度上更是如此。各個國家都存在文化差異,共情很重要。在不同的文化觀念中,對方願不願意接受幫助,希望以什麽形式被幫助,都需要在溝通中達成共識。朱愛勇告訴記者,一定要掌握原則,除了無菌、安全這樣的原則之外,在人文方面考慮,還要有激勵、自主、竭力、經濟等原則。「不能把對方當成模型,那是一個活生生的人。」
硬技能可以拼命練,但是軟實力作為一種綜合素質,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從某種程度上說,這不僅僅是世賽選手的難題,更是整個醫療照護行業面對的困境。
朱愛勇還談到,世賽的競技方式事實上也為行業的發展和人才培養指明了方向,將來更多的醫療聯合體應該以社群為中心和樞紐,向下相容到居家和長期照護機構,向上輸送到三甲醫院,他認為這樣的醫聯體才是更為長久的。
從人才培養的角度,目前全國的註冊護士大部份都在醫院,而在社群、居家和照護機構等場景,人才缺口是真實存在的。這與理念有關,也和政策導向相關,朱愛勇認為要透過政策導流,讓其他場景和醫院之間實作相對均衡的發展,這樣照護弓境才會真正達到目標。
澎湃新聞記者 蔣樂來 發自法國裏昂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