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丨 高語陽 余暉
9月24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在釣魚台國賓館分別會見中投公司國際咨詢委員會委員和美中關系全國委員會董事會執行副主席、安達集團董事長格林伯格。
何立峰表示,中國將進一步深化金融改革開放,推動金融高水平開放。
這次會面,釋放了中國金融業對外開放的強烈訊號。
金融是國之重器,關系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全域。如何深化金融改革開放、推動金融高品質發展?如何在開放的同時牢牢守住金融風險底線?在中國當前經濟企穩回升的大背景下,這些都是亟需應對解決的問題。
政知君註意到,當前,中國金融改革開放有幾個重點值得關註。
第一,中國金融領域仍面臨突出問題。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透過的【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指出, 要深化金融體制改革。
改革因問題倒逼而產生、為實作目標而推進。
中央金融委員會辦公室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中央金融工作委員會分管日常工作的副書記王江今年8月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介紹, 當前,中國金融領域仍面臨風險隱患較多、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質效不高、金融亂象和腐敗問題屢禁不止、金融監管和治理能力薄弱等突出問題。
因此,深化金融體制改革迫在眉睫。
「要持續加大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以金融高品質發展更好服務保障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王江表示。
![](https://img.jasve.com/2024-9/7cfd65b61e5d8b97b5040f75f566cf39.webp)
第二,推動金融高水平開放。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透過的【決定】為金融改革下了詳細的「任務書」。其中, 要推動金融高水平開放,強化開放條件下金融安全機制。
要實作加快建設金融強國的目標,推動金融高品質發展,在深化改革的同時,必然要擴大開放。
今年1月,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推動金融高品質發展專題研討班開班式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 要透過擴大對外開放,提高中國金融資源配置效率和能力,增強國際競爭力和規則影響力。
金融制度是經濟社會開發中重要的基礎性制度。中國經濟走向世界、參與國際競爭,金融開放是重要基石。
一段時間以來,中國金融開放連出實招。 例如, 9月13日,2024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上正式釋出新舉措,外籍人士拿著萬事達卡等境外發行的銀行卡在地鐵閘機上一拍,即可乘坐北京地鐵。 這一舉措的背後,是中國銀行卡清算市場對外開放更進一步,成為中國金融業對外開放的一個生動例證。
再例如,中國持續推進外匯領域改革開放。近年來,中國外匯儲備規模始終保持在3萬億美元以上,連續19年穩居世界第一。當前,中國外匯市場可交易貨幣已經超過40種。前7個月,中國外匯市場總成交規模接近23萬億美元,同比增長8.7%。
這次何立峰在會見中投公司國際咨詢委員會委員和美中關系全國委員會董事會執行副主席、安達集團董事長格林伯格時表示,希望能繼續積極參與中國金融市場發展,促進交流合作,實作更大互利共贏。
政知君註意到,中投公司主要開展境外投資業務與境內金融機構股權管理工作。中投公司國際咨詢委員會是由國際知名專家及人士組成的內部非常設性機構,委員來自亞洲、非洲、美洲、歐洲等,是中投公司的「智囊團」。
格林伯格供職的美中關系全國委員會成立於1966年,是旨在促進中美交流與合作的無黨派、非牟利的美國民間組織;安達集團則是全球最大的保險公司之一。
何立峰與國際金融界知名「智囊團」和企業家見面,並行出「邀請」,釋放了中國金融業對外開放的強烈訊號。
![](https://img.jasve.com/2024-9/4462493b650da8df04a9136ec727e4b9.webp)
第三,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深化金融體制改革,促進金融 高品質發展,要統籌發展和安全,防範金融風險。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透過的【決定】提出,築牢有效防控系統性風險的金融穩定保障體系。
也就是說,要完善與金融業高水平開放要求相適應的風險防控體系,建好各類「防火墻」,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中國持續完善金融監管。其中,中國金融監管機構改革的步伐充分印證了防風險的決心力度: 從新中國成立初期中國人民銀行「大一統」監管模式,到「一行三會」分業監管,從2017年成立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到2023年啟動新一輪金融監管機構改革, 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正式掛牌。 中國金融監管制度的「鐵籬笆」不斷紮緊,為防範化解金融風險提供有力保障。
資料| 新華社 央視 人民網等
【版權聲明】本文著作權歸政知新媒體獨家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