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梁懌韜
每年5月12日,均為「全國防災減災日」。防禦並減少災害保障生命安全經濟發展,廣東在行動。在第16個「全國防災減災日」來臨之際,按照廣東省減災委員會辦公室和中國地震局有關檔要求,廣東省地震局聯合廣東省教育廳、省應急管理廳、省科學院等單位,於4月27日在廣州動物園率先舉辦廣東省全國防災減災日的宣傳教育「主場活動」,向公眾傳播抗震防災減災知識。
多種手段向公眾宣傳防災減災知識
記者4月27日現場所見,「主場活動」主辦方透過多種方式讓公眾了解地震,防禦並減少地震災害。廣東省地震局工作人員將地震監測儀器帶到活動現場,公眾在儀器前大腳蹬地,儀器即可監測到震動並繪出震動波紋。
為了向大部份很少到達過地震災難現場的公眾還原現場,廣東省地震局工作人員將一套「VR防災減災館」帶到活動現場,公眾戴上VR眼鏡便能看到含有建築倒塌、地面破裂的仿真地震災難現場。
破壞性地震發生後很容易出現交通中斷人員失聯,應急管理單位常用無人機飛往交通中斷人員失聯區域以核實災情,27日的活動現場設有救援無人機模擬器,公眾可體驗擔任「機長」駕駛無人機深入地震災難現場核實災情。
為減少地震對重大工程影響,廣東省地震局透過對重大工程安裝智慧監測儀器,搭建重大工程地震安全線上監測與健康診斷平台;27日活動現場一款展示模型,除了向公眾介紹廣東省哪些重大工程已經加入該平台外,還可以透過手機掃展示模型上的二維碼,了解智慧監測儀器的工作原理;據悉,相關儀器可以智慧監測地震對重大工程的影響,指導防災減災工作人員平日管理相關工程災時迅速發現或預測工程的受損部位。
為了更接地氣向公眾特別是青少年宣傳防災減災知識,活動現場還設定了防災減災宣傳畫拼圖、地震知識問答及抽獎等攤位。除了攤位宣傳,廣東地震台監測預警室主任、高級工程師洪玉清還為大家開展了【地震與地震預警】專題講座,廣州市地震應急救援誌願服務隊在現場開展地震應急救援技能培訓。
「地震災害是‘群災之首’,廣東防震減災工作任重道遠。」廣東省地震局黨組成員、副局長何曉靈介紹,中國地震次數發生較多,發生範圍分布廣強度強;廣東地處東南沿海地震帶,是華南地區地震相對多發的地方。廣東省地震局和各有關職能部門近年來大力推進廣東防震減災現代化試點省建設,防震減災工作取得明顯成效。2023年廣東省完成了國家地震烈度速報與預警工程的建設,並於2024年1月1日起正式對外提供地震預警資訊服務,實作了「秒級」地震預警和跟蹤級的烈度速報能力從無到有的跨越。廣東還完善了黨委領導、政府負責、部門合作、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防震減災、社會治理的體系;例如廣東省地震局和省科協、省教育廳、省應急廳等多部門,在每一個防災減災日等重點時段均共同組織科普活動,深入開展防震減災科普「六進」活動,開展敞開的常態化的演練,營造人人講安全,個個會應急的良好氛圍。何曉靈介紹,隨著「全國防災減災日」「全國防災減災周」「全國科技活動周」的來臨,社會各界還將看到更多防震減災宣傳作品。
多部門共同推動全民防震減災工作
防震減災工作需要全民參與。記者27日現場所見,無論是活動的承辦地還是活動參與者,均積極參與防震減災工作。
「我們把防震知識與野生動物科普教育相結合,打造特色鮮明的動物與地震科普品牌。」廣州動物園黨委副書記、主任謝麗華介紹,廣州動物園在2006年建立了廣州市面積最大、觀測動物種類最多的地質地震觀測站,2010年建成動物與地震科普館,2017年再對相關場館進行升級改造;十多年以來不斷豐富科普館的科普設施,策劃特色的宣傳活動。2023年地震館接待的遊客是50萬人次,結合2023年全園接待人數900萬人次換算,每18個遊客當中就有1個人來到過地震科普館。
為進一步鼓勵全民參與防震減災,27日的活動現場,廣東省地震局向廣州市番禺區天譽小學等7所學校被授予2023年度國家級、省級防震減災科普示範學校;向廣州市動物園和廣東省科技圖書館贈送【穩穩震震科普館】【華南地震】【城市與減災】【自然災害學報】等10類圖書資料120冊;佛山市順德區倫教永豐小學的小朋友們合唱「地震科普 攜手同行」主題曲【山水相連】和【這一瞬間】,透過歌聲傳遞防震減災科普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