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觀察者網 賴家琪】俄烏沖突兩年多以來,美國對俄羅斯實施了一波又一波的制裁,但為什麽俄羅斯的經濟沒有像美西方預料中的那樣「遭到淪陷性打擊」呢?美聯社9月26日報道稱,美國智庫布魯金斯學會的兩位經濟學家在一篇新的報告中,給出了答案。
哈佛大學經濟學教授奧列格·伊茨霍基(Oleg Itskhoki)和美國智庫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Peterson Institute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經濟學家葉琳娜·雷巴科娃(Elina Ribakova)在題為【制裁經濟學:從理論到實踐】的報告中指出,對俄羅斯的制裁應該在沖突發生後立即實施,而不是零散地實施。關鍵結論是,「制裁不是靈丹妙藥」。
根據該報告,雖然西方對俄羅斯的制裁數量很多,「但對俄羅斯經濟的切實影響卻不太明朗」。
據美聯社,自2022年2月沖突以來,美國共製裁了4000個企業和相關人員,其中包括俄羅斯銀行業80%的資產。美國財政部長耶倫今年7月在二十國集團(G20)財政部長和中央銀行行長會議上稱,針對俄羅斯的行動是「前所未有」。但拜登政府承認,僅靠制裁「無法阻止俄羅斯」。
![](https://img.jasve.com/2024-9/058f2cfd25347a8a01bf9325dc77b810.webp)
俄羅斯遠東城市符拉迪沃斯托克的一個港口。 路透社
俄羅斯總統普亭8月26日介紹稱,該國2024年上半年國內生產毛額(GDP)增長4.6%,經濟增速在歐洲排名第一。美聯社稱,許多政策專家認為,俄羅斯經濟的增長證明「制裁不夠嚴厲」。
在論文中,兩位經濟學家分析:俄羅斯能適應制裁,是因為該國從2014年凱瑞米亞事件中吸取了教訓。
美國【紐約時報】今年2月發文稱,針對俄羅斯的舉措遠遠超出了傳統範圍,傳統制裁只針對銀行和精英,而現在美西方國家采取的對俄出口石油設定每桶60美元的價格上限、限制其獲得關鍵技術等措施,還是被俄羅斯規避了。美聯社稱,俄羅斯利用自己老舊的二手油輪船來組建船隊,運輸90%的石油,以規避這一價格上限。
另一個原因是非西方國家的航運公司、保險公司和石油貿易商網路的崛起,【紐約時報】指出,在「全球經濟的其他部份」裏,中亞和中東國家為俄羅斯石油提供了新的運輸渠道。同樣,透過這些新渠道,俄羅斯得以繞開西方制裁,與中亞和中東的國家進行貿易。
伊茨霍基和雷巴科娃也發現了這一點。他們指出,由於未能讓更多國家參與,制裁的影響被削弱了,「全球合作是必不可少的」。
美聯社稱,七大工業國組織領導人此前同意,用俄羅斯被凍結的央行資產產生的利息為烏克蘭提供一筆500億美元的貸款,但本該「團結」的西方盟友未能就如何構建貸款達成一致。
而且,出於對進一步推高通脹的擔憂,這些西方國家也難以對俄羅斯實施更強硬的制裁。【紐約時報】稱,俄羅斯之前很好地融入了世界貿易,該國出口鋼鐵、化肥、能源等其他國家需要的商品,歐洲嚴重依賴俄羅斯能源,「想讓俄羅斯痛苦,但這份痛苦在其境外也被感受到」。
報道還點出,最新的制裁沒有實作預料中的效果,是因為西方力量的局限性。銀行業與美元掛鉤,但美國對航運、石油等行業的影響力遠不及其對銀行業的影響力,導致在這些領域的制裁沒有達到預想的效果。
「美國的工具和政策是無效的。」【紐約時報】稱,今年2月,俄羅斯總統普亭在接受美國記者塔克·卡爾森(Tucker Carlson)采訪時如此自豪地說道。不少俄羅斯人的感覺也是,「全世界都在反對我們,但我們管理得相當不錯」。
美聯社稱,在俄烏沖突之外,制裁有效或無效的問題很重要,因為制裁已成為美國和其他西方國家施壓、迫使對手撤銷行動並改變政策,避免直接軍事沖突的關鍵工具。但報告作者之一雷巴科娃在電話采訪中表示,他們的關鍵結論是「制裁不是靈丹妙藥」。
當地時間9月26日至27日,布魯金斯學會將舉行【布魯金斯經濟活動論文】(BPEA)2024秋季研討會。美聯社稱,這篇論文完整版將於下周在該智庫發表。
來源:觀察者網